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电容器是一种电容量可达数千法拉的极大容量电容器。根据电容器的原理,电容量取决于电极间距离和电极的表面积,为达到这种容量,只有缩小电极间距离,增加电极面积,为此,采用双层和活性炭多孔化电极。温度与电压是影响超级电容器寿命的重要因素。温度每升高5℃,电容器的寿命将下降10%。为降低电压跌落,需选用大容量超级电容器。......
2023-06-25
由等效电路模型可知,超级电容器存在一个串联阻抗,虽然其值很小,但在充放电过程中仍会产生损耗,即因焦耳效应而导致的能量耗散。因此,超级电容器在运行过程中会出现温升,需要对其进行量化以判断温升是否能够忍受,还是应该借助于冷却系统进行冷却。
精确地定义超级电容器的热模型比较困难,因为这需要准确掌握器件的内部结构,而这往往是生产厂商不愿提供的。在用户的要求下,厂商应该会提供专门的工具来计算器件的发热量。但是,这些工具往往是封闭的,并且基于不公开的数学模型。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能立足于“黑匣子”模型,用厂商提供的少量参数来估算那些没有给出的参数。他们提供的参数包括器件的热导率及其密度(体积密度与质量密度),一般不包括器件的热容,不过这可以通过适当的测量或者估算得到。
鉴于已知了超级电容器的运行机理和各组成部分,可以由每个部分的热容估算器件的整体热容。例如,对于一个含有65%铝(900J/kg/K)、25%碳(900J/kg/K)和10%(4180J/kg/K)电解质的器件,经计算可以得到其整体热容为1203J/kg/K。
因此,通过有限元数值分析软件计算热导率、成分密度与热容,可以确定超级电容器器件的热性能。图9-5给出了一个二维仿真实例。
图9-5 超级电容器的热模型
在这个实例中,三个超级电容器放置于同一块印制电路板上,并装在一个两边开口的碳纤维盒子里。盒子顶部受到阳光照射(1kW/m2),空气以恒定的速度(0.5m/s)从左向右吹过。同时,对每只超级电容器进行循环充放电,使充放电电流在串联阻抗上产生的损耗达到1.13W,每个充放电循环周期为2400s。
图9-5中的结果给出了三个器件的发热过程,但这种通过测量器件表面温度的方法不够准确,因为其内部的温度会更高。
需要注意的是,上面这个模型只不过是一个全局模型。其前提是器件内部的损耗均匀分布,而器件本身也被认为是匀质的。虽然严格意义上并非如此,但这样一个模型已经很接近器件的真实特性了。
有关储能技术及应用的文章
超级电容器是一种电容量可达数千法拉的极大容量电容器。根据电容器的原理,电容量取决于电极间距离和电极的表面积,为达到这种容量,只有缩小电极间距离,增加电极面积,为此,采用双层和活性炭多孔化电极。温度与电压是影响超级电容器寿命的重要因素。温度每升高5℃,电容器的寿命将下降10%。为降低电压跌落,需选用大容量超级电容器。......
2023-06-25
金属氧化物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是由Conway在1975年首次研究法拉第赝电容储能原理开始的。过渡金属氧化物和导电聚合物这两大类是法拉第准电容超级电容器的主要电极材料。使得有机聚合物都是电子绝缘体这一固有观念被颠覆,引发全世界范围内对于导电聚合物的研究热潮。......
2023-06-30
使用循环伏安法在0~1.0 V的电压区间内分析了PPE纳米线阵列的电化学性能。另外,我们还进行了一项对照实验,以验证PPE纳米线阵列电化学性能的优势。三种纳米线阵列组成的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测试如图5.36所示。增强的电化学性能可归因于共聚带来的协同效应。图5.37所示为关于PPE纳米线阵列的恒流充/放电曲线的前20个循环,其显示了安全和良好的充/放电循环特性。......
2023-06-30
为了定义超级电容器并归纳其特性和基本参数,图9-1给出了它的基本运行原理。目前使用的电解质可以提供2.5~3V的端电压。超级电容器的容值可从几法拉到千法拉,容值计算的依据是超级电容器的基本原理,即Helmholtz在1879年发明的双电层结构,如图9-2所示。电解质的作用是确保内部离子向电极的迁移率。由式(9-1)可知,双电层电容器的容值是与d成反比的,这也进一步增大了其电容值。......
2023-06-22
所以,对于切削加工过程中温度和应力的耦合问题,需要按热-力耦合的方法求解。工件还受到外部节点力载荷和分布载荷及体力载荷作用,总的等效节点力为式中,Δ{R}ed、Δ{R}ep、Δ{R}eF分别是外部节点力载荷、分布载荷和体力载荷的等效节点力。......
2023-06-27
一维聚合物纳米结构的组装对于功能组件的自下而上的制造具有重要的科学技术意义。迄今为止,一些科学家充分研究了将导电聚合物例如聚吡咯、聚噻吩、聚苯胺及其衍生物用于电化学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PPy、PTh和其他导电聚合物材料可能是更环保的“友好”系列,因此,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它们在电化学超级电容器应用中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高阶垂直排列的一维共聚物纳米线有望产生具有独特性能的新型分子聚集结构。......
2023-06-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