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此方法忽略了材料内部的孔隙体积,故又将此方法测定的密度称为表观密度,也称为视密度或视比重。烘干至恒重状态下测得的体积密度称为干体积密度。表1.1常用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
2023-09-01
图5-2给出了三种主要压缩储氢形式的体积和质量:物理和分子态(即高压气态氢或低温液态氢),以金属氢化物形式储存的固态或“原子态”(化学态),或者吸附于其他材料(分子态)。
图5-2 氢的存储密度(来源:A.Zuettel and L.Schlapbach,CNRS Grenoble)
图5-2和图5-3的物理储氢形式(在压力或低温下)并未考虑储氢容器的质量。但在实际应用中,这些参数十分重要,将在每种储存模式的对应章节中加以讨论。
图5-3 不同储氢形式的性能对比
㊀ 1bar=l05Pa,后同。
图5-3给出了不同储氢形式的优点与不足。对大多数金属氢化物来说,低压下吸氢过程和放氢过程的效率较高。放氢的化学反应是一个吸热过程,但这被认为是一种安全的特性(比如在发生氢泄漏的时候)。
图5-4的数据来源于美国能源局,但只给出了材料自身的储氢能力,并未考虑容器质量,也未考虑诸如硼化物这些复合物产氢时所必需的水的质量。注意图中2010—2015年中期目标阶段,只包括了一个“传统”的金属氢化物;而在2015之后,只有硼化物、铝氧化物和其他复合氢化物才会得到美国能源部专家们的肯定。化学的或者物理的风险并未包括其中,也没有给出(开采和生产)成本的参考,更没有列出相关元素的自然资源保有量情况说明。因此,很难直接使用图中的数据作为实际应用和制定近期目标的依据。所以,该图的作用仅限于用来比较不同材料的储氢能力。
图5-4 不同储氢材料的体积能量密度和质量能量密度(来源:美国能源部)
有关储能技术及应用的文章
由于此方法忽略了材料内部的孔隙体积,故又将此方法测定的密度称为表观密度,也称为视密度或视比重。烘干至恒重状态下测得的体积密度称为干体积密度。表1.1常用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
2023-09-01
海水密度图是海洋水文图的一种,是一种反映海水密度分布的专题海图。通常按照月或季表示其平面分布情况,多采用等值线分布图,以g/mm3为单位,有时表示为表层的海水密度和各层的海水密度。......
2023-11-29
图2.49类杆流活性聚能侵彻体计算模型及观测点设置活性杆式射流成形过程及密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2.50所示。随着成形时间增至12 μs,药型罩底部局部密度开始下降。随着活性杆式射流分别到达炸高为2 CD、3 CD和4 CD处,侵彻体逐渐形成,整体密度降低,密度最高处仍集中于活性杆式射流头部外边缘,且由外至内、由头部至尾部,密度均逐渐下降。......
2023-06-18
要搞到与月球研究有关的美国航空航天局的资料几乎是不可能的,不过与美国航空航天局渊源甚深的老资格科学家来波特·理查德·路易斯却搞到了几份与月球密度有关的资料。在1976年出版的《阿波罗的宇宙旅行》一书中他写道“阿波罗”11号、12号宇航员带回的月面岩石标本的密度比地球岩石的密度要高得多,这意味着什么呢?科学家中以哈洛德·尤里博士为首的几个人认为,月球的平均密度较小也许是由于“重心”空虚所致。......
2024-05-13
图2.30类弹丸活性聚能侵彻体计算模型活性爆炸成型弹丸成形过程如图2.31所示。主装药起爆后约4 μs,爆轰波到达活性药型罩,活性药型罩顶部在爆轰波的作用下开始发生变形,密度增大。t=20 μs时,活性药型罩完全翻转,形成活性爆炸成型弹丸,与此同时,活性药型罩底部开始发生断裂,密度最高处集中于活性药型罩内壁反转形成的侵彻体外部边缘。图2.32活性爆炸成型弹丸轴线处密度随时间的变化......
2023-06-18
如果只站在自己的角度,确实很“严密”。比如,有人会反驳:“难道只有吃饭才能保证人必需的营养吗?”你看,就这么一句话,就暴露了一个逻辑漏洞:概念不准确,或者说,用词不严密。这样一来,至少在概念上,就严密多了。但这至少证明我们简单地说“人必需吃饭”这句话从逻辑上说还不够周全。所以,写文章的时候,应尽量把篱笆扎牢,尽量防逻辑疏漏于未然。......
2023-10-21
使水分子产生离解反应时的操作电流密度称为极限电流密度。电流密度是指单位面积膜通过的电流。为了避免极化和结垢的影响,目前主要采取的措施有:①控制工作电流密度在极限电流密度以下运行,以避免极化现象的产生,减缓水垢的生成。极限电流密度的测定,通常采用电压一电流法。图6-20极限电流密度的确定......
2023-06-19
虽然我们的地球半径约等于6400千米,但从来没有一个人到过3.3千米以下的地方,虽然那里离地心还很遥远。想象力丰富的小说家凡尔纳却把两位主人公——《地心游记》中的怪教授黎登布洛克和侄儿阿克塞送到了地心深处,他的小说描写的是这两位地下游客神奇的冒险经历。在地下,他们遭遇了很多意外情况,空气密度增大就是其中之一。与此相反,当下降到低于海平面的地下时,在上层气体的压力下,空气会逐渐变得密实,密度自然越来越大。......
2023-11-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