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晶闸管常规检测训练技巧总结

晶闸管常规检测训练技巧总结

【摘要】:晶闸管的常规检测训练是使用万用表的欧姆挡,分别检测晶闸管三个引脚中两两之间的电阻值,然后根据检测结果判断晶闸管的好坏。否则,说明双向晶闸管已损坏。

晶闸管的常规检测训练是使用万用表欧姆挡,分别检测晶闸管三个引脚中两两之间的电阻值,然后根据检测结果判断晶闸管的好坏。晶闸管可以分为单向晶闸管和双向晶闸管,它们的实际检测是有区别的。

1.单向晶闸管的常规检测方法

用万用表的欧姆挡检测单向晶闸管各引脚间电阻值时,一般将万用表置于“×1k”欧姆挡,进行零欧姆调整后,用万用表的红、黑表笔分别检测单向晶闸管G极与K极、G极与A极、K极与A极之间的正反向电阻值。单向晶闸管引脚电阻值的检测方法如图3-13所示。

978-7-111-44918-8-Chapter03-20.jpg

图3-13 单向晶闸管引脚电阻值的检测方法

978-7-111-44918-8-Chapter03-21.jpg

图3-13 单向晶闸管引脚电阻值的检测方法(续)

【资料】

·控制极(G)与阴极(K)之间的正向阻抗有一定的数值,反向阻抗则为无穷大。若正、反向阻抗数值相等或接近,说明控制极(G)与阴极(K)之间的PN结已失去控制能力。

·控制极(G)与阳极(A)之间的正、反向阻抗都为无穷大。若正、反向阻抗值较小,说明控制极(G)与阳极(A)之间的PN结性能不良。

·阴极(K)与阳极(A)之间的正、反向阻抗都为无穷大。否则,说明晶闸管已损坏。

根据晶闸管引脚间电阻值的测试规律,还可以作为引脚极性的区分方法,即用万用表测量晶闸管任意两脚间的电阻值,仅当黑表笔接G极,红表笔接K极时,呈低电阻值,其他情况电阻值均为无穷大。由此可迅速判定G、K极,剩下的就是A极。

提问

单向晶闸管有阳极侧受控和阴极侧受控两种结构,这两种结构都符合上面的检测结果的判断规律吗?还有,我想知道如果在路检测晶闸管时,各引脚间的电阻值又如何呢?

回答

我们在实际操作时,所测晶闸管为阴极侧受控单向晶闸管。这种晶闸管与阳极侧受控单向晶闸管的内部结构所有不同,实际测试电阻值结果的规律也有些区别(G极与A极之间有一定电阻值),但正常情况下,检测单向晶闸管各引脚间电阻值时,应只有一个值为固定值,其他均为无穷大。

若在路检测,有可能会受到外围元器件的影响,实测结果没有十分明显的规律,因此一般在怀疑电路板上的晶闸管异常时,应将晶闸管从电路板上拆下后再进行检测。

2.双向晶闸管的常规检测方法

用万用表的欧姆挡检测双向晶闸管各引脚间的电阻值的方法与检测单向晶闸管的方法基本相同,只是测量结果有所不同。

将万用表置于“×1k”欧姆挡,并进行零欧姆调整后,用万用表的红、黑表笔分别检测单向晶闸管G极与T1极、G极与T2极、T1极与T2极之间的正反向电阻值。双向晶闸管引脚电阻值的检测方法如图3-14所示。

978-7-111-44918-8-Chapter03-22.jpg

图3-14 双向晶闸管引脚电阻值的检测方法

978-7-111-44918-8-Chapter03-23.jpg

图3-14 双向晶闸管引脚电阻值的检测方法(续)

【资料】

·控制极(G)与第一电极(T1)之间的正、反向阻抗有一定的数值并且比较接近。若正、反向阻抗数值趋于零或无穷大,说明该晶闸管已损坏。

·控制极(G)与第二电极(T2)之间的正、反向阻抗都为无穷大。若正、反向阻抗数值较小,说明双向晶闸管有漏电或击穿短路的情况。

·第一电极(T1)与第二电极(T2)之间的电阻值都应为无穷大。否则,说明双向晶闸管已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