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水流输沙能力公式的修正方法

水流输沙能力公式的修正方法

【摘要】:由此可见,含沙量对水流输沙能力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是造成多沙河流输沙能力不同于少沙河流的重要因素。为了解决生产中所提出的问题,不得不依赖于一些经验性输沙能力公式。

1.含沙量对水流粘性和泥沙沉速的影响

钱宁等(1981)在研究黄河下游输沙能力自动调整机理中指出,由于含沙量造成的水流物理性质的变化,在小流量时输沙能力可以相差近40倍,在大流量时则可以相差12倍。由此可见,含沙量对水流输沙能力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是造成多沙河流输沙能力不同于少沙河流的重要因素。因而,采用浑水运动粘滞系数vm和泥沙在浑水中的沉速ωm(或ωmi)代替公式中相应的清水v和ω (或ωi),以反映含沙量对水流输沙能力的影响。

浑水动力粘滞系数的计算采用费祥俊(1991)提出的方法,相对粘滞系数为

其中,极限浓度为

式中:μ 和μm分别为清水和浑水的动力粘滞系数;di和pi分别为第i 组悬沙的代表粒径(mm)和所占比重。

浑水的运动粘滞系数可以按下式计算

其中,极限浓度为

式中:μ 和μm分别为清水和浑水的动力粘滞系数;di和pi分别为第i 组悬沙的代表粒径(mm)和所占比重。

浑水的运动粘滞系数可以按下式计算

式中:ρm 为浑水的密度。

泥沙沉速的修正采用下式

2.非均匀沙代表沉速计算

韩其为(1979)认为张瑞瑾公式既可用于均匀沙,又可用于非均匀沙,关键在于如何选择非均匀沙的代表沉速。一般可用如下加权平均沉速来表示:

式中:ρm 为浑水的密度。

泥沙沉速的修正采用下式

韩其为(1979)根据水量比与分组输沙能力之比的关系,经过推导得到:

2.非均匀沙代表沉速计算

韩其为(1979)认为张瑞瑾公式既可用于均匀沙,又可用于非均匀沙,关键在于如何选择非均匀沙的代表沉速。一般可用如下加权平均沉速来表示:

韩其为(1979)根据水量比与分组输沙能力之比的关系,经过推导得到:

式中:ωmi按式(2-67)计算;m 为式(2-61)类型公式中的指数。

以ωm或ω′m代替相应公式中的沉速,就得到了考虑非均匀沙代表沉速的修正输沙能力公式。

3.经验回归公式

影响水流输沙能力的因素很复杂,用理论公式计算常常达不到所要求的精度。为了解决生产中所提出的问题,不得不依赖于一些经验性输沙能力公式。事实上,前述黄河河渠公式和扎马林公式都是经验性公式,张瑞瑾公式虽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处理比较简单,也只能看成是半经验半理论公式。

钱宁曾经给出输沙能力关系的基本表达形式

式中:ωmi按式(2-67)计算;m 为式(2-61)类型公式中的指数。

以ωm或ω′m代替相应公式中的沉速,就得到了考虑非均匀沙代表沉速的修正输沙能力公式。

3.经验回归公式

影响水流输沙能力的因素很复杂,用理论公式计算常常达不到所要求的精度。为了解决生产中所提出的问题,不得不依赖于一些经验性输沙能力公式。事实上,前述黄河河渠公式和扎马林公式都是经验性公式,张瑞瑾公式虽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处理比较简单,也只能看成是半经验半理论公式。

钱宁曾经给出输沙能力关系的基本表达形式

参考上式及以往一些公式的结构形式,引入反映多沙特性的有关因子,用范围较广的黄河实测资料,通过回归分析得到如下公式:

参考上式及以往一些公式的结构形式,引入反映多沙特性的有关因子,用范围较广的黄河实测资料,通过回归分析得到如下公式:

式中:Ct为悬移质全沙的输沙能力,kg/m3

4.修正Yang公式

Yang (1973)根据单位水流功率理论及因次分析法得到:

式中:Ct为悬移质全沙的输沙能力,kg/m3

4.修正Yang公式

Yang (1973)根据单位水流功率理论及因次分析法得到:

式中:Ct为床沙质输沙能力(以重量比×106计);v 为水的运动粘滞系数;Ucr为泥沙的起动流速;U*为床面摩阻流速;ω 为相应于D50的沉速。

对于Yang公式(2-73),如果将公式中的沙粒雷诺数因子ωD50/v 看成是表征运动泥沙的沉降特性,那么应将床沙D50改为悬沙d50,即采用ωd50/v 因子。这样按式 (2-73)用黄河资料重新回归得到(吴保生和龙毓骞,1993):

式中:Ct为床沙质输沙能力(以重量比×106计);v 为水的运动粘滞系数;Ucr为泥沙的起动流速;U*为床面摩阻流速;ω 为相应于D50的沉速。

对于Yang公式(2-73),如果将公式中的沙粒雷诺数因子ωD50/v 看成是表征运动泥沙的沉降特性,那么应将床沙D50改为悬沙d50,即采用ωd50/v 因子。这样按式 (2-73)用黄河资料重新回归得到(吴保生和龙毓骞,1993):

式中:Ct为包括悬移质全沙的输沙能力,kg/m3m按式(2-68a)计算。

这里忽略了临界起动流速项UcrJ/ωm,原因是黄河的泥沙含量较高,泥沙颗粒较细,起动流速条件的作用不大。

在随后的工作中,又以大于0.01mm 的泥沙颗粒作为床沙质,采用类似于式(2-74)的形式,得到了如下修正Yang公式(Yang等,1996):

式中:Ct为包括悬移质全沙的输沙能力,kg/m3m按式(2-68a)计算。

这里忽略了临界起动流速项UcrJ/ωm,原因是黄河的泥沙含量较高,泥沙颗粒较细,起动流速条件的作用不大。

在随后的工作中,又以大于0.01mm 的泥沙颗粒作为床沙质,采用类似于式(2-74)的形式,得到了如下修正Yang公式(Yang等,1996):

式中:Ct为床沙质输沙能力,kg/m3m按式(2-68a)计算。

式中:Ct为床沙质输沙能力,kg/m3m按式(2-68a)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