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红壤区主要分布在赣南赣江上游、广东东部山地丘陵区等地。根据对广东东江流域实地考察,和对广东惠阳上杨试验站、江西兴国县塘背河小流域的植被—侵蚀动力学模拟,发现这一带植被破坏后可以快速修复。从图上看该区是全国各植被—侵蚀动力学分区中自然条件最为优越的一个区。目前广东省及江西省整体上都位于良性的C 区,且距离C 区与D 区的分界线较远。图7-34南方红壤侵蚀区植被—侵蚀状态图......
2023-06-22
植被覆盖度抑制降雨侵蚀,而侵蚀又破坏植被,二者的相互作用遵循一定的动力学规律,同时又受到各种生态应力的干扰。如果只模拟降雨侵蚀和植被覆盖度的演变过程,可以仅考虑致死应力的作用,因为损伤应力不直接造成植被覆盖度的减少。致死应力如火山爆发、森林砍伐、森林火灾等都是发生在极短的时间内。植被覆盖度因为现有植被的繁殖扩散、遮蔽和涵养水分的作用而增加,由于土壤侵蚀的作用而减少,另外又由于各种生态应力影响而变化,再假设这些生态应力对植被的影响是相互独立的,这样就可以得出植被覆盖度在各种应力作用下的动力学方程:
式中:E 代表侵蚀率,通常取为每年单位面积内泥沙侵蚀量;Kiδ(t0)是发生在t0时的致死生态应力;VR代表人类植树造林对植被覆盖率的影响;a、c为特征参数,参数a 代表着植被涵养水分、繁殖扩散作用下植被的增长率,其值依赖于当地的降雨、环境条件和植物构成,要通过调查资料来确定,参数c代表着侵蚀对植被的破坏作用,相当于每年每平方公里1t的土壤侵蚀量对植被的破坏率,c值的大小依赖于土壤条件和植被的构成,如果土层很薄,少量的侵蚀就会造成植被的严重破坏,c值较大。
应该说明,此处侵蚀率E 是通过长期作用影响植被发育的侵蚀率值,相当于某种滑动平均值。例如取滑动周期为10年,则第10年的E 值等于第6年到第15年的实测侵蚀率的平均值,而第11年的E 值等于第7年到第8年的平均值,以此类推。因此,E 不是实测侵蚀率那样剧烈波动的随机变量。E(t)曲线是反映趋势性演变的光滑曲线。为了方便,仍称E 为侵蚀率。安家沟是黄土高原祖厉河支流东河右岸的一条支沟,位于甘肃省定西县。图7-12是安家沟流域径流量、侵蚀率和侵蚀率10年滑动平均值的实测曲线。可见侵蚀率随径流量波动的脉动变量较大,而滑动平均值则平稳得多,只反映侵蚀率的长期趋势性变化。在植被—侵蚀动力学中,植被对侵蚀率的控制作用反映在侵蚀率的长期变化上,所以应该采用滑动平均值。
图7-12 黄土高原安家沟流域实测径流量、侵蚀率和侵蚀率10年滑动平均值的变化曲线
土壤侵蚀影响植被发育,反过来又受到植被的影响。式 (7-14)中侵蚀项随植被覆盖度变化而变,因此,必须寻找另一个方程来求解植被覆盖度和侵蚀率两个未知函数。Thornes(1985)对于植被与侵蚀的相互作用过程提出了耦合数学方程组,可以利用其中的侵蚀率变化方程并引进人类活动对侵蚀率的影响加以改造得到:
式中:ER为人类活动对侵蚀率的影响值,包括开矿、修路、耕作等引起的侵蚀率的增加和修梯田、固坡、筑拦沙淤地坝等造成的侵蚀率的减少;b和f 为特征参数,土壤侵蚀松动了土表层,破坏了土壤中的植物根系,会进一步促进侵蚀,参数b代表了这种作用增大的侵蚀率。植被发育稳定土层,限制侵蚀,参数f 代表了植被对侵蚀率的减少率。
将式(7-14)、式(7-15)联立,得到植被—侵蚀动力学方程组(王兆印等,2003b):
如果知道t0、ER和VR,且确定了参数a、c、b、f 和Ki,则在生态应力作用下的植被演化就由式(7-16)确定。方程中t的因次为[T],E 的因次为[M/AT],参数a 和b 的因次为[1/T],c的因次为 [A/M],f 的因次为 [M/AT2];VR的因次为 [1/T],ER的因次为[M/AT2];其中T 代表时间,A 代表面积,M 代表质量。式中参数a、c、b、f 是气候、降雨量、土壤和地貌的函数,应该根据实测资料并采用试算法来决定。
式中
并且假设为时间的连续函数。而指数m1m2由下式给出:
式中:c1和c2是由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确定的积分常数。
对任一流域或地区,如果已知生态应力,将Vτ和Eτ代入理论解式 (7-17)和式(7-18)就可以得出植被与侵蚀的演变过程。
有关泥沙研究进展的文章
南方红壤区主要分布在赣南赣江上游、广东东部山地丘陵区等地。根据对广东东江流域实地考察,和对广东惠阳上杨试验站、江西兴国县塘背河小流域的植被—侵蚀动力学模拟,发现这一带植被破坏后可以快速修复。从图上看该区是全国各植被—侵蚀动力学分区中自然条件最为优越的一个区。目前广东省及江西省整体上都位于良性的C 区,且距离C 区与D 区的分界线较远。图7-34南方红壤侵蚀区植被—侵蚀状态图......
2023-06-22
应用植被—侵蚀动力学理论可以分析我国典型水土流失和生态退化地区的植被—侵蚀演变趋势,探讨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能否和如何彻底改善这些地区的生态面貌。为此本节先对资料较多的黄土高原地区利用已经确定的流域植被—侵蚀动力学参数与流域气候土壤和地形进行相关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经验关系。然后对全国4个主要流域进行植被—侵蚀动力学分析。......
2023-06-22
植被—侵蚀动力学模型首先应用于中国西部的黄土高原和云南小江流域。图7-13 、给出了植被侵蚀动力学方程组的计算曲线与实测植被覆盖度和侵蚀率滑动平均值的变化过程之对比。根据野外调查和收集的资料,经过多次试算初步确定了这个地区的植被—侵蚀动力学参数:该地区很少出现旱灾,最主要的生态应力是人类活动。......
2023-06-22
7.6.1.1植被—侵蚀动力学参数与流域气候、 地形、 土壤特性关系经分析、计算和比较,得到参数a与P、T,参数c、b、f 与D50及S 之间的相关关系式,见表7-6。......
2023-06-22
黄土高原以流水侵蚀为主,其边缘山地以重力侵蚀为主。表7-7黄土高原各水土流失分区植被—侵蚀动力学参数取值及植被—侵蚀现状图7-28黄土高原植被—侵蚀动力学分区图植被—侵蚀状态图是分析研究植被和侵蚀演变趋势的重要工具。说明黄土高原各分区增加植被都能有效控制侵蚀,而控制侵蚀对于改善植被作用不大。如果没有人类的管理,黄土高原的植被不会自动增加,土壤侵蚀会继续加重。......
2023-06-22
图中V′=0,E′=0的两条直线将V—E 坐标平面划分成三区:如果知道参数a、c、b、f 值,就可以做出植被—侵蚀状态图。类似地,对于黄土高原安家沟流域,参数值由式 给出,可以得出植被—侵蚀状态图如图7-17所示。D 区:V′<0,E′<0,处于此区的植被—侵蚀状态不稳定,植被和侵蚀率都减少。图7-16中标出了小江流域、黑水河流域和深沟流域目前的植被—侵蚀状态。......
2023-06-22
长江上游流域横跨我国地势的三大阶梯,水土流失严重。长江上游地区这种气候特点一方面受到地势地貌的影响,另一方面影响区域植被发育、土壤特性,并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改变了区域的地形地貌。)图7-32 给出了长江上游高寒湿润区的植被—侵蚀状态图。本区其他地区的植被—侵蚀现状应与之类似。由于人类活动影响较小,因此侵蚀不甚严重。式用作高寒湿润区植被—侵蚀动力学参数取值。......
2023-06-22
土壤侵蚀是河流泥沙的主要来源,而流域植被发育是控制侵蚀的最根本措施。植被和侵蚀二者都是流域生态变化和河床演变的主要动力。分析表明,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都需要人类不断地植树造林和管理才能维持一定的植被。只有东南部的黄土高原沟壑区可能永久改善植被状态,形成自我修复和维持的良性生态系统。......
2023-06-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