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设备维修信息的优化管理方法

设备维修信息的优化管理方法

【摘要】:12.1.4计算机信息系统在维修管理中的应用设备管理系统模型图12.3是某企业设备管理系统模型,它反映了整个系统的逻辑功能,由系统模型可进一步确定各功能模块和子功能模块的基本内容与程序格式。

在企业设备维修活动中,经常需要作出各种技术、经济上的决策,决策的依据就是信息。没有系统、可靠的信息,就难以实施有效的管理。设备维修信息管理的任务:建立完整的信息系统,收集、储存与设备有关的各种信息,以及进行信息的加工处理、输出与反馈,为设备的经济、技术决策服务。

12.1.1 设备维修信息的分类

设备维修信息繁杂,一般可按以下几种方法分类:

(1)按设备前期与后期分类

这种分类法将设备信息分为前期与后期两大系统,然后再分为许多子系统,如图12.1所示。在子系统里,又包括了各类设备,最后具体到每一台设备。这种分类方法简单明了,便于信息的加工整理和查阅。

(2)按设备管理目标和考核指标分类

企业主管部门或投资方以及企业经营都需要了解和控制一些重要指标,如万元产值维修费、设备完好率、万元设备维修费等。为了便于统计分析,可以将设备信息分为投资规划信息、资产备件信息、技术状态信息、修理计划信息和人员信息等五大类。每一类下又细分为许多子项目和许多考核指标,检查分析非常方便。

图12.1 设备信息分类图

(3)从维修的角度分类

设备信息可以分为设备状态信息、设备保障信息、设备故障或事故信息、维修工作信息、维修物资信息、维修人员信息、维修费用信息和相关信息等。

信息分类的方法很多,各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计算机信息管理的要求,选定适当的分类方法。

12.1.2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概念

在现代企业中,计算机维修信息系统可以是企业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也可以是一个独立的系统。

(1)维修信息的传输方式

设备维修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可以实现对设备的动态管理。例如,对重点设备,可在某些关键部位安装传感器,由车间计算机采集数据,并由网络传输到设备信息中心。信息中心对这些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处理,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并及时处理。这一过程就是设备的动态管理。

(2)维修信息的传输结构

设备维修信息系统及信息传输结构如图12.2所示。信息的传输往往是双向的,但不是简单的返回。信息返回时总是以更高级的形态表现出来。例如,维修工作所发生的一切费用,首先由财务部门掌握并进入财务管理系统,然后沿信息通道进入维修信息中心,结合其他信息进行计算分析,得出维修工作有关的技术经济指标和评价结论,形成指标数据文件并存档,信息中心向财务等部门反馈的就是加工后的新信息。

12.1.3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功能

设备维修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功能与计算机硬、软件的配置有关。目前一些通用性较强的设备管理软件已纳入了系统软件。计算机信息系统在设备维修与管理中有如下功能:

(1)过程控制功能

这一功能可用于检测设备的工作状态和性能参数指标,如振动、噪声、温升、冷却状态、润滑状态以及环境因素等,提供指导维修工作的信息。

图12.2 设备维修信息系统及信息传输结构

(2)工程设计与计算功能

可以对各种设备和维修工艺装备进行力学分析和计算,可以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图以及各种优化

(3)信息处理功能

信息处理维修管理中的各种信息,包括以下内容:

①设备台账管理将企业所有设备的原始数据和资料储存在计算机中。可根据需要,按不同格式输出车间设备台账、不同型号设备清单。

②设备分类、排序、查询及检索将市场上的设备供应信息分类、排序存入系统,在企业更新、增置设备时提供信息。

③设备维修计划管理在确定设备维修计划时,可引用计算机系统中的设备档案信息、维修信息、诊断信息,结合实际情况,通过计算机编制年度、季度、月份设备维修计划。

④维修备件管理将企业设备维修备件的需求信息、库存信息、出入库信息,输入计算机系统,可随时索取库存情况和统计报表。当前库存量下降到警戒线时,可设置报警提示。

⑤计算机系统还具有对维修系统提供人事管理经济管理、技术和工艺管理等方面的服务功能。

12.1.4 计算机信息系统在维修管理中的应用

(1)设备管理系统模型

图12.3是某企业设备管理系统模型,它反映了整个系统的逻辑功能,由系统模型可进一步确定各功能模块和子功能模块的基本内容与程序格式。由图12.3可以看出该系统将信息分为技术、经济、计划、备件和资料等五大类。每一类信息又细分两到三项。整个系统偏重于管理功能。

图12.3 某企业设备信息管理系统

(2)计算机备件管理信息系统

1)建立计算机备件管理系统应注意的问题

①将备件管理信息系统视为设备综合信息系统的子系统之一,应考虑与设备资产管理、故障管理、维修管理信息系统的协调,具体程序中名称符号统一,数据共享等因素。

②应着眼于备件动态管理,备件明细表中所列项目应全面考虑动态管理的需要。如各类备件使用规律、经济合理的备件储备量研究、缩短备件资金周转的途径等。

2)建立计算机辅助备件管理信息系统的准备工作

①加强备件管理基础工作,建立备件“五定”管理,其内容为定储备品种和储备性质、定货源和功能模块控制流程图及订货周期、定最大和最小储备量、定订货时的库存量和订货量以及定储备资金限额和平均周转期。健全并编制备件管理的各种统计报表、卡片、单据等,以便收集各种信息数据并输入计算机。

②对所有备件进行编号,每种备件都有两个编号:流水编号和计算机识别号。备件的流水编号按备件入账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每种备件的流水编号是唯一的,一个流水编号代表一种备件。备件的计算机识别号中含有“使用部门信息”“所属设备信息”“备件图号或件号信息”等供计算机对备件进行统计、分类、汇总、排序使用。

③在领料单中增加一项备件流水编号,供领用时填写。

3)计算机辅助备件管理的主要功能

①备件管理信息的计算机查询、输出。

②调用备件管理数据库的数据,打印各项报表。

③计算备件消耗金额、平均储备金额、储备资金周转期以及旧账结算清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