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3-4脉动应力与碰撞应力之比随浓度的变化上述颗粒流模型所描述的运动物理图景是颗粒碰撞作用为主、水流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的流动过程。无粘泥石流运动中,颗粒浓度非常高,泥沙颗粒的运动以碰撞作用为主,除了颗粒快速的空间位置交换和碰撞所产生的脉动应力和碰撞应力以外,还有颗粒之间相互挤压、摩擦产生的摩擦应力。颗粒相的总应力为:式中:Pij为总应力;为摩擦应力分量。......
2023-06-22
检验前述颗粒流理论的资料并不多,合适的有Bagnold (1954)、Savage和Sayed(1983)的试验资料,Campbell和Brenner(1985)的计算机模拟资料。
Bagnold (1954)最先在同心圆筒间进行悬浮石蜡颗粒的剪切试验,颗粒直径为1.32mm,比重为1.05g/cm3;以水、酒精和甘油混合成不同比重的溶液来平衡颗粒的自重,当浓度C≥0.3 时,颗粒碰撞作用占优势,Bagnold实验用来验证本文的理论结果。Savage和Sayed(1983)在同心圆筒中对干燥颗粒进行了高速剪切试验,颗粒体积比浓度的变化范围为0.44~0.54。试验采用了两种不同颗粒,其中聚苯乙烯圆球颗粒的直径为1mm,比重为1.05g/cm3;玻璃球的直径为1.08mm,比重为2.97g/cm3。碰撞恢复系数e是颗粒流应力表达式中的重要参数,Bagnold (1954)、Savage和Sayed (1983)的试验都没有测量e值,Campbell和Brenner(1985)用计算机分别模拟了e取0.6和0.8时的情况。
用式(3-42)和式(3-43)分别计算无量纲形式的碰撞正应力和碰撞切应力随浓度变化曲线,计算中依次取e=0.6、0.8、0.9、0.95四个值。图3-3给出了理论预测与试验及计算机模拟结果的比较。由图可见,随着浓度增加,碰撞应力都单调增加。碰撞正应力的试验结果都落在式(3-43)取e=0.8~0.95的范围;e=0.95时的碰撞切应力的理论曲线通过Savage和Sayed的点群中央,e=0.6的理论曲线与Bagnold的试验资料一致。总体上,尽管由于试验条件各不相同,呈现出试验数据点有些散乱,但从图3-3可以看出碰撞应力的理论结果与试验资料的符合程度令人满意。
图3-4为式(3-46)和式(3-47)预报的碰撞应力与脉动应力之比随浓度的变化曲线,图中也绘出了Lun et al. (1984)的理论模型及Campbell和Gong (1986)的计算机模拟结果。需要说明的是,Campbell和Gong(1986)的计算机模拟结果是关于二维粗糙圆盘模型的,式(3-46)和 (3-47)及Lun et al. (1984)是关于光滑圆球模型的,可能会存在一些差别。由图可见,式 (3-46)和式 (3-47)的预报曲线与Lun et al.(1984)的理论曲线非常接近,在体积比浓度C<0.3时,两者都高于计算机模拟的结果。总体上,理论曲线给出了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相同的变化趋势。另外,图中碰撞恢复系数e的取值范围为0.4~1.0,可见e的取值对计算结果影响不大。
图3-3 无量纲碰撞正应力、碰撞切应力随浓度的变化及与试验和计算机模拟的比较
根据图3-4中的理论曲线,当颗粒体积比浓度C≤0.04时,颗粒脉动应力与碰撞应力之比大于10,即脉动应力占优势;当C≥0.35时,情况则正好相反,脉动应力与碰撞应力之比小于0.1,颗粒的碰撞作用占优势;在C=0.17时,两者差不多相等。当浓度C 从0.04 增加到0.35 时,两者之比从10减小到0.1,该浓度范围内的颗粒碰撞应力和脉动应力都很重要。该颗粒脉动应力和碰撞应力之比随浓度的变化关系,为颗粒相应力应变本构关系的简化提供了依据,也为高含沙水流与一般挟沙水流的划分初步提供了一个标准。
有关泥沙研究进展的文章
图3-4脉动应力与碰撞应力之比随浓度的变化上述颗粒流模型所描述的运动物理图景是颗粒碰撞作用为主、水流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的流动过程。无粘泥石流运动中,颗粒浓度非常高,泥沙颗粒的运动以碰撞作用为主,除了颗粒快速的空间位置交换和碰撞所产生的脉动应力和碰撞应力以外,还有颗粒之间相互挤压、摩擦产生的摩擦应力。颗粒相的总应力为:式中:Pij为总应力;为摩擦应力分量。......
2023-06-22
快速颗粒流是层移质运动和水石流的概化模型,是高含沙水流运动的一种极端情形。这些水沙两相之间的复杂作用不仅影响着泥沙颗粒的运动特征,还可能影响到泥沙颗粒的应力应变本构关系。同时,也有研究人员用快速颗粒流理论的成果分析高含沙水流的运动特征。本节从颗粒流理论的经典方法出发,分析快速颗粒流理论在高含沙水流运动中的适用条件。因此,本节分析液相水流所直接影响的颗粒相脉动量的本构关系。......
2023-06-22
将φ 乘以Boltzmann方程的两边,对整个颗粒脉动速度空间积分,获得φ 的输运方程。因此,可以通过假设颗粒的速度分布函数获得颗粒流的应力和能量通量等的表达式,或者用统计平均的办法建立各类守恒型方程来描述颗粒流的平均运动。因此,需要通过一定假设,建立泥沙颗粒相的本构关系。......
2023-06-22
采用分子混沌假设,并认为颗粒之间以二体碰撞为主。上述本构关系式由Gidaspow 针对气固两相流率先提出,在气固两相流模拟中获得了较广泛的应用。因此,上述本构关系严格地说,仅适用于速度梯度较小、颗粒近乎弹性的颗粒流。......
2023-06-22
模型用于待建工程计算前,应进行天然河道率定。最大输沙率计算值为0.16615kg/s,发生在7920s,沙峰试验值较计算值滞后。最大输沙率试验值与计算值之比1.69。验证计算结果见图9-25。......
2023-06-22
表13-2模型与原型悬移质泥沙及床沙中径对照表4.泥沙级配验证表13-2为小浪底至花园口河段模型验证时段悬移质泥沙及床沙中径的模拟结果。水槽试验及小浪底库区模型试验基本符合异重流潜入的一般规律。......
2023-06-23
图10-1#1模型布置 10.3.2.1潮位验证在5个模型上进行大潮和中潮验证。图10-9中潮中浪各模型初始波高过程线10.3.2.4含沙量验证在#1、#2、#3、#4和#5模型上进行含沙量验证。......
2023-06-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