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前者,锂聚合物电池是最佳选择,而对于后者,起动用电池则最好选择便宜的铅酸蓄电池。表4-2总结了这些电池在性能上的排序。表4-2 蓄电池的比能量、比功率与循环寿命比较在微小型系统应用中,电池的制造技术与那些常规技术有所不同。除了平面分层加工技术外,这些微型电池目前发生反应的交换表面和衬底上的覆盖面积相当。这样的性能指标能够使锂聚合物电池的放电率与超级电容器相当。......
2023-06-22
自从1991年以来,日本在微型化工业器件、传感器、控制器等方面已经开展了三项大规模的研究项目,美国和欧盟也在此领域紧随其后。这些项目的实施导致了新的制造技术的出现,或者对传统技术进行了改造,尤其是在微电子领域。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微技术和纳米技术。
能源供应方面也经历了同样的过程,厚度不超过几微米的微型电源也开始出现,包括不可充电的微型一次电池,以及可以充电的微型蓄电池。
尽管这些微型电源仍处于试验阶段,但已在众多的应用领域中显示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包括智能卡、微机械、电子票等。但这类电池不能与纸电池或聚合物电解质电池等袖珍或迷你电池相混淆,这些袖珍电池能够传输很大的电流,但其厚度却达到了几十毫米。
电化学微型电源是指总厚度不超过几微米的供电系统。它采用特殊的薄层技术、阴极雾化技术、热蒸发技术等制成,用于向微型系统供能(微电子、微机械等)。
微型电源是通过微电子技术中的薄层处理方法而制成,能够为微型系统提供更为充足的电流。这类系统与其他采用厚层技术制备的电源系统不同(后者每层的厚度达到了几十微米,通常是将微细粉末进行喷墨打印而制成)。微型电源中每个基本单体电池的厚度约为10μm量级,可根据需要以串并联的方式进行叠加与连接。因此,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就会出现这样的微型电源,能够以刚性或柔性的方式附在基板上,其表面和厚度可以根据可用体积和性能要求而调整,并可以最终实现远程充电。
微型电源中所采用的材料通常与锂电池一样。然而,薄层的结构使得微型电源具有一些特别之处:前者的化学成分可能会与后者远远不同,而且结构也比较松散。由此导致了微型电源的电化学特性与大型电池区别很大。因此,我们可以从已知的大型电池材料入手,采用薄层技术,获得具有期望特性的新材料。
由于金属锂的诸多优势,使其成为目前微型电源研究中主要采用的负极材料。锂电极材料的性能在传统电池的应用中一直表现良好,而且似乎将其进行薄层处理后也不会产生什么特别的问题。但锂电极也不是没有缺点,一些实验室也正在研究锂的替代材料。采用锂电极的缺点有:首先,负极采用热蒸发技术沉积,而电解质和正极的沉积则采用其他方法,而采用单一的沉积技术也是比较适宜的。另外,由于锂对湿度非常敏感,因此,在保证不增加太多厚度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保护处理是必要的。为弥补这些缺陷,可以采用像正极材料那样的插层材料来替代锂,但要求它们的电位尽可能的低。通过这种方式,插入两个电极,就可以形成微型电源,也称为摇椅微型电源。与采用锂电极的微型电源相比,尽管这类电源的电位差有所减小,但根据不同的应用,并没有太大的关系。然而,利用插层材料作为负极的尝试还是不太多。我们能够明确的材料有Nb2O2和Li4Fe0.5Ti4.5O11.75,它们可以用于全固态微型电源中。那种在大型电池(锂离子电池)中采用石墨取代锂的方案,似乎并不能适用于微型电源。因此,寻求用于负极的非石墨插层材料是微型电源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非常独特的问题,在这一领域仍然有许多的工作要做。
理想的正极材料既是好的电子导体,又是好的离子导体,其中的过渡元素使锂离子能够可逆地脱嵌。为使电池的能量密度尽可能的高,过渡元素氧化还原反应所对应的电位必须尽可能的高,而摩尔质量必须尽可能的低。
二硫化钛(TiS2)是锂电池所采用的第一种正极材料,使用这种材料制造的全固态微型电源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初。这样的TiS2/glass/Li电池系统可以循环使用1000次,电压范围为1.4~2.6V,电流密度为0.1~0.5mA/cm2。通过在单位Ti中可逆性地插入0.9单位锂离子,可对应获得50μA·h/cm2容量,而且可不随充放电循环而改变。系统的表面积达到了1~10cm2,而且还可以增加。这些微型电池的性能对于某些应用已经足够了,因此可以进行产业化的开发。然而,微型电池和微型电源目前仍处于研究阶段,行业内的先锋们正在进行样机研制,并在积极开展产业化准备。
理论上,过渡元素的氧化物比其硫化物更适合于制备正极材料,而且目前也大量地用于锂电池。因此,在过去的几年内,不断有大量的尝试以薄膜的形式制备它们,并将其应用在微型电源中。按照常规,这些材料在沉积以后需要进行热处理,目的是通过提高薄层的晶化使锂更容易在内部扩散。然而,如果微型电源是被放置在芯片上的话,则热处理可能会是一个问题。
目前研究最广泛的阴极材料之一是LiMn2O4,它是通过正极粉碎技术或热蒸发技术而制备的。LiMnO4/Lipon/Li微型电源的电流密度为10μA/cm2,电压为3.8~4.5V,可循环使用300次。其恒定容量为15μA·h/cm2,几乎保持不变;仅当电流密度为100μA/cm2时,才下降到40%。当然,15μA·h/cm2的容量密度与TiS2相比相对较低,这是由于LiMn2O4薄层的厚度较小。其他的氧化物也具有相似的性能,如LiNiO2、LiCoO2和V2O5。
有关储能技术及应用的文章
对于前者,锂聚合物电池是最佳选择,而对于后者,起动用电池则最好选择便宜的铅酸蓄电池。表4-2总结了这些电池在性能上的排序。表4-2 蓄电池的比能量、比功率与循环寿命比较在微小型系统应用中,电池的制造技术与那些常规技术有所不同。除了平面分层加工技术外,这些微型电池目前发生反应的交换表面和衬底上的覆盖面积相当。这样的性能指标能够使锂聚合物电池的放电率与超级电容器相当。......
2023-06-22
BlueSpark公司基于碳-锌制造的,厚度为500μm的印制电池工作电压为1.5V,可以提供超过1mA的峰值电流。锂离子技术目前能够提供最佳的能量密度,并且正在主导着移动电源市场。该项目的目标是通过只有使用印制技术才能实现的方法,在设备上直接印制一个完整的锂离子电池。......
2023-06-22
图8-7 微型锂电池的制造技术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技术产生的薄层通常是结晶化的,并具有良好的黏附性,而且该方法的沉积速度可以加快。因此,尽管CVD可以给电池的性能带来较大提升,但似乎无法进一步发展,该技术仅仅用于加工正极。通过物理气相沉积技术产生的薄层要求热蒸发和阴极雾化。由于许多材料是绝缘的或低导电性的,因此,为了获得较快的沉积速度和降低雾化压力,可以将射频阴极雾化技术与磁控效应配合使用。......
2023-06-22
碱性蓄电池日常生活中用的充电电池就属于这类。商品电池中有镍(镉(Ni—Cd)和镍(铁(Ni—Fe)两类,它们的电池反应是反应是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的,所以叫碱性蓄电池。它们的电极材料是Ag2O2和Zn,所以叫银(锌电池。这类电池已用于宇航、火箭、潜艇等方面。燃料电池氢气,甲烷气,乙醇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能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这种装置叫燃料电池。......
2023-11-18
锂离子电池是利用锂离子在不同电位的两种材料之间进行可逆的电化学反应而工作的。这两类活性材料电极分别是由氧和钴基混合而成的阳极,以及由石墨构成的阴极。索尼公司2008年推出了新型锂离子聚合物技术,在新加坡生产,具有很高的能量密度高,采用钴酸锂和石墨电极,使用了胶体电解质。......
2023-06-22
超级电容器主要应用在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上,超级电容器-蓄电池复合电源系统被认为是解决未来电动汽车动力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超级电容器功率密度高于现有的各种动力电池。2)缺点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密度远低于其他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装备双电层超级电容器的电动车,一次充电的行程不超过30 km,只适合在行程10 km或行驶5 min的充电站点范围内运行,因此需要频繁充电,这也限制了超级电容器的灵活性和超级电容器汽车的行驶里程。......
2023-08-27
电池的选型主要考虑所选电动机及转子发动机的相关参数。表8.4电池性能比较图8.15各种电池寿命曲线在高功率电池中,锂离子电池也是考虑的应用对象。表8.4电池性能比较2.参数计算在启动系中,启动发电一体化电动机功率相对较小,因此对应的镍氢电池容量应小一些。镍氢电池单体的放电内阻值约为0.002 4Ω,由上式可以计算出电池组额定电压为32V,电池个数为28个。......
2023-06-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