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滨河植被调查的方法优化

滨河植被调查的方法优化

【摘要】:以珠江支流东江中游泗湄洲的滨河植被调查来说明滨河植被分布和多样性的调查方法。图7-5东江中游泗湄洲的地理位置;东江滨河植被分布多样性调查采样点示意图。表7-2东江中游滨河植被植物多样性评价结果采用夏侬—威纳评价方法对植被的多样性进行评价。图7-7给出植被物种多样性指数与高程的关系,结果显示滨河植被多样性指数随着高程的增加而提高。

以珠江支流东江中游泗湄洲的滨河植被调查来说明滨河植被分布和多样性的调查方法。东江干流河道全长562km,流域总面积达35340km2。东江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不甚分明,年平均气温为20.4℃。年均降雨量在1500~2400mm 之间。东江年平均流量815m3/s,汛期径流量占全年的75%~85%左右。东江流域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在大部分河段的滨河植被发育比较完整,为东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廖安中等,1997)。泗湄洲位于惠州市博罗水文站下约2km 河道分叉处如图5 (a)所示,河宽约40~50m,河道比较顺直,坡降较小,河道较为稳定。泗湄洲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小,比较完整的反映了自然状态下植被的发展演替状况。在相对稳定的冲积河流中,滨河植被的发育受河边特定地形的影响(张振克,1998;彭少麟,1996)。在泗湄洲,从低滩到高滩,植被发展演替层次明晰,具有流域代表性。在5月和9月对泗湄洲的滨河植被分布和多样性进行调查。两次调查共设置样方7个,样方的布置如图7-5 (b)所示。

图7-5

(a)东江中游泗湄洲的地理位置;(b)东江滨河植被分布多样性调查采样点示意图(样方1,2,3,4是5月调查取样点,样方5,6,7是9月调查取样点;图示水位及河床出露为5月时的情况)。

东江泗湄洲滨河植被分布情况如图7-6和表7-1所示,实线示意洪水期,虚线示意枯水期。近水低滩主要是草本植物,向河岸方向,逐渐由草本向灌木、乔木演替。表7-1列出了图中不同区间的群落类型以及主要物种。调查显示,乔木(蚊惊树等)只生长在A区,灌木(马樱丹等)生长在A 区和B区,耐水的禾本科植物 (双穗雀稗等)只在洪水期生活在C区,一些草本植物 (马齿苋、含羞草等)生活在枯水期的低滩上,即D 区。不同物种在河岸上的分布是其对环境因子耐受能力的反应,也是物种间竞争的结果。该组合分布是与河流其他指标相互作用的结果。

图7-6 泗湄洲滨河植被分布情况 (实线示意洪水期,虚线示意枯水期)

A—高滩;B—岸坡;C—低滩;D—枯水期出露河床和沙洲

表7-1 东江滨河植被群落分布及主要物种(马晓波等,2006)

采用夏侬—威纳评价方法对植被的多样性进行评价。由于群落系统的复杂性 (灌木、乔木和草本为主或同时存在),分别采用物种数目和物种伸展空间为统计单元。样方1、2、5、6采用物种数目进行统计,样方3、4和7分别采用物种数目和伸展空间为统计单元,评价结果见表7-2。计算结果表明:样方3和样方4采用物种伸展空间为单元进行统计更为适合,其评价结果与样方1和样方2中的结果具有连续性。采用物种伸展空间进行统计的方法考虑了不同物种对系统稳定性的贡献率的不同(如草和乔木),结果更为合理。

表7-2 东江中游滨河植被植物多样性评价结果

表中H 为夏侬—威纳多样性指数,由下式给出:

式中:Pi代表第i种物种个体数ni占总个体数N 的比例,即Pi=ni/N;T 为物种数。

H 一般位于1.5~3.5之间的范围,很少超过4 (刘世忠等,1998)。夏侬—威纳多样性指数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是物种的多样性,第二是物种分布的均匀程度。物种的数目越多,均匀度越高,物种的多样性越高。

E 为夏侬—威纳均匀度指数,定义为:

式中:Hmax为最大多样性。

设群落中物种总数为T,当所有物种都以相同比例(1/T)存在时,将有最大的多样性,即Hmax=ln T。物种相对丰度越均匀,E 值越大。

D 为夏侬—威纳优势度指数,定义为:

群落中占统治地位的物种越占优势,D 值越大。

图7-7给出植被物种多样性指数与高程的关系,结果显示滨河植被多样性指数随着高程的增加而提高。对比显示,低滩的物种数目少,优势物种明显,主要优势种为禾本科双穗雀稗,优势度较高。相对来说,高滩上物种丰富,系统相对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