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串行数据通信技术及帧格式介绍

串行数据通信技术及帧格式介绍

【摘要】:图6-9串行数据通信的通路形式2)波特率串行通信中,数据是按位来传送的。3)串行数据通信的帧格式在串行通信中,没有专门的信号线可用来指示接收、发送的时刻,并辨别字符的起始和结束。串行传送有同步和异步两种基本方式,在测控领域,异步通信应用更加普遍。下面以异步传送的通信规程为例介绍串行数据通信的帧格式。4)近程通信与远程通信串行通信有近程和远程之分,它们在信号形式上有所不同。

串行通信是将数据一位一位地传送。它只需要一根数据线,硬件成本低,而且可以使用现有的通信通道(如电话、电报等),故在智能化测控仪器仪表中,通常采用串行通信方式来实现与其他仪器或计算机系统之间的数据通信

1.串行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1)串行数据通信的通路形式

按照设备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向,以及能否同时进行数据传输,串行数据通信的通路形式可分为单工形式、半双工形式与全双工形式三种,如图6-9所示。单工形式的数据传送是单向的,一方固定为发送端,另一方固定为接收端,只需要一条数据线,如传统的广播、电视等。半双工形式的数据传送是双向的,但任何时刻只能由其中的一方发送,另一方接收,用一条数据线也可以实现,如对讲机等。全双工形式的数据传送是双向的,且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需要两条数据线,如电话、手机等。

图6-9 串行数据通信的通路形式

2)波特率

串行通信中,数据是按位来传送的。因此,传送速率用每秒传送数据位的数目来表述,称为波特率(Baud Rate),即:1波特=1 b/s(位每秒)。

3)串行数据通信的帧格式

在串行通信中,没有专门的信号线可用来指示接收、发送的时刻,并辨别字符的起始和结束。为了使接收方能够正确地解释接收到的信号,收发双方需要制定并严格遵守通信协议或规程。串行传送有同步和异步两种基本方式,在测控领域,异步通信应用更加普遍。下面以异步传送的通信规程为例介绍串行数据通信的帧格式。

异步通信是以字符为单位传送的。异步传送的每个字符必须由起始位(1位“0”)开始,之后是7位或8位数据和1位奇偶校验位。数据的低位在先,高位在后,字符以停止位(1位、1位半或2位半逻辑“1”)表示字符的结束,从起始位开始到停止位结束组成1帧信息。因此,异步串行传送的1帧字符信息由4部分组成:起始位、数据位、奇偶校验位和停止位,如图6-10所示。停止位后面可能不会立刻紧接下一字符的起始位,这时停止位后面一直维持“1”状态,这些位称为“空闲位”。

图6-10 异步串行传送的帧格式

异步传送的标准速率有很多种,目前常用的是300 b/s、600 b/s、1 200 b/s、2 400 b/s、4800 b/s、9600 b/s和19 200 b/s。异步传送对每个字符都附加了同步信息,降低了对时钟的要求,硬件较为简单,但冗余信息所占比例较大,数据的传输速度一般低于同步传送方式。

4)近程通信与远程通信

串行通信有近程和远程之分,它们在信号形式上有所不同。近程通信又称为本地通信,采用数字信号直接传送形式,即在传送过程中不改变原数据代码的波形和频率,这种方式称为基带传送方式。远程通信若采用直接传送方式,信号会发生畸变,为此要把数字信号转变为模拟信号再进行传送,通常使用频率调制法,以不同频率的载波信号代表数字信号的两种不同电平状态,这种方式称为频带传送方式。这一过程通过调制解调完成,承担调制解调任务的设备称为调制解调器(modem)。

2.RS-232C标准串行接口总线

RS-232C是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公布的串行通信标准,RS是英文“推荐标准”的字头缩写,232是标识号,C表示该标准修改的次数(3次)。最初发展RS-232C标准是为了促进数据通信在公话网上的应用,通常要采用调制解调器进行远距离数据传输。20世纪60年代中期,将此标准引入计算机领域,目前广泛用于计算机与外围设备的串行异步通信接口中,除了真正的远程通信外,较少采用电话网和调制解调器。

1)总线描述

RS-232C标准定义了数据通信设备(DCE)与数据终端设备(DTE)之间进行串行数据传输的接口信息,规定了接口的电气信号和接插件机械要求。RS-232C对信号开关电平的规定如表6-1所示。

表6-1 RS-232C信号开关电平定义

RS-232C采用负逻辑,噪声容限可达2 V。

RS-232C标准定义了25条信号线,采用标准的25芯插头座(也称为RS-232C连接器)进行连接。连接器各信号引脚的定义如表6-2所示。

表6-2 RS-232C信号引脚定义

2)RS-232C接口的常用系统连接

计算机与检测设备或智能设备通过RS-232C标准总线直接互连来传输数据是很有实用价值的,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互连接线的方法。

如果由RS-232C连接的两端设备随时都可以进行全双工数据交换,那么就不需要进行握手联络了。此时,如图6-11所示的全双工标准系统连接就可以简化为图6-12所示的全双工最简系统连接。

图6-11 全双工标准系统连接

图6-12 全双工最简系统连接

RS-232C发送器电容负载的最大驱动能力为2 500 pF,这就限制了信号线的最大长度。例如,如果采用每米分布电容约为150 pF的双绞线通信电缆,则最大传输距离限制在15 m。如果使用分布电容较小的同轴电缆,则传输距离可以再增加一些。对于长距离传输或无线传输,则需要用调制解调器通过电话线或无线收发设备连接,如图6-13所示。

图6-13 调制解调器通信系统连接图

3)电平转换

在检测装置、智能仪器及计算机内,通用的信号是正逻辑的TTL电平。而RS-232C的逻辑电平为负逻辑的±12 V信号,与TTL电平不兼容,必须进行电平转换。用于电平转换的集成电路芯片种类很多,RS-232C总线输出驱动器有MC1488、SN75188、SN75150等,总线接收器有MC1489、SN75199、SN75152等,其中MC1488和MC1489的应用方法如图6-14所示。为了把+5 V的TTL电平转换为-2~+12 V的RS-232C电平,输出驱动器需要 ±12 V电源。近年问世的一些RS-232C接口芯片采用单一的+5 V电源,其内部已经集成了DC/DC电源转换系统,而且输出驱动器与接收器制作在同一芯片中,使用更为方便,如MAX232、ICL232等。

图6-14 RS-232C与TTL电平转换器

3.RS-422与RS-485标准串行接口总线

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于1978年颁布了RS-422标准,其目的在于提高串行通信的电气特性,同时在数据格式上与RS-232C保持兼容。RS-422在发送端通过传输线驱动器,把逻辑电平变换成分别为同相和反相的一对差分信号。在接收端,通过传输线接收器将差分信号转换成逻辑电平。由于差分信号及其有关电路具有对共模噪声的抑制能力,RS-422可以实现比RS-232C更远的传输距离和更高的传输速率。传输速率为10 Mb/s时,电缆的长度可达120 m;如果采用90 kb/s的低传输速率,则传输距离可达1 200 m。

在许多工业控制及通信联络系统中,往往是多点互连而不是两点互连,而且大多数情况下,在任一时刻只有一个主控模块(点)发送数据,其他模块(点)处在接收数据的状态,于是就产生了主从结构形式的RS-485标准。RS-485在电气标准上与RS-422相同,可以使用与RS-422完全相同的接口芯片。RS-485标准允许最多并联32台驱动器和32台接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