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可行性论证的基础资料收集与整理

可行性论证的基础资料收集与整理

【摘要】:3.2.1.2径流与洪水坝址上游180km 为安宁渡水文站,下游2km 为下河沿水文站。

3.2.1.1 气象

气象基本资料取自中卫县气象站,现有32年(1959~1990年)的气象观测资料。

3.2.1.2 径流与洪水

坝址上游180km 为安宁渡水文站,下游2km 为下河沿水文站。安宁渡站建于1953年7月,下河沿站建于1951年1月,经分析确认安宁渡站为水文设计代表站。

沙坡头坝址控制流域面积25.34万km2,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为336亿m3

入库洪水主要来自兰州以上,汛期一般为6~10月,以9月居多,洪水多呈单峰型、峰型较胖,涨落平缓,历时约45d。

设计洪水是根据安宁渡站1953~1986年实测洪水资料与兰州站同期实测洪水资料分别建立两站的最大洪峰流量、年最大15d、45d洪量相关关系,以兰州站1934~1952年实测资料来延长插补安宁渡站相应年份的洪水系列,据此求得安宁渡站1934~1986年共53年洪峰流量的连续系列,再加入1904年的历史调查洪水,经经验频率分析得安宁渡站的天然设计洪水频率。

1964年洪水在宁安渡以上流域分布比较均匀,上诠以上流域与区间的组成,比较接近同频,有一定的代表性,故选用1964年洪水作为设计洪水的地区组成及过程线的典型。

入库洪水,根据选定的设计洪水地区组成及1964年典型放大后的设计洪水过程线,经龙羊峡、刘家峡联合调洪后刘家峡水库下泄日平均流量过程线与上—安区间相应的日平均洪水过程线叠加得沙坡头入库设计日平均洪水过程线。将入库日平均洪峰流量修改为瞬时流量(时段为4h),修改的方法首先是将上—安区间洪峰段3d典型洪水过程改为瞬时流量过程,然后用不同频率的洪峰段3d总量控制放大典型瞬时流量过程,再与相应频率的刘家峡下泄过程叠加,求得沙坡头不同频率的3d瞬时入库洪水过程线,由此得50年一遇入库洪峰流量为6550m3/s,500年一遇入库洪峰流量为7480m3/s。可研成果的洪峰流量:50年一遇为5940m3/s,500年一遇为7170m3/s。

在有大柳树水利枢纽情况下,沙坡头入库洪水即为大柳树水利枢纽调蓄后的出洪水。

3.2.1.3 泥沙

沙坡头水库的泥沙近期系由刘家峡水库的出库沙量及刘家峡—沙坡头坝址区间沙量组成;远期(大柳树水利枢纽建成后)系由大柳树水库出库泥沙和大柳树—沙坡头区间来沙组成。

由于上游龙羊峡、刘家峡两水库对水量沙量的调节作用,改变了黄河上游的下泄水沙条件,经对上游梯级进行泥沙还原后得安宁渡站多年平均悬移质天然沙量为2.14亿t。考虑刘家峡水库拦蓄后出库沙量为0.29亿t,刘家峡—安宁渡站区间沙量1.26亿t,合计1.55亿t,此与安宁渡站1954~1988年实测输沙量系列多年平均1.6亿t相当。因此,沙坡头入库设计年输沙量按1.6亿t计。多年平均含沙量为5.44kg/m3。大柳树水库投入后,其堆沙库容达50亿m3,在20~30年之内,沙坡头入库泥沙可忽略不计。

推移质输沙量:推移质与悬移质泥沙分界粒径为0.5mm,沙坡头水库年推移质输沙量为71万m3

3.2.1.4 坝址水位流量关系

沙坡头Ⅱ坝址水位流量关系见表3.1。

表3.1 黄河沙坡头Ⅱ坝址水位流量关系表

由此推得:下游设计洪水位为1236.1m,流量Q=6550m3/s。

下游校核洪水位为1236.7m,流量Q=7350m3/s。

最低尾水位为1229.1m,流量Q=354m3/s。

3.2.1.5 冰凌

1967年10月刘家峡水库投入运用后,其下游不再封冻,流冰量显著减少,水温提高1~2℃,到目前为止黄河刘家峡—沙坡头坝址河段,没有发生过冰塞或冰坝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