首页 理论教育我国主要流域植被与侵蚀动力学分析

我国主要流域植被与侵蚀动力学分析

【摘要】:应用植被—侵蚀动力学理论可以分析我国典型水土流失和生态退化地区的植被—侵蚀演变趋势,探讨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能否和如何彻底改善这些地区的生态面貌。为此本节先对资料较多的黄土高原地区利用已经确定的流域植被—侵蚀动力学参数与流域气候土壤和地形进行相关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经验关系。然后对全国4个主要流域进行植被—侵蚀动力学分析。

应用植被—侵蚀动力学理论可以分析我国典型水土流失和生态退化地区的植被—侵蚀演变趋势,探讨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能否和如何彻底改善这些地区的生态面貌。选取黄土高原、长江上游、云南高原及南方红壤侵蚀区、华北土石山区等典型水土流失地区,通过野外调查和收集资料,做出植被—侵蚀状态图,分析和评价植被—侵蚀现状,并依此提出区域治理和防护策略。

根据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区划(唐克丽等,2004),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划分为水力侵蚀为主类型区、风力侵蚀为主类型区、冻融侵蚀为主类型区3个一级类型区,其中水力侵蚀为主类型区又划分为西北黄土高原区、东北低山丘陵和漫岗丘陵区、北方山地丘陵区、南方山地丘陵区、四川盆地及周围山地丘陵区、云贵高原等6个二级类型区。以上所选取的4个典型地区基本上包括了除东北丘陵区外的其他5个地区。由于资料所限,南方红壤侵蚀区及华北土石山区只是南方山地丘陵区、北方山地丘陵区的部分区域,而长江上游则是四川盆地及周围山地丘陵区、南方山地丘陵区、云贵高原等类型区在长江流域的部分。根据植被—侵蚀动力学理论及植被—侵蚀动力学参数特点,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地貌、土壤特性)相似的地区其植被—侵蚀动力学参数取值相近,与当地人类活动及自然应力无关(王兆印等,2005),所以对以上各典型地区的讨论结果可以推广应用到邻近自然条件相似地区。

广泛应用植被—侵蚀动力学的一个限制是缺少资料,而确定植被—侵蚀动力学参数至少需要20年以上植被和侵蚀发展演变过程以及人类活动对植被和侵蚀影响程度的数据资料。收集这些资料在许多地区都是困难的。如前所述,植被—侵蚀动力学参数仅仅依赖于气候土壤和地形,与植被—侵蚀现状和人类活动无关。换句话说,对于给定地区,植被—侵蚀动力学参数是不变量。为此本节先对资料较多的黄土高原地区利用已经确定的流域植被—侵蚀动力学参数与流域气候土壤和地形进行相关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经验关系。然后对全国4个主要流域进行植被—侵蚀动力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