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开拓与束缚:服装流行与文化影响力发展

开拓与束缚:服装流行与文化影响力发展

【摘要】:中国流行服装与中国流行服装文化影响力在成长发展中既有开拓力也有束缚力。中国服装流行与文化影响力发展的原动力—中西文化基因优势比较以中西方文化基因比较的方式论述中国文化的特点和优势。中国现当代文化主题对于中西方文化的接纳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服装流行和文化影响力的弱势从属或强势扩张状态。

中国流行服装与中国流行服装文化影响力在成长发展中既有开拓力也有束缚力。二者的开拓力是由中国文化原有基因和中国当代文化发展主题决定的。而二者的束缚力是由中国本土文化已有断层和中国近现代文化发展错位决定的,以下详述。

(1)中国服装流行与文化影响力发展的原动力—中西文化基因优势比较

以中西方文化基因比较的方式论述中国文化的特点和优势。社会发展促进了中西方的文化交织,但社会交往、文化碰撞不会在本质上改变因地域、气候、生理、心理等各种因素形成的各民族、国家特有文化基因。

文化基因具有超越时代、超越阶级的传承性和稳定性,它决定了中西文化长期共存、交流、竞争、融合以及不愿被对方文化取代的排他性特质。随着人类文化的发展进步和文化意识观念的发展提升,保护和弘扬本民族、本国家特色文化的呼声与作为会越来越强烈。

中国半封闭的地理环境和农耕作业的内陆性农业文化,促成了中国独立、感性、中和、固守、稳定、睦邻、吸纳的文化特征;而西方开放的地理环境和渔猎作业的海洋性商业文化,促成了西方扩张、理性、冒险、开放、活跃、攻击、排他的文化特征。在文化传播途径上,中国历史中偏重书籍、科举、教育,西方历史中依靠传教、商贸、战争;在社会管治观念上,中国历史中偏重宗法、道德,西方历史中偏重法律伦理

剥离掉影响服装流行和文化影响力发展的人为因素,单从双方文化基因本质特点上比较研究,可知西方的扩张性文化比东方的保守性文化更容易促进其流行服装的传播速度和增大其流行服装的文化影响力广度,而东方的保守性文化比西方的扩张性文化更容易促进其流行服装的传承深度和增进其流行服装的文化影响力强度。

认识我国文化基因给予本土服装流行和文化影响力的比较优势,并结合人为作用力,我国的流行服装行业和流行服装文化影响力会有本质提升。

(2)中国服装流行与文化影响力发展的开拓力—中西文化主题优势比较

文化主题,是某一时期文化因人为的文化目标制定及非人为的文化自然发展,而形成的文化宗旨与文化目的。中国现当代文化主题对于中西方文化的接纳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服装流行和文化影响力的弱势从属或强势扩张状态。具体说,即文化主题偏重西学则中国服装流行和文化影响力从属于西方,文化主题偏重中学则中国服装流行和文化影响力独立于西方。

①中西现代文化主题—中国启蒙与西方扩张:中国现代文化主题是启蒙,是借鉴西方先进思想进行革命斗争和救亡图存。而西方文化的现代主题则是扩张,是依靠提升文化影响力扩大其在全球范围的话语权

中国现代文化主题决定了中国现代流行服装大量采用西方流行服装的材质、工艺、款式,广大中国民众普遍接受和推广以立体剪裁、窄衣窄袖等为特征的西方服装文化,提倡现代化、机能化的舒适便捷的着装方式。

而西方现代文化主题决定了西方现代流行服装的国际强势主导地位,西方现代流行服装在世界范围内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奠定了其统领地位和话语特权,制定了流行服装文化影响力运作的一系列行业规范和游戏规则。同时将西方流行服装作为代表西方先进文化意识、西方先进生活方式的文化武器,以及西方文化影响力扩张的又一方法。

李泽厚先生曾说过:“东欧、苏联以及非洲等大体上都已踏上‘全盘西化’的不归路了,在中国这种现实的可能性,大概也只有20年左右。如何把握这个要害时机,走出一条对人类前途都至关重要的新路,是非常值得珍视的。”[1]

流行服装业具有文化特质并反映文化意识,面对中国文化现代主题,选择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流行服装文化发展道路,探索一条中国特色的提升服装流行与文化影响力的途径,避免像部分国家的文化一样踏上“全盘西化”之路,获得中国流行服装的国际话语权,是中国流行服装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②中西当代文化主题—中国复兴与西方反思:中国当代文化主题是复兴,即修复、重组、整合、创新中国特色的原生文化形态。西方文化的当代主题则是反思,即修补、诊察、坚守、完善当代社会中的西方现有文化形态。

中国当代文化主题决定了中国当代流行服装与中国服装文化日渐贴合,以体现中国特色的原生文化。中国传统颜色、传统工艺、传统款式、传统面料、传统图案等大量出现于T台和开始出现于日常流行服装,令人为之振奋、耳目一新。中国服装业领域人才,都已逐渐明了复兴中国文化的现实意义,并以运用当代服装文化语言阐释本土文化意境来提升中国流行服装的文化影响力为己任。

而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在20世纪60年代以来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怀疑,无政府主义、反资本主义思想盛行。这在流行服装上表现为,激进性的反叛异质服装与维护经典性的传统复归服装大量出现。

反叛异质服装是对西方当代文化的叛逆和否定,以标新立异、特立独行的文化面貌呈现于公众。异质服装因受到20世纪60年代“年轻风暴”的影响,美国“避世派”“嬉皮士”、法国“夹克族”、意大利“国会族”、英国“摩兹族”、东欧“阿飞族”、日本太阳族”及学生运动中“反传统、发体制、反战”的提倡者的普遍穿着而广泛流行。

传统复归服装出于对西方当代文化的维护坚守,以提炼西方现有服装文化元素、东方服装文化元素、第三世界民族服装文化元素的方式,支撑西方当代服装流行和寻求维系本土文化活力的途径。从而避免西方流行服装文化影响力的日中而移、月盈而亏,最终解决西方当代流行服装行业面临的现实文化问题。这些具体表现为1973~1977年在石油危机中人们开始探求日本、阿拉伯文化,流行宽松式服装;1983~1988年人们开始逐渐接受日本贫穷主义、残缺文化,流行破烂式服装;1978~1982年的服装流行基调取自宽肩细腰的20世纪四五十年代款式;1989~1990年在东欧剧变中的时装流行基调取自反体制的20世纪60年代款式;1991年后在经济萧条中的时装流行基调取自实用自然的20世纪70年代休闲款式。

(3)中国服装流行与文化影响力的束缚力—文化断层

文化断层是某一文化体系在持续而系统的发展过程中,因自然、人为等各种原因产生的文化发展间断。“对文化的研究,既要注重渐进的,累积的一面,也不能忽视断续发展的一面”,“首先,在人类文化史上,文化断层的存在具有普遍性,几乎每一地区的文化史、每一民族的文化史中都存在;其次,愈是文化古老的地区,断层烈度和密度也愈大。”[2]认识文化断层现象,有利于人为减免后续的文化失落、文化绝灭,及正确应对文化裂变、文化跃迁。

流行服装和文化影响力是文化产物,会随着文化断层现象导致的原文化语境的改变而改变。我国近现代的文化断层对中国流行服装业立足本土文化和汲取本土滋养产生了阻碍。这些文化断层包括明清之间由大汉文化主导到少数民族文化主导产生的小断层,以及清末民初开始之间由中学文化主导到西学文化主导产生的大断层。

这两个断层弱化了中国流行服装和文化影响力的本源性、原创性、正统性,也增强了中国流行服装和文化影响力的宽厚性、包容性、多元性。近代以来原汁原味的中式服装的匮乏,使中国流行服装业在诠释和表现当代中国文化精髓时缺少了参照。

(4)中国服装流行与文化影响力的桎梏力—文化错位

文化错位是因文化断层导致的、因同质新旧文化对合产生的文化排斥反应和文化形神游离。文化错位对文化的影响表现为文化语境、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事准则、生活习惯、文化产品等多项文化衍生物的前后衔接难度增大。在当代中国,处理文化错位问题需寻找前后文化的相同点,即以中国本土文化为共同点对接文化断层前后两种文化,发掘和给予前文化以活力,增强和赋予后文化以动力,以实现本土文化通道的疏通和前后新旧文化的契合。

近现代中国文化发展因文化断层出现文化错位,“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这是典型的文化错位引发中国服装流行和文化影响力发展错位,导致国人文化心理失衡和渴求文化归属的现象。文化错位使中国流行服装业因欠缺充足的本土文化给养而元气不足。

但是西洋服装打入中国市场需要适应中国人的形体和审美,而当前国人穿着流行服装时也会开始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选择符合本族、本国文化品格的服装样式。这是本土流行服装的优势利优势,也展现了国人对于本土文化的向心力。增强本土文化向心力、避免本土文化离心力、以本土文化矫正文化错位,是润色中国服装流行风貌和增强中国流行服装文化影响力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