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机械零件修复技术概述:提高设备维护效率的关键

机械零件修复技术概述:提高设备维护效率的关键

【摘要】:机械设备在维修时,失效的机械零件大部分是可以修复的。表6.1各种修补层的力学性能机械零件的工作状况及要求选择修复技术时,应考虑零件的工作状况。例如,机械零件在滚动状态下工作时,两个零件的接触表面承受的接触应力较高,镀铬、喷焊、堆焊等修复技术能够适应;而机械零件在滑动状态下工作时,承受的接触应力较低,可以选择的修复技术则更为广泛。

机械设备在维修时,失效的机械零件大部分是可以修复的。对于磨损失效的零件,可以采用堆焊、电刷镀、热喷涂和喷焊等修复技术进行修复;对于机身、机架等基础件产生的裂纹,可以采用金属扣合技术进行修复。许多修复技术不仅使失效的机械零件重新使用,还可以提高零件的性能和延长使用寿命。在机械设备修理中,充分利用修复技术,选择合理的修复工艺,可以缩短修理时间,节省修理费用,提高效益。

6.2.1 选择修复技术应考虑的因素

在修复机械零件的损伤缺陷时,可能有几种修复方法和技术,但究竟选择哪一种修复方法及技术最好,应考虑以下因素。

(1)所选择的修复技术对零件材质的适应性

在选择修复技术时,首先应考虑该技术是否适应待修零件的材质。例如,手工电弧堆焊,适用于低碳钢、中碳钢、合金结构钢和不锈钢;焊剂层下电弧堆焊,适用于低碳钢和中碳钢;镀铬技术,适用于碳素结构钢、合金结构钢、不锈钢和灰铸铁;黏结修复,可以将各种金属和非金属材质的零件牢固地连接起来;喷涂在零件材质上的适用范围比较宽,金属零件(如碳钢、合金钢、铸铁件和绝大部分有色金属件)几乎都能喷涂。在金属中只有少数的有色金属喷涂比较困难(例如纯铜),另外,以钨、钼为主要成分的材料喷涂也困难。

(2)各种修复技术所能提供的修补层厚度

由于每个零件磨损的情况不同,所以需要补偿的修复层厚度也不一样,因此,在选择修复技术时,应该了解各种修复技术所能达到的修补层厚度。下面是几种修复技术能达到的修补层厚度,可供参考。

手工堆焊       厚度不限

埋弧堆焊       厚度不限

等离子堆焊      0.25~6 mm

镀铁         0.1~5 mm

镀铬         0.1~0.3 mm

喷涂         0.5~3 mm

喷焊         0.5~5 mm

(3)修补层的力学性能

修补层的强度和硬度,修补层与零件的结合强度以及零件修理后表面强度的变化情况,是评价修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选择修复技术的依据。表6.1可供选择修复技术时参考。

在选择修复技术时,还应考虑与其修补层有关的一些问题,如修复后修补层硬度较高,虽提高了耐磨性,但加工困难;修复后修补层硬度不均匀,会使加工表面不光滑,硬度低,一般磨损较快。另外,机械零件表面的耐磨性不仅与表面硬度有关,还与金属组织、表面吸附润滑油的能力和两接触表面的磨合情况有关。如采用多孔镀铝、多孔镀铁、金属喷涂、振动电弧堆焊等修复技术均可获得多孔隙的修补覆盖层,这些孔隙能够储存润滑油,改善了润滑条件,使机械零件即使在短时间内缺油也不会发生表面研伤的现象。又如,采用镀铬,可以使修补覆盖层获得较高的硬度,也很耐磨,但其磨合性却较差。镀铁、振动电弧堆焊、金属喷涂等所得到的修补层耐磨性与磨合性都比较好。

表6.1 各种修补层的力学性能

(4)机械零件的工作状况及要求

选择修复技术时,应考虑零件的工作状况。例如,机械零件在滚动状态下工作时,两个零件的接触表面承受的接触应力较高,镀铬、喷焊、堆焊等修复技术能够适应;而机械零件在滑动状态下工作时,承受的接触应力较低,可以选择的修复技术则更为广泛。

选择修复技术时,应考虑机械零件修复后能否满足工作要求。例如,所选择的修复技术施工时温度高,则会使机械零件退火,原表面热处理性能破坏,热变形和热应力增加。如气焊、电焊等补焊和堆焊技术,在操作时会使机械零件受到高温影响,因此,这些技术只适用于未淬火的零件、焊后有加工整形工序的零件以及焊后进行热处理的零件。

(5)生产的可行性

选择修复技术应考虑生产的可行性。应结合企业修理车间现有装备状况、修复技术水平以及维修生产管理机制选择修复技术。

(6)经济

选择修复技术应考虑经济性。应将零件中的修复成本和零件修后使用寿命两方面结合起来,综合评价、衡量修复技术的经济性。

在生产中还须考虑因备件短缺而停机停产带来的经济损失。这时,即使所采用的修复技术的修复成本高,也还是合算的;相反;有一些易加工的简单零件,有时修复还不如更换经济。

6.2.2 机械零件修复技术的选择举例

一些典型零件和典型表面的修复技术选择举例见表6.2。

表6.2 零件修复技术的选择举例

6.2.3 机械零件修理工艺规程的拟定

为保证机械零件修理质量以及提高生产率和降低成本,需要在零件修理之前拟定零件修理工艺规程。拟定机械零件修理工艺规程的主要依据是:零件的工作状况和技术要求、企业设备状况和修理技术水平、生产经验和有关试验总结以及有关技术文件等。

(1)拟定机械零件修理工艺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在考虑怎样修复表面时,还要注意保护不修理表面的精度和材料的力学性能不受影响。

②注意有些修复技术用堆焊会引起零件的变形。安排工序时,应将产生较大变形的工序安排在前面,并增加校正工序,将精度要求高、表面粗糙度值要求小的工序尽量安排在后面。

③零件修理加工时需预先修复定位基准或给出新的定位基准。

④有些修复技术可能导致机械零件产生微细裂纹,应注意安排提高疲劳强度的工艺措施和采取必要的探伤检验等手段。

⑤修复高速运动的机械零件,应考虑安排平衡工序。

(2)编制机械零件修理工艺规程的过程

①熟悉零件的材料及其力学性能、工作情况和技术要求,了解损伤部位、损伤性质(磨损、腐蚀、变形、断裂)和损伤程度(磨损量大小、磨损均匀程度、裂纹深浅及长度),了解企业设备状况和技术水平,明确修复的批量。

②确定零件修复的技术和方法,分析零件修复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措施。安排修复技术的工序,提出各工序的技术要求、规范工艺设备和质量检验

③征询有关人员意见并进行必要的试验,在试验分析基础上填写修理技术规程卡片,经主管领导批准后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