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观法当汽车电气系统某个部分发生故障时,会出现冒烟、火花、异响、焦臭、高温等异常现象。通过人体的感觉器官,对汽车电器进行直观检测,判断出故障的所在部位,从而提高检修速度。检查保险法当汽车电气系统出现故障时,首先应查看保险是否完好。因此,对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故障,应优先采用故障诊断仪的方法。③正确使用拆装工具、数字万用表、测量仪器等工具。......
2023-08-19
电气系统的故障,一般是指电气控制线路的故障。电气控制线路是用导线将控制元件、仪表、负载等基本器件按一定规则连接起来,并能实现某种功能的电路。从结构上讲,电气控制线路由电气元件、电源、导线及连接的固定部分组成。引起电气系统故障的原因很多,由各种损耗引起的发热和散热条件的改变,电弧的产生,电源电压、频率的变化以及环境因素等,都会引发各种电气故障。
8.1.1 电气系统故障检查的准备工作
(1)电气控制电路的主要故障类型
1)电源故障
电源主要是指为电气设备及控制电路提供能量的功率源,是电气设备和控制电路工作的基础。电源参数的变化会引起电气控制系统的故障,在控制电路中电源故障一般占20%左右。当发生电源故障时,控制系统会出现以下现象:电器断开开关后,电器接线端子仍有电或设备外壳带电;系统的部分功能时好时坏,屡烧保险;故障控制系统没有反应,各种指示全无;部分电路工作正常,部分不正常;等等。由于电源种类较多,且不同电源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用电设备在相同的电源参数下有不同的故障表现,因此,电源故障的分析查找难度较大。
2)线路故障
导线故障和导线连接部分故障均属于线路故障。导线故障,一般是由导线绝缘层老化破损或导线折断引起的;导线连接部分故障,一般是由连接处松脱、氧化、发霉等引起的。当发生线路故障时,控制线路会发生导通不良、时通时断或严重发热等现象。
3)元器件故障
在一个电气控制电路中,所使用的元器件种类有数十种甚至更多,不同的元器件发生故障的模式也不同。根据元器件功能是否存在,可将元器件故障分为两类:元器件损坏和元器件性能变差。
①元器件损坏
元器件损坏一般是由工作条件超限、外力作用或自身的质量问题等原因引起的。它能造成系统功能异常,甚至瘫痪。这种故障特征一般比较明显,往往从元器件的外表就可看到变形、烧焦、冒烟、部分损坏等现象,因此,诊断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②元器件性能变差
元器件性能变差是一种软故障,故障的发生通常是由工作状况的变化、环境参量的改变或其他故障连带引起的。当电气控制电路中某个(些)元器件出现了性能变差的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就会发生元器件损坏,引发系统故障。这种故障在发生前后均无明显征兆,查找难度较大。
(2)电气系统故障查找的准备工作
由于现代机电设备的控制线路如同神经网络一样遍布设备的各个部分,并且有大量的导线和各种不同的元器件存在,给电气系统故障查找带来了很大困难,使之成为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因此,要求维修人员在进行故障查找前作好充分准备。
通常准备工作的内容包括:
①根据故障现象对故障进行充分的分析和判断,确定切实可行的检修方案。这样做可以减少检修中的盲目行动和乱拆乱调现象,避免出现原故障未排除又造成新故障的情况发生。
②研读设备电气控制原理图,掌握电气系统的结构组成,熟悉电路的动作要求和顺序,明确各控制环节的电气过程,为迅速排除故障作好技术准备。
为了电气控制原理图的阅读和检修中的使用,通常对图纸要进行分区处理,即将整张图样的图面按电路功能划分为若干(一般为偶数)个区域,图区编号用阿拉伯数字写在图的下部;用途栏放在图的上部,用文字加以说明;图面垂直分区,用英文字母标注。
准备好电气故障维修用的各种仪表工具,具体如下:
1)验电器
验电器又称试电笔,分低压和高压两种。在机床电气设备检修时使用的为低压验电器,它是检验导线、电器和电气设备是否带电的一种电工常用工具。低压验电器的测试电压范围为60~500 V,其外形及结构如图8.1所示。使用验电器时,应以手指触及笔尾的金属体,使氖管小窗背光朝向自己,正确使用方法如图8.2所示。
验电器除可测试物体的带电情况外,还具有以下用途:
①区别电压的高低
测试时,可根据氖管发亮的强弱程度来估计电压的高低。
②区别直流电与交流电
交流电通过验电器时,氖管里的两个极同时发亮;直流电通过验电器时,氖管里只有一极发亮。
图8.1 验电器
图8.2 验电器的握法
③区别直流电的正负极
将验电器连接在直流电路的正负极之间,氖管发亮的一端为直流电的正极。
④检查相线是否碰壳
用验电器触及电气设备的壳体,若氖管发亮,则说明相线碰壳,且壳体的安全接地或接零不好。
2)校火灯
校火灯又称试灯,利用校火灯可检查线路的电压是否正常、线路是否断路或接触不良等故障。用校火灯查找断路故障时,应使用较小功率的灯泡;查找接触不良的故障时,宜采用较大功率的灯泡(100~200 W)。这样,可根据灯泡的亮、暗程度来分析故障情况。此外,使用校火灯时,应注意灯泡的电压与被测部位的电压要相符,否则会烧坏灯泡。
3)万用表
万用表可以测量交、直流电压、电阻和直流电流,功能较强的万用表还可测量交流电流、电感、电容等。在故障分析中,使用万用表通过测量电参数的变化即可判断故障原因及位置。
4)电池灯
电池灯又称对号灯,它是用来检查线路的通断和检验线号的仪器。使用时应注意,若线路中串接有电感元件(如接触器、继电器的线圈),则电池灯应与被测回路隔离,以防在通电的瞬间因自感电势过高,使测试者产生麻电的感觉。
5)电路板测试仪
电路板测试仪是近年来出现在市场上的一种新型仪器,使用它对电路板进行故障检测,检测时间明显缩短,准确率大大提高。特别是在不知道电路原理的情况下,使用该仪器对电路板进行检测,故障查找的准确率可达90%以上。
8.1.2 现场调查和外观检查
现场调查和外观检查是进行设备电气维修工作的第一步,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设备的电气故障,维修并不困难,但是故障查找却十分困难,因此,为了能够迅速地查出故障原因和部位,准确无误地获得第一手资料,就显得十分重要。
现场调查和外观检查就是获得第一手资料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其工作方法可形象地概括为以下4个步骤:
(1)“望”
故障发生后,往往会留下一些故障痕迹,查看时可从下面两个方面入手。
1)检查外观变化
检查外观变化,如熔断指示装置动作、绕组表面绝缘脱落、变压器油箱漏油、接线端子松动脱落、各种信号装置发生故障显示等。
2)观察颜色变化
一些电气设备温度升高会带来颜色的变化,如变压器绕组发生短路故障后,变压器油受热,由原来的亮黄色变黑、变暗;发电机定子槽楔的颜色也会因为过热变色发黑。
(2)“问”
向操作人员了解故障发生前后的情况,一般询问的内容有:故障发生在开车前、开车后,还是发生在运行中?是运行中自行停车,还是发现异常情况后由操作人员停下来的?发生故障时,机床工作在什么工作程序,按动了哪个按钮,扳动了哪个开关?故障发生前后,设备有无异常现象(如响声、气味、冒烟或冒火等)?以前是否发生过类似的故障,是怎样处理的?等等。通过询问往往能得到一些很有用的信息,有利于根据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来分析发生故障的原因。
(3)“听”
电气设备在正常运行和发生故障时所发出的声音有所区别,通过听声音可以判断故障的性质。如电动机正常运行时,声音均匀、无杂声或特殊响声;如有较大的“嗡嗡”声时,则表示负载电流过大;若“嗡嗡”声特别大,则表示电动机处于缺相运行(一相熔断器熔断或一相电源中断等);如果有“咕噜咕噜”声,则说明轴承间隙不正常或滚珠损坏;如有严重的碰擦声,则说明有转子扫膛及鼠笼条断裂脱槽现象;如有“咝咝”声,则说明轴承缺油。
(4)“切”
所谓“切”,就是通过下面的方法对电气系统进行检查。
①用手触摸被检查的部位感知故障。如电机、变压器和一些电器元件的线圈发生故障时,温度会明显升高,通过用手触摸可以判断有无故障发生。
②对电路进行通、断电检查。其具体步骤如下:
A.断电检查。检查前断开总电源,根据故障可能产生的部位逐步找出故障点。具体做法是:
a.除尘和清除污垢,消除漏电隐患。
b.检查各元件导线的连接情况及端子的锈蚀情况。
c.检查磨损、自然磨损和疲劳磨损的弹性件及电接触部件的情况。
d.检查活动部件有无生锈、污物、油泥干涸和机械操作损伤。
对以前检修过的电气控制系统,还应检查换装上的元器件的型号和参数是否符合原电路的要求,连接导线型号是否正确,接法有无错误,其他导线、元件有无移位、改接和损伤等。
电气控制电路在完成以上各项检查后,应将检查出的故障立即排除,这样就会消除漏电、接触不良和短路等故障或隐患,使系统恢复原有功能。
B.通电检查。若断电检查没有找出故障,可对设备作通电检查。
a.检查电源用校火灯或万用表检查电源电压是否正常,有无缺相或严重不平衡的情况。
b.检查电路的顺序是先检查控制电路,后检查主电路;先检查辅助系统,后检查主传动系统;先检查交流系统,后检查直流系统;先检查开关电路,后检查调整系统。也可按照电路动作的流程,断开所有开关,取下所有的熔断器,然后从后向前,逐一插入要检查部分的熔断器,合上开关,观察各电气元件是否按要求动作,这样逐步地进行下去,直至查出故障部位。
c.通电检查时,也可根据控制电路的控制旋钮和可调部分判断故障范围。由于电路都是分块的,各部分相互联系,但又相互独立,根据这一特点,按照可调部分是否有效、调整范围是否改变、控制部分是否正常、相互之间连锁关系能否保持等,首先大致确定故障范围,然后根据关键点的检测,逐步缩小故障范围,最后找出故障元件。
C.对多故障并存的电路应分清主次,按步检修。有时电路会同时出现几个故障,这时就需要检修人员根据故障情况及检修经验分出哪个是主要故障,哪个是次要故障;哪个故障易检查排除,哪个故障较难排除。检修中,要注意遵循“分析—判断—检查—修理”的基本规律,及时对故障分析和判断的结果进行修正,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逐个排除存在的故障。
8.1.3 利用仪表和诊断技术确定故障
(1)利用仪表确定故障
1)线路故障的确定
利用仪表确定故障的方法称为检测法,比较常用的仪表是万用表。使用万用表,通过对电压、电阻、电流等参数的测量,根据测得的参数变化情况,即可判断电路的通断情况,进而找出故障部位。
①电阻测量法
A.分阶测量法
例8.1 电路故障现象:如图8.3所示,按下启动按钮SB2,接触器KM1不吸合。
测量方法:首先要断开电源,然后将万用表的选择开关转至电阻“Ω”挡。按下SB2不放松,测量1—7两点间的电阻,如电阻值为无穷大,说明电路断路。再分步测量1—2、1—3、1—4、1—5、1—6各点间的电阻值,当测量到某标号间的电阻值突然增大,则说明该点的触头或连接导线接触不良或断路。
不同电气元件及导线的电阻值不同,因此,判定电路及元器件是否有故障的电阻值也不相同。如测量一个熔断器管座两端,若其阻值小于0.5 Ω,则认为是正常的;若阻值大于10 kΩ认为是断线不通;若阻值为几个欧姆或更大,则可认为是接触不良。但这个标准对于其他元件或导线是不适用的。表8.1列出了常用元器件及导线的阻值范围供使用中参考。
图8.3 电阻分阶测量法
表8.1 常用阻值范围表
续表
B.分段测量法
例8.1故障的电阻分段测量法如图8.4所示。测量时,首先切断电源,按下启动按钮SB2,然后逐段测量相邻两标号点1—2、2—3、3—4、4—5、5—6间的电阻值。如测得某两点间的电阻值很大,说明该段的触头接触不良或导线断路。例如,当测得2—3两点间的电阻值很大时,说明停止按钮SB1接触不良或连接导线断路。
电阻测量法具有安全性好的优点,使用该方法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a.一定要断开电源。
b.如被测电路与其他电路并联时,必须将该电路与其他电路断开,否则会影响所测电阻值的准确性。
c.测量高电阻值电器元件时,将万用表的选择开关旋至适合的“Ω”挡。
②电压测量法
A.分阶测量法
电压的分阶测量法如图8.5所示,测量时,将万用表转至交流电压500 V挡位上。
图8.4 电阻的分段测量法
图8.5 电压的分阶测量法
例8.2 电路故障现象:按下启动按钮SB2接触器KM1不吸合。
检测方法:首先用万用表测量1—7两点间的电压,若电路正常应为正常电压(本例设为380 V);然后,按下启动按钮不放,同时将黑色表棒接到点7上,红色表棒按点6,5,4,3,2标号依次向前移动,分别测量7—6、7—5、7—4、7—3、7—2各阶之间的电压。电路正常情况下,各阶的电压值均为380 V。如测到7—6之间无电压,说明是断路故障,此时,可将红色表棒向前移,当移至某点(如点2)时电压正常,说明点2以前的触头或接线是完好的,而点2以后的触头或连线有断路。一般此点(点2)后第一个触头(即刚跨过的停止按钮SB1的触头)连接线断路。根据各阶电压值检查故障可参照表8.2进行。
表8.2 分阶测量法所测电压值及故障原因
这种测量方法像上台阶一样,因而称为分阶测量法。分阶测量法既可向上测量(即由点7向点1测量),又可向下测量(即依次测量1—2,1—3,1—4,1—5,1—6)。向下测量时,若测得的各阶电压等于电源电压,则说明刚测过的触头或连接导线有断路故障。
B.分段测量法
例8.2故障的电压分段测量法如图8.6所示。
先用万用表测试1—7两点,电压值为380 V,说明电源电压正常;然后将万用表红、黑两根表棒逐段测量相邻两标号点1—2、2—3、3—4、4—5、5—6、6—7间的电压。若电路正常,则除6—7两点间的电压等于380 V之外,其他任何相邻两点间的电压值均为零。如测量到某相邻两点间的电压为380 V时,说明这两点间所包含的触头、连接导线接触不良或有断路。如若标号4—5两点间的电压为380 V,说明接触器KM2的常闭触头接触不良。其详细测量方法见表8.3。
图8.6 电压的分段测量法
表8.3 分段测量法所测电压值及故障原因
图8.7 局部短接法
C.利用短接法确定故障
短接法是用一根绝缘良好的导线,将所怀疑的部位短接,如电路突然接通,就说明该处断路。短接法有以下两种:
a.局部短接法
用局部短接法检查上例故障的方法,如图8.7所示。
检查前先用万用表测量1—7两点间的电压值,若电压正常,可按下启动按钮SB2不放松,然后用一根绝缘好的导线,分别短接到某两点时,如短接1—2、2—3、3—4、4—5、5—6。当短接到某两点时,接触器KM1吸合,说明断路故障就在这两点之间。具体短接部位及故障原因,见表8.4。
表8.4 局部短接法短接部位及故障原因
b.长短接法
长短接法是指一次短接两个或多个触头来检查故障的方法,如图8.8所示。
例8.2中,当FR的常闭触头和SB1的常闭触头同时接触不良,如用上述局部短接法短接1—2点,按下启动按钮SB2,KM1仍然不会吸合,故可能会造成判断错误。而采用长短接法将1—6短接,如KM1吸合,说明1—6这段电路上有断路故障,然后再用局部短接法来逐段找出故障点。
长短接法的另一个作用是可将找故障点缩小到一个较小的范围。例如,第一次先短接3—6,KM1不吸合,再短接1—3,此时KM1吸合,这说明故障在1—3间范围内。因此,利用长、短结合的短接法,能很快地排除电路的断路故障。
使用短接法检查故障时应注意:短接法是用手拿绝缘导线带电操作的,所以一定要注意安全,避免触电事故发生;短接法,只适用于检查压降极小的导线和触头之类的断路故障,对于压降较大的电器(如电阻、线圈、绕组等)断路故障,不能采用短接法,否则会出现短路故障。在确保电气设备或机械部位不会出现事故的情况下,才能使用短接法。
2)元件故障的查找确定
①电阻元件故障的查找
电阻元件的参数有电阻和功率,对怀疑有故障的电阻元件,可通过测量其本身的电阻加以判定。测量电阻值时,应在电路断开电源的情况下进行,且被测电阻元件最好与原电路脱离,以免因其他电路的分流作用使流过电流表的电流增大,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图8.8 长短接法
图8.9 伏安法测电阻接线方式
测量电阻元件的热态电阻采用伏安法,即在电阻元件回路中串接一只电流表、并联一只电压表,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分别读出二者数值,然后按欧姆定律求出电阻值。考虑电流表和电压表内阻的影响,对高阻元件和低阻元件应采用不同的接法,如图8.9所示。
对于阻值较小且需要精确测量的电阻阻值,应采用电桥法进行测量。
10 Ω以上可使用单臂电桥,10 Ω以下应使用双臂电桥。所测电阻为
式中 R——被测电阻,Ω;
k——电桥倍率;
r——电桥可调电阻值。
②电容元件的故障查找
电容元件的参数有容量、耐压、漏电阻、损耗角等,一般只需测量容量和漏电阻(或漏电流)两个参数,如满足要求,则可认为元件正常。测电容的容量可用欧姆表简单测量,根据刚加电瞬间指针的偏摆幅度,大致估计出电容的大小;等指针稳定后,指针的读数即为漏电阻。但要精确测量,需使用专门的测电容仪表。用欧姆表测电容时的故障判断见表8.5。
表8.5 用欧姆表测电容时的故障判断
续表
③电感元件的故障查找
电感元件的基本参数有电感、电阻、功率和电压等。在实际测量时,一般可只核对直流电阻和交流电抗,如无异常,则可认为电感元件没有故障。电感元件的测量方法有以下两种:
a.欧姆表的测量法中由于电感元件可以等效为一个纯电阻和纯电感的组合,因此可以用欧姆表大致估算电感量的大小。表的指针向右偏转的速度越快,说明电感量越小;指针向右偏转的速度越慢,说明电感量越大;当指针稳定后,所指示的数值即为电感元件的直流电阻值。
b.为了实现对电感元件的准确测量,除可采用专门的仪器外,还可使用伏安法。伏安法的接线与测电阻时的伏安法接线基本相同。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 Z——测量频率下的阻抗,Ω;
U——交流电压,V;
I——交流电流,A。
电感元件的阻抗与直流电阻和交流电抗之间的关系为
式中 XL——测量频率下的电抗,Ω;
R——直流电阻,Ω。
而电感元件的电感量与电抗之间的关系为
式中 L——电感元件的电感量,H;
ω——测量频率对应的角速度,rad/s;
f——测量频率,Hz。
按照以上公式,可以根据测得的直流电阻和交流电抗,求出电感元件的电感量,判断出电感元件的好坏。电感元件故障与参数变化见表8.6。
表8.6 电感元件故障与参数变化表
(2)利用经验确定故障
利用经验确定故障主要表现在以下九个方面:
1)弹性活动部件法
弹性活动部件法主要用于活动部件,如接触器的衔铁、行程开关的滑轮臂、按钮等的故障检查。这种方法通过反复弹压活动部件,检查哪些部件动作灵活,哪些有问题,以找出故障部位。另外,通过对弹性活动件的反复弹压,会使一些接触不良的触头得到摩擦,达到接触、导通的目的。例如,对于长期没有启用的控制系统,启用前采用弹压活动部件法全部动作一次,可消除动作卡滞与触头氧化现象。对于因环境污物较多或潮气较大而造成的故障,也应使用这一方法。但必须注意,采用这种方法,故障的排除常常是不彻底的,要彻底排除故障还需采用另外的措施。
2)电路敲击法
电路敲击法是在电路带电状态下进行故障确定的。检查时,可用一只小的橡皮锤轻轻敲击工作中的元件。如果电路故障突然排除,或者故障突然出现,都说明被敲击元件附近或者是被敲击元件本身存在接触不良现象。
3)黑暗观察法
电路存在接触不良故障时,在电源电压作用下,常产生火花并伴随着一定的声响。因为火花和声音一般比较微弱,所以,应在比较黑暗和安静的情况下,观察电路有无火花产生,聆听是否有放电时的“嘶嘶”声或“噼啪”声。如果有火花产生,则可以肯定产生火花的地方存在接触不良或放电击穿的故障。
4)非接触测温法
温度异常时,元件性能常发生改变,同时元件温度的异常也反映了元件本身存在过载、内部短路等现象。在实际中,可采用感温贴片或红外辐射测温计进行温度测量。感温贴片是一种温致变色的薄膜,具有一定的变色温度点,超过这一温度,感温贴片就会改变颜色(如鲜红色)。将具有不同变色温度点的感温贴片贴在一起,通过颜色的变化情况,就可以直接读出温度值。目前生产的感温贴片通常是每5 ℃一个等级,因此,用感温贴片可读出±5 ℃的温度值。
5)元件替换法
对被怀疑有故障的元件,可采用替换的方法进行验证。如果故障依旧,说明故障点怀疑不准,可能该元件没有问题。如果故障排除,则与该元件相关的电路部分存在故障,应加以确认。
6)对比法
如果电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同部分时,可以对两部分的工作情况进行对比。因为两个部分同时发生相同故障的可能性很小,所以通过比较,可以方便地测出各种情况下的参数差异,通过合理分析,即可确定故障范围和故障情况。例如,根据相同元件的发热情况、振动情况以及电流、电压、电阻及其他数据,可以确定该元件是否过载、电磁部分是否损坏、线圈绕组是否有匝间短路、电源部分是否正常等。
7)交换法
当有两个及以上相同的电气控制系统时,可将系统分成几个部分,对不同系统的部件进行交换。当换到某一部分时,电路恢复正常工作,而将故障部分换到其他设备上时,该设备也出现了相同的故障,则说明故障就在该部分。同理,当控制电路内部存在相同元件时,也可将相同元件调换位置,检查相应元件对应的功能是否得到恢复,故障是否又转到另外的部分。如果故障转到另外的部分,则说明调换元件存在故障;如果故障没有变化,则说明故障与调换元件没有关系。
8)加热法
当电气故障与开机时间呈一定的对应关系时,可采用加热法促使故障更加明显。由于随着开机时间的增加,电气线路内部的温度上升,在温度的作用下,电气线路中的故障元件的电气性能将发生改变,从而引起故障。因此,采用加热法,可起到诱发故障的作用。具体做法是:使用电吹风或其他加热方式,对怀疑元件进行局部加热,从而起到确定故障点的作用。如果诱发故障,则说明被怀疑元件存在故障;如果没有诱发故障,则说明被怀疑元件可能没有故障。使用这一方法时应注意安全,加热面不要太大,温度不能过高,以达到电路正常工作时所能达到的最高温度为限,否则,可能会造成绝缘材料及其他元件损坏。
9)分割法
首先将电路分成几个相互独立的部分,弄清其间的联系方式,再对各部分电路进行检测,确定故障的大致范围;然后再将电路存在故障的部分细分,对每一小部分再进行检测,确定故障的范围,继续细分至每一个支路,最终将故障查出来。
(3)电气故障的快速查找法
工作中有时很小的一个故障查找也十分费力,特别是走线分布复杂、控制功能多样、元件多、分布广的无图纸线路,要查找故障的难度就更大。当遇到这种情况时,发生故障后为快速查找,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检查线路状况
由于布线工艺的要求,故障常发生在导线的接头处,导线中间极少发生,因此,可首先检查导线接头,看有无导线松脱、氧化、烧黑等现象,并适当用力晃动导线,再紧固压紧螺钉。如有接触不良,应立即接好;如导线松脱,可首先恢复。然后检查是否有明显的损伤元件,如烧焦、变形等,当遇到这类元件,应及时更换,以缩小故障范围,便于下一步故障的查找。
2)检查电源情况
控制电路检查无误后,方可通电检查,通电时主要检查外部电源是否缺相,电压是否正常,必要时可检查相序和频率。查看熔断器是否正常是检查电源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在控制电路电源故障中,熔断器故障占了相当比例。电源正常后,如果控制电路仍有故障,可进行下一步骤检查。
3)对易查件进行检查
检查按钮按下时,动合触头、动断触头是否有该通不通、该断不断的现象,接触器动作是否灵活,触头接触是否良好,保护元件是否动作等,必要时可多次操作进行验证。一般触头闭合时,接触电阻小于15 Ω,即认为是导通状态,大于100 kΩ,则认为是断开状态。如果没有外电路影响,阻值又介于15 Ω~100 kΩ,则应进行处理,以消除绝缘不良或接触不良的现象。
对于行程开关和其他检测元件,要试验其动作是否正常灵活,输出信号是否正常。因为它们是自动控制电路动作的依据,状态若不正常,则整个控制系统工作也不会正常。
经过以上检查后,如果仍不能解决问题,那就需要按图分析查线计算了。应按主回路确定元件名称、性质和功能,以便为控制回路粗略地划分功能范围提供条件。
8.1.4 故障的排除与修理
(1)绝缘不良
导线绝缘损坏后,易发生漏电、短路、打火等故障,其排除方法应视不同情况而定。
1)由污物渗入导线接头内部引起的绝缘不良故障
该故障处理方法是:在断电的情况下,用无水酒精或其他易挥发、无腐蚀的有机溶剂进行擦拭,将污渍清除干净即可。清除时应注意三个问题:一是溶剂的含水量一定要低,否则会因水分过多,造成设备生锈、干燥缓慢、绝缘材料吸水后性能变差等;二是注意防火,操作现场不允许有暗火和明火;三是选择合适的溶剂,不能损坏原有的绝缘层、标志牌、塑料外壳的亮光剂等。
2)由老化引起的绝缘不良
该故障是绝缘层在高温及有腐蚀的情况下长期工作造成的。绝缘老化发生后,常伴有发脆、龟裂、掉渣、发白等现象。遇到这种现象,应立即更换新的导线或新的元件,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同时,还应查出绝缘老化的原因,排除诱发绝缘老化的因素。例如,若是因为导线过热引起的绝缘老化,除应及时排除故障外,还应注意检查导线接头处包裹的绝缘胶带是否符合要求。通常,绝缘胶带的厚度以3~5层为宜,不能过厚,否则接头处热量不易散发,很容易引起氧化和接触不良的现象。包裹时还应注意不能过疏、过松,要密实,以便防水、防潮。裸露的芯线要包扎好,线芯压好,不允许有翘起的线头、毛刺、棱角,以防刺破绝缘胶带造成漏电。
3)外力造成的绝缘损坏
这种情况应更换整根导线。如果外力无法避免,则应对导线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如穿上绝缘套管、采用编织导线或将导线盘成螺旋状等。如果不能立即更换导线,作为应急措施,也可用绝缘胶带对受伤处进行包扎,但必须在工作环境允许时才能采用。
(2)导线连接故障
当遇到导线接触不良时,首先应清除导线头部的氧化层和污物,然后再清除固定部分的氧化层,重新进行连接。连接时应注意以下八点:
①避免两种不同的金属(如铝和铜)直接相连接,可采用铜铝过渡板。
②对于导线太细、固定部分空间过大造成压不紧的情况,可将导线来回折几下,形成多股,或将导线头部弯成回形圈然后压紧,必要时可另加垫圈。
③当导线与固定部分不易连接时,可在导线上搪一层焊锡,固定部分也搪一层焊锡,一般就能良好接触。
④对特殊情况下的大电流长时间工作导线,为了增加其连接部分导电性能,可用锡焊将导线直接焊在一起。此外,采用较大的固定件(以利散热)、加一定的凡士林(以利隔绝空气)、增加导线的紧固力等,都能改善连接部分的导电性能。
⑤导线连接时,所有接头应在接线柱上进行,不得在导线中间剥皮连接,每个接线柱接线一般不得超过两根。导线弯成弧形时,应按顺时针方向缠绕在接线柱上,避免因螺帽未拧紧导线松脱。
⑥弱电连接比强电连接对可靠性的要求更高。由于弱电电压低,不易将导线之间微弱空气间隙和微小杂质击穿,因此,一般采用镀银插件、导线焊接的方式。
⑦在特殊情况下,对于电炉丝的连接,宜在加热丝弹簧中卡入一截面合适的铝丝作为引出线,然后再用螺栓(以增加散热能力)与外引线相连。这是因为铜丝熔点高,又易于氧化,生成的氧化铜几乎不导电,故不宜用作与电热元件直接连接的引出导线。
⑧对于细导线连接故障,如万用表表头线圈一般应予更换线圈。由于采用高压拉弧法使断头熔焊在一起,或采用手工连接,往往因机械强度不足和绝缘强度不够而导致寿命降低。
有关设备管理故障诊断与维修的文章
直观法当汽车电气系统某个部分发生故障时,会出现冒烟、火花、异响、焦臭、高温等异常现象。通过人体的感觉器官,对汽车电器进行直观检测,判断出故障的所在部位,从而提高检修速度。检查保险法当汽车电气系统出现故障时,首先应查看保险是否完好。因此,对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故障,应优先采用故障诊断仪的方法。③正确使用拆装工具、数字万用表、测量仪器等工具。......
2023-08-19
电气系统主要包括温控部分和压缩机电动机控制部分。电冰箱的电气系统故障现象很多,简单归结分析如下。如果短接后冰箱能起动,说明起动器有故障,重锤式起动器长期起动易使触点烧坏,测量时拆下起动器,用万用表R×1档,将两表笔插入接线柱插孔内。检查时,把起动器和保护器拆下,露出电动机的3根接线柱。测每两根接线柱之间的电阻值,如正常,说明电动机绕组没有故障。......
2023-06-18
方法如下:①将点火开关转到“ON”位置,并不起动发动机,观察充放电指示灯是否点亮,如果不亮,则说明充电电路有故障,如图4-70所示。图4-74 发电机有异响3.充电系统常见故障排除车主反应汽车蓄电池老是亏电。需进行励磁电路检测。......
2023-08-26
柴油机动力不足的检测要点。2)检查喷油器是否有滴漏及由于低压油路压力不够导致的穴蚀。柴油机出现黑烟故障后,应按下列步骤诊断和检测。③若喷油泵供油情况良好,应检查喷油泵供油正时。③单体泵的泵油元件磨损严重,导致泵油压力不足,使柴油机起动困难。......
2023-09-23
非独立悬架的车轴左、右两端的转向节主销孔有固定的内倾角度值,因此,内倾角不符合规定时,必须对前轴进行校正。知识点二转向系统常见故障原因分析及检测项目实施大多数汽车的转向轴是前轴,前轴与转向系的常见故障有前轮轮胎磨损不正常、转向盘自由行程过大、转向沉重、自动跑偏和前轮摆头等。② 转向器内主、从动部分啮合部位松旷或主、从动部分的轴承处松旷。⑤ 转向节与主销配合太紧或缺油。......
2023-10-11
应选择适当的比例尺和表示法,以避免图面过于拥挤。电气元件的表示方法电气元件通常用表示其主要轮廓的简化形状或图形符号来表示。连接线、路由的表示方法连接线一般采用单线表示法绘制。图3.17技术数据的标注示例2.电气位置图的种类电气位置图是描述电气设备位置布局的一种图。图3.18位置图的层次划分及分类......
2023-11-24
以下各项都可能是导致低压油路压力不足的原因:图1-15 单体泵低压油路系统压力检测位置①燃油粗滤器滤芯或精滤器滤芯是否堵塞。③若喷油泵供油情况良好,应检查喷油泵供油正时。如某个气缸断油后转速变化不明显,且黑烟现象消失,则说明该气缸工作状态不良,可能是该气缸单体泵供油量太大,喷油器喷雾质量不好或气缸压缩压力太低等因素造成的,确诊后予以排除。③单体泵的泵油元件磨损严重,导致泵油压力不足,致使柴油机起动困难。......
2023-09-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