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适应障碍在6个月之内缓解,就称为急性适应障碍;如果症状持续超过6个月,就属于慢性适应障碍。多种多样的压力应激源会导致适应障碍。目前,还没有对适应障碍进行随机对照试验或其他的研究。适应障碍的诊断与治疗最常出现在门诊环境中。因此适应障碍的发病率难以评估,可能大大超出以上的估计。......
2023-12-01
机械设备中的润滑油和液压油在工作中是循环流动的,油中包含着大量的由各种摩擦副产生的磨损残余物(磨屑或磨粒),这些残余物携带着丰富的关于机械设备运行状态的信息。油样分析就是在设备不停机、不解体的情况下抽取油样,并测定油样中磨损颗粒的特性,对机器零部件磨损情况进行分析判断,从而预报设备可能发生的故障的方法。
通过油样分析,能够取得以下信息:
①磨屑的浓度和颗粒大小反映了机器磨损的严重程度。
②磨屑大小和形貌反映了磨屑产生的原因,即磨损发生的机理。
③磨屑的成分反映了磨屑产生的部位,即零件磨损的部位。
5.3.1 油样的采集
(1)油样采集工作的原则
油样是油样分析的依据,是设备状态信息的来源。采样部位和方法的不同,会使所采取的油样中的磨粒浓度及其粒度分布发生明显的变化,因此,采样的时机和方法是油样分析的重要环节。为保证所采油样的合理性,采取油样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①应始终在同一位置、同一条件(如停机则应在工作相同的时间后)和同一运转状态(转速、载荷相同)下采样。
②应尽量选择在机器过滤器前并避免从死角、底部等处采样。
③应尽量选择在机器运转时或刚停机时采样。
④如关机后采样,必须考虑磨粒的沉降速度和采样点位置,一般要求在油还处于热状态时完成采样。
⑤采油口和采样工具必须保持清洁,防止油样间的交叉污染和被灰尘污染,采样软管只用一次。
(2)油样采集的周期
油样采集周期应根据机器摩擦副的特性、机器的使用情况以及用户对故障早期预报准确度的要求而定。一般机器在新投入运行时,其采样间隔时间应短,以便于监测分析整个磨合过程;机器进入正常期后,摩擦副的磨损状态变得稳定,可适当延长采样间隔。如变速箱、液压系统等,一般每500 h采一次油样;新的或大修后的机械在第一个1 000 h的工作期间内,每隔250 h采一次油样;油样分析结果异常时,应缩短采样时间间隔。
(3)油样采集的方法
采样的主要工具是抽油泵、油样瓶和抽油软管等,其组成和采样的方法步骤如下:
①松开油泵圆头螺母,插入软管,然后拧紧螺母,使软管固定在抽油泵接头上。软管应从泵接头的底部伸出大约10 mm,以保证泵接头和泵内部不受油污染。
②将油样瓶拧紧在抽油泵头上,连接部位不能漏气。
③抽出被检机器上的机油尺,或打开加油口螺母,将油管插入油面约50 mm。油管不宜插入过深,以防止吸出沉淀物。
④反复推拉抽油泵手柄,在油样瓶中产生真空,使油液通过软管流入油样瓶中,直至抽够标定油量为止。
⑤取下油样瓶,擦净抽油管,放松螺母,将抽油管取下。
⑥填写油样检验单(机型、编号、部位和运转时间(h)等),并将其粘贴在油样瓶上。
5.3.2 油样铁谱分析技术
油样铁谱分析技术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润滑油油样分析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将铁质磨粒用磁性方法从油样中分离出来,然后在显微镜下或肉眼直接观察,通过对磨料形貌、成分等的判断,确定机器零件的磨损程度。铁谱分析技术包括定性分析技术和定量分析技术两个方面。
油样中磨损颗粒的数量、尺寸大小、尺寸分布、成分以及形貌特征都直接反映了机械零件的磨损状态,其中磨粒大小、成分与形貌特征属定性分析范畴。铁谱定性分析的方法有铁谱显微镜法、扫描电镜法和加热分析法。
在铁谱定性分析中,关键技术是对各类磨粒形貌的识别。识别时,可参考我国有关轴承、齿轮、柴油机、液压系统等特定零件的相应标准。系统和设备的磨粒图谱以及美国Dianel.P.Anderson编著的《磨粒图谱》和英国国家煤炭局科技发展总部门(HQTD)编撰的图谱。
1)形貌分析
形貌分析是通过对磨粒形态的观察分析,来判断磨损的类型。不同磨损状态下,形成的磨粒在显微镜下的形态如下:
①正常磨损微粒
正常磨损微粒是指设备的摩擦面经跑合后,进入稳定磨合阶段时所产生的磨损微粒。对钢而言,是厚度为0.15~1 μm,长度为0.5~15 μm的碎片。
②切削磨损磨粒
这种磨粒是由一个摩擦表面切入另一个摩擦表面或润滑油中夹杂的硬质颗粒、其他部件的磨损磨粒切削较软的摩擦表面形成的,磨粒形状如带状切屑,宽度为2~5 μm,长度为25~100 μm,厚度为0.25 μm。当出现这种磨屑时,提示机器已进入正常的磨损阶段。
③滚动疲劳磨损微粒
这种微粒通常是由滚动轴承的疲劳点蚀或剥落产生的,它包括三种不同的形态:疲劳剥离磨屑、球状磨屑和层状磨屑。
a.疲劳剥离磨屑是在点蚀时从摩擦副表面以鳞片形式分离出的扁平形微粒,表面光滑,有不规则的周边。其尺寸为10~100 μm,长轴尺寸与厚度之比为10∶1。如果系统中大于10 μm的疲劳剥离微粒有明显的增加,就是轴承失效的预兆。
b.球状磨屑的出现是滚动轴承疲劳磨损的重要标志。一般球状磨屑都比较小,大多数磨屑直径在1~5 μm。
c.层状磨屑被认为是因磨损微粒黏附于滚动元件的表面之后,又通过滚动接触碾压而成的。它的特征是呈片状,四周不规则,表面有空洞。其粒度为20~50 μm,长轴尺寸与厚度之比为30∶1。层状磨屑在轴承的全部使用期内都会产生,特别是当疲劳剥落发生时,这种层状磨屑会大大增加,同时伴有大量球状磨屑产生。因此,如果系统中发现大量层状磨屑和球状磨屑,而且数量还在增加,就意味着滚动轴承已存在导致疲劳剥离的显微疲劳裂纹。
④滚动-滑动复合磨损微粒
滚动-滑动复合磨损磨粒是齿轮啮合传动时由疲劳点蚀或胶合而产生的磨粒。它是齿轮副、凸轮副等摩擦副的主要损坏原因。这种磨屑与滚动轴承所产生的磨屑有许多共同之处,它们通常均具有光滑的表面和不规则的外形,磨屑的长轴尺寸与厚度之比为10∶1~4∶1。滚动-滑动复合磨损微粒的特点是磨屑较厚(几个微米),长轴尺寸与厚度比例较高。
⑤严重滑动磨损磨粒
此类磨粒是在摩擦面的载荷过高或速度过高的情况下由于剪切混合层不稳定而形成的,一般为块状或片状,表面带有滑动的条痕,并具有整齐的刃口,尺寸在20 μm以上,长厚比在10∶1左右。
以上介绍的五种主要磨屑是钢铁磨损微粒的主要形式,通过对谱片上磨屑形状、大小的识别就可以了解机械的磨损原因和所处状态。一般机电设备通常出现小于5 μm的小片形磨屑,表明机器处于正常磨损状态,当大于5 μm的切削形、螺旋形、圈形和弯曲形微粒大量出现时,则是严重磨损的征兆。
图5.7 初期磨损的磨粒形态
图5.7、图5. 8为内燃机车发动机润滑油磨粒图片。图5.7为正常磨损磨粒、切削磨损磨粒,少量的球状磨粒和黑色氧化物团粒。图5.8为切削磨损磨粒,用X射线能谱分析表明它是由铁、硅、镁元素构成的。由于镁只有在球墨铸铁曲轴中存在,因此,这条磨粒可能是曲轴磨损产生的。图5.9为严重滑动磨损磨粒,尺寸达150 μm ×70 μm,表面有明显的滑动摩擦划痕。
2)成分分析
①有色金属磨粒的识别
机电设备中,除钢铁类零件外,通常还有一些有色金属材料制成的零部件,因此,油样中也含有一些有色金属磨粒。有色金属磨粒首先可以从它们非磁性沉积形式进行识别。在铁谱片上有色金属微粒不按磁场方向排列,以不规则方式沉淀,大多数偏离铁磁性微粒链,或处在相邻两链之间,它们的尺寸沿谱片的分布与铁磁性微粒有根本的区别。
图5.8 切削磨粒的磨粒形态
图5.9 严重滑动磨粒的磨粒形态
②白色有色金属识别。使用X射线光谱法可以准确地确定磨屑成分。用铁谱片加热处理方法配以酸碱侵蚀法也能区分如铝、银、铬、镉、镁、钼、钛和锌等。识别方法见表5.7。
表5.7 有色金属的识别
注:“∗”表示在某些条件下可能比较明亮。
③铝、锡合金识别
铝、锡合金磨粒极软,熔点很低,没有清晰的边缘,易被氧化和腐蚀,表面总有一层氧化层,因此,在低倍显微镜下呈黑色。
④铁的氧化物识别
铁谱片上出现铁的红色氧化物,表明润滑系统中有水分存在,如果铁谱片上出现黑色氧化物,说明系统润滑不良,在磨屑生成过程中曾经有过高热阶段。
A.铁的红色氧化物
铁的红色氧化物磨屑有两类:一类是多晶体,在白色反射光下呈橘黄色,在反射偏振光下呈饱和的橘红色,如果铁谱片有大量此类磨屑存在(特别是大磨屑存在),说明油样中必定有水;另一类是扁平的滑动磨损微粒,在白色反射光下呈灰色,在白色透射光下呈无光的红棕色,因反光程度高,容易与金属磨屑相混淆。如果仔细观察,则会发现这种磨屑不如金属颗粒明亮,在断面薄处有透射光。若铁谱片中有此磨屑出现,说明润滑不良,应采取相应对策。
B.铁的黑色氧化物
铁的黑色氧化物微粒外缘为表面粗糙不平的堆积物,因含有Fe2O3,具有铁磁性,在铁谱片上以铁磁性微粒的方式沉积。当铁谱显微镜的分辨率接近底限时,有蓝色和橘黄色小斑点。铁谱片上存在大量黑色铁的氧化物微粒时,则说明润滑严重不良。
C.深色金属氧化物
局部氧化了的铁性磨屑属于这类深色金属氧化物,它与金属磨粒共存,呈暗灰色。由于其表面已覆盖足够厚的氧化膜层,因此加热时颜色不再变化,这些微粒是严重缺油的表现。若有大块的深色金属氧化物出现,则是部件毁灭性失效的征兆。
D.润滑剂变质产物的识别
润滑剂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变质,其变质产物的识别方法如下:
a.摩擦聚合物的识别
润滑剂在摩擦副接触的高应力区受到超高的压力作用,其分子易发生聚合反应而生成大块凝聚物。当细碎的金属磨损颗粒嵌在这些无定形的透明或半透明的凝聚物时,就形成了摩擦聚合物。通常油中适当有一些摩擦聚合物可以防止胶合磨损,但摩擦聚合物过量会使润滑油黏度增加,堵塞油过滤器,使大的污染颗粒和磨屑进入机器的摩擦表面,造成严重的磨损。若是在通常不产生摩擦聚合物的油样中见到摩擦聚合物,则意味着已出现过载现象。
b.腐蚀磨损磨屑的识别
润滑剂中的腐蚀物质使Fe、Al、Pb等金属产生的腐蚀磨屑非常细小,其尺寸在亚微米级,用放大镜很难分辨,但这种腐蚀磨屑的沉积使铁谱片出口端10 mm处的覆盖面积读数值高于50 mm处。
c.MoS2的识别
MoS2润滑剂,铁谱上的MoS2往往表现为片状,而且有带直角的直线棱边,具有金属光泽,颜色为灰紫色,具有反磁性,往往被磁场排斥。
d.污染颗粒的识别
污染颗粒包括新油中的污染、道路尘埃、煤尘、石棉屑以及过滤器材料等,应视摩擦副的具体情况和机器的运转环境进行分析判断,必要时可参考标准图谱识别。
有关设备管理故障诊断与维修的文章
如果适应障碍在6个月之内缓解,就称为急性适应障碍;如果症状持续超过6个月,就属于慢性适应障碍。多种多样的压力应激源会导致适应障碍。目前,还没有对适应障碍进行随机对照试验或其他的研究。适应障碍的诊断与治疗最常出现在门诊环境中。因此适应障碍的发病率难以评估,可能大大超出以上的估计。......
2023-12-01
(一) 预防油断路器事故的意义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电力公司发布的《高压开关设备反事故技术措施》,切实加强全过程管理,努力做到“造好、选好、装好、用好、修好、改好和管好”高压断路器。应当指出,高压断路器的反事故措施,是根据高压断路器多年的运行实践、经验和事故教训总结出来的,是保证断路器安全运行的重大技术措施。油断路器发生开断故障后,应检查其喷油及油位变化情况,发现喷油严重时,应查明原因并及时处理。......
2023-06-27
通过对油的介质损耗因数增大的原因分析并结合现场的处理经验,在不停电的情况下,可采用新材料、新工艺以真空滤油机串接吸附罐的方法进行带电处理,处理流程如图1-72所示。系统投入运行后,变压器油的介质损耗因数明显下降,以后每月更换一次吸附滤板,两个月更换一次吸附剂,经过3个多月带电循环运行,将油的tanδ由6.11%降低到0.42%,满足运行要求。若在合格范围内,吸附处理变压器油的工作即可结束。......
2023-06-27
我国广泛使用Meinken工艺是在20世纪70年代左右,包括石油公司和油田、钢铁等在内的各个行业在内利用此技术建成的废润滑油再生厂达200多家。可以利用硫酸脱除废润滑油中的杂质,再用适量的白土精制得到再生润滑油。[6]图7-4IFP工艺流程图(二)加氢精制工艺面对硫酸-白土精制工艺产生的种种问题,加氢精制工艺油然而生,逐渐取代白土精制工艺而成为国外废润滑油再生的一种重要工艺。......
2023-06-30
图9-5 机油油面高度示意图1.油底壳机油中有水的故障原因分析与诊断润滑系统和冷却系统是柴油机两个主要组成部分。如发现这种水中有油,油中有水的现象,可初步断定为机油冷却器故障。......
2023-09-19
对开关设备各方面的运行状态经常性监测了解,可以及早发现事故隐患,增加开关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并实现状态维修。在获取电器运行状态特征量信息后,必须经过专家系统的分析诊断得到故障产生点、故障性质及故障处理方法等,并作出判断、决策等。......
2023-07-02
20世纪70年代以来逐渐发展起来的在线监测和诊断技术在GIS上应用得越来越多。在线监测和诊断的作用就是及时发现GIS中处于萌芽状态的缺陷,诊断该缺陷的性质和短期或长期的危害,发出相应的报警信号,提示运行人员处理缺陷,避免重大故障产生,因而可以降低MF。由于高压断路器的机械MF中“有命令拒分、拒合”、“无命令自合、自分”占有很大比例,并且后果严重,开发机械特性的监测和诊断应以能提前发现上述失效故障的先兆为主要目标。......
2023-07-02
分别阐释了故障诊断和故障诊断技术的概念内涵和发展变化。根据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变化,探讨了故障诊断的分类方法,就故障诊断技术当前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表明了观点。关键词:故障诊断;故障诊断技术;故障诊断方法;面临挑战;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TH165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孟硕,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装备维修保障理论与技术的研究。......
2023-06-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