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切线机构的调节方法与注意事项

切线机构的调节方法与注意事项

【摘要】:另外,松开螺母4时,切线连接肘节6大致呈水平状态。若压力弹簧被拆下,切线机构将无法复位,所以在拆下压力弹簧进行各项调整时,切勿起动机器。调整方法 弯曲分线勾的端部来调整。调节后,用锁紧螺母3加以锁定。

1.切线机构的组成(见图11-36)

如图所示,在缝制完成后,由于扣夹提升杠杆的驱动,使切线连结板(后)前行,动刀的分线爪分开线后,由切线刀切线。

2.动刀的配合调整(见图11-37)

(1)调整标准 进入止动状态,扣夹完全提起时,切线连接板(前)1与L型提升杆2沟槽端面的距离为12~13mm(MB—377为10.5~12.5mm)。调整值过窄(10mm以下)时,由于止动时动刀越程动作而使分线爪与定刀或拨线板导向座碰撞而造成分线爪折断;调整值过宽(15mm以上)时,机器在运转中,分线爪与拨线板导向座接触造成分线爪折损。

(2)调整方法 放倒机头后,卸下防油板,松开螺母4两个,前后调节联接螺钉5进行调整。另外,松开螺母4时,切线连接肘节6大致呈水平状态。

调整值过大,使切线时间过晚,料内侧的线头会过长;调整值过小,使切线时间过早,会造成最后一针的刹线不良(易绽线),或因分线不良而造成同时切断两根线,或切不断线等切线不良现象。

978-7-111-30241-4-Chapter11-58.jpg

图11-36 切线机构的组成

1—止动缓冲弹簧座 2—L型提升杆 3—弹簧座 4—止动缓冲弹簧座 5—止动缓冲垫 6—扣夹提升杠杆 7—线张力调节杆导线座 8—调节螺钉 9—调节螺钉螺母 10—扣夹提升板 11—切线连杆 12—切线杆座 13—切线杆 14—切线连结肘节 15—切线连结板(后) 16—切线连结板(前) 17—定刀 18—动刀分线爪 19—动刀 20—针板

978-7-111-30241-4-Chapter11-59.jpg

图11-37 动刀的配合调整

1—切线连接板(前) 2—针板 3—定尺 4—螺母 5—联接螺钉 6—切线连接肘节

注意:切线机构是靠扣夹的压力弹簧来复位的。若压力弹簧被拆下,切线机构将无法复位,所以在拆下压力弹簧进行各项调整时,切勿起动机器。

3.切刀分线勾的高度调整(见图11-38)

(1)调整标准 分线勾与弯针的间隙为0.5~0.7mm。分线勾太高,机针的线与缝料的线就不能确实分开,造成不断线或切断两根线,下次缝制时造成线从针中脱出。

(2)调整方法 弯曲分线勾的端部来调整。

4.扣夹提升杆与调节螺钉的间隙(见图11-39)

(1)调整标准 扣夹提升杆1的端面与调节螺钉2的间隙应调整为0.5mm。

978-7-111-30241-4-Chapter11-60.jpg

图11-38 切刀分线勾的高度调整

1—分线勾 2—弯针 3—分线勾的头部

(2)调整方法 转动调节螺钉2,使其与扣夹提升杆的间隙达到0.5mm。调节后,用锁紧螺母3加以锁定。

5.L形扣夹提升杆的安装(图11-40)

978-7-111-30241-4-Chapter11-61.jpg

图11-39 扣夹提升杆与调节螺钉的间隙

1—扣夹提升杆 2—调节螺钉 3—锁紧螺母

978-7-111-30241-4-Chapter11-62.jpg

图11-40 L形扣夹提升杆的安装

1—L形提升杆 2—复位弹簧 3—缓冲垫座 4—缓冲垫 5—缓冲垫垫板 6—固定螺钉

1)按动刀复位弹簧2、缓冲垫座3、缓冲垫4和缓冲垫垫板5的顺序将这些零件装在L形提升杆1上。

2)在确认完全进入止动状态后,机头部位应与缓冲垫座能密实接触,无间隙时,将固定螺钉6紧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