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压滤、澄清、煎酒、包装与贮存技巧

压滤、澄清、煎酒、包装与贮存技巧

【摘要】:技能目标能完成黄酒压滤、澄清、煎酒和包装、贮存的过程条件的控制及相应的设备操作。子学习单元1 压滤、澄清和煎酒经过较长时间的后发酵,黄酒酒醅酒精体积分数升高2%~4%,并生成多种代谢产物,使酒质更趋完美协调,但酒液和固体糟粕仍混在一起,必须及时把固体和液体加以分离,进行压滤。之后还要进行澄清、煎酒、包装、贮存等一系列操作,才成为黄酒成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黄酒压滤、澄清、煎酒和包装、贮存的过程控制条件和相应的设备。

2.了解压滤的基本原理和要求。

3.了解澄清、煎酒的目的。

4.了解黄酒贮存过程中的变化。

5.成品黄酒的质量及其稳定性。

技能目标

能完成黄酒压滤、澄清、煎酒和包装、贮存的过程条件的控制及相应的设备操作。

子学习单元1 压滤、澄清和煎酒

经过较长时间的后发酵,黄酒酒醅酒精体积分数升高2%~4%,并生成多种代谢产物,使酒质更趋完美协调,但酒液和固体糟粕仍混在一起,必须及时把固体和液体加以分离,进行压滤。之后还要进行澄清、煎酒、包装、贮存等一系列操作,才成为黄酒成品。

一、压滤

发酵成熟酒醅中的酒液和糟粕的分离操作称为压滤。压滤前,应检测后发酵酒醅是否成熟,以便及时处理,防止产生“失榨”现象(压滤不及时)。

(一)酒醅成熟检测

酒醅是否成熟可以通过感官检测和理化分析来鉴别。

1.酒色

成熟酒醅的糟粕完全下沉,上层酒液澄清透明,色泽黄亮。若色泽仍淡而浑浊,说明还未成熟或已变质。如色发暗,有熟味,表示由于气温升高而发生“失榨”现象。

2.酒味

成熟酒醅酒味较浓,口味清爽,后口略带苦味,酸度适中。如有明显酸味,应立即压滤。

3.酒香

应有正常的新酒香气而无异杂气味。

4.理化检测

成熟酒醅,经化验酒精含量已达指标并不再上升,酸度在0.4%左右,并开始略有上升趋势;经品尝,基本符合要求,可以认为酒醅已成熟,即可压滤。

(二)压滤

1.压滤基本原理

黄酒酒醅具有固体部分和液体部分密度接近,黏稠成糊状,糟粕要回收利用,不能添加助滤剂,最终产品是酒液等特点,因此不能采用一般的过滤、沉降方法取出全部酒液,必须采用过滤和压榨相结合的方法完成。

黄酒酒醅的压滤过程一般分为两个阶段,酒醅开始进入压滤机时,由于液体成分多,固体成分少,主要是过滤作用,称为“流清”;随着时间延长,液体部分逐渐减少,酒糟等固体部分的比例慢慢增大,过滤阻力越来越大,必须外加压力,强制地把酒液从黏湿的酒醅中榨出来,这就是压榨或榨酒阶段。

2.压滤要求

压滤时,要求生酒要澄清,糟粕要干燥,压滤时间要短,要达到以上要求,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滤布选择要合适,对滤布要求:一是要流酒爽快,又要使糟粕不易粘在滤布上,容易与滤布分开;二是牢固耐用,吸水性能差。在传统的木榨压滤时,都采用生丝绸袋,而现在的气膜式板框压滤机,通常选用36号锦纶布等化纤布做滤布。

(2)过滤面积要大,过滤层要薄而均匀。

(3)加压要缓慢,不论哪种形式的压滤,开始时应让酒液依靠自身的重力进行过滤,并逐渐形成滤层,待酒液流速减慢时,才逐渐加大压力,最后升到最大压力,维持数小时,将糟板榨干。

3.压滤设备

现将BKAY54 820型板框式气膜压滤机的结构、技术特性及使用效能介绍如下。

(1)结构 该机由机体和液压两部分组成。机体两端由支架和固定封头定位,由滑竿和拉竿连成一体。滑竿上放59片滤板及一个活动封头,由油泵电动换向阀和油箱管道油压系统所组成。

(2)技术参数 压滤板数共59片(或75片),其中滤板数30片,压板数29片。滤板直径820mm,有效过滤直径757mm,每片过滤面积(为滤板双面的总面积)0.9m2。滤框容积0.33m3。每台总进醅量2.5t。操作压力0.686~0.784MPa。压滤机最大推力 16.5t。活塞顶杆最大行程 210mm。外形尺寸长×宽×高为4.58m×1.09m×1.30m。

(3)使用效能 单机使用12h滤出酒液1.35~1.4t。滤饼-酒糟残量不高于50%。

4.压滤操作

(1)检查和开动输醪泵,认为机器运转正常方可操作。

(2)安装和连接好输醪管道后,开启压滤机进醪阀门发酵罐出醪阀门,开动输醪泵将酒醅逐渐压入压滤机。

(3)进醪压力为0.196~0.49MPa,进料时间为3h。

(4)进醪完毕,关闭输醪泵、进醪阀门和发酵罐阀门。

(5)打开进气阀门,前期气压 0.392~0.686MPa,后期气压 0.588~0.686MPa。

(6)进醪时检查混酒片号,进气后检查漏气片号,发现漏片用脸盆接出,倒入醪罐,并做好标记,出糟时进行调换。

(7)进气约4h,酒已榨尽。酒液入澄清池,即可关闭进气阀门,排气松榨,准备出糟。出糟务必将糟除净,防止残糟堵塞流酒孔。

(8)排片时应将进料孔、进气孔、流酒孔逐片对直,畅通无阻。滤布应整齐清洁。

(9)当澄清池已接放70%的清酒时,加入糖色(或称酱色),搅拌均匀,并依据标准样品调正色度。糖色的一般规格为30°Bé。其用量因酒的品种而异,一般普通干黄酒1t加3~4kg,甜型和半甜型黄酒可少加或不加。使用时用热水或热酒稀释后加入。

(10)压滤后的生酒必须进行澄清,并在灭菌前进行过滤。

二、澄清

压滤流出的酒液为生酒,俗称“生清”。生酒应集中到贮酒池(罐)内静置澄清3~4d,澄清设备多采用地下池或在温度较低的室内设置澄清罐。通过澄清,沉降出酒液中微小的固形物、菌体、酱色里的杂质。同时在澄清过程中,酒液中的淀粉酶、蛋白酶继续对淀粉、蛋白质进行水解,变为低分子物质;挥发掉酒液中低沸点成分,如乙醛、硫化氢、双乙酰等,改善酒味。

为了防止酒液再出现泛浑现象及酸败,澄清温度要低,澄清时间不宜过长。同时认真做好环境卫生和澄清池(罐)、输酒管道的消毒灭菌工作,防止酒液污染生酸。每批酒液出空后,必须彻底清洗灭菌,避免发生上、下批酒之间的杂菌感染。

经澄清的酒液中大部分固形物已沉到池底,但还有部分极细小,相对密度较轻的悬浮粒子没有沉下,仍影响酒的清澈度。所以经澄清后的酒液必须再进行一次过滤,使酒液透明光亮,过滤一般采用硅藻土粗滤和纸板精滤来加快酒液的澄清。

三、煎酒

把澄清后的生酒加热煮沸片刻,杀灭其中所有的微生物,破坏酶的活性,改善酒质,提高黄酒的稳定性,便于贮存、保管,这一操作过程称灭菌,俗称煎酒。

(一)煎酒温度的选择

煎酒温度与煎酒时间、酒液pH和酒精含量的高低都有关系。如煎酒温度高、酒液pH低、酒精含量高,则煎酒所需的时间可缩短,反之,则需延长。

煎酒温度高,能使黄酒的稳定性提高,但会加速形成有害的氨基甲酸乙酯。据测试,煎酒温度越高,煎酒时间越长,形成的氨基甲酸乙酯越多。同时,由于煎酒温度的升高,酒精成分挥发损失加大,糖和氨基化合物反应生成的色素物质增多,焦糖含量上升,酒色加深。因此在保证微生物被杀灭的前提下应适当降低煎酒温度。目前各酒厂的煎酒温度普遍在85~95℃。煎酒时间,各厂都凭经验掌握,没有统一标准。在煎酒过程中,酒精的挥发损耗为0.3%~0.6%,挥发出来的酒精蒸气经收集、冷凝成液体,称作“酒汗”。酒汗香气浓郁,可用于酒的勾兑或甜型黄酒的配料,亦可单独出售。

(二)煎酒设备

目前,大部分黄酒厂开始采用薄板换热器进行煎酒,薄板换热器高效卫生。如果采用两段式薄板换热交换器,还可利用其中的一段进行热酒冷却和生酒的预热,充分利用热量。

要注意煎酒设备的清洗灭菌,防止管道和薄板结垢,阻碍传热,甚至堵塞管道,影响正常操作。

子学习单元2 包装和贮存

一、分装

通常商品黄酒多采用瓶装、袋装或罐装方式。

1.陶坛包装

陶坛稳定性高,不仅具有防腐蚀、抗化学性,还具有透气保温、绝缘、防磁和热膨胀系数小等特点,有利于黄酒的自然老熟和香气质量的提高。但陶坛的机械强度和防震能力弱,容易破损或产生裂纹;某些釉面质量不好的酒坛长期存放黄酒会出现微弱渗漏的现象,俗称“冒汗”。一般酒厂每年坛装库存酒的损耗在3%以上。坛装操作劳动强度大,酒坛笨重,包装搬运不便,不易实现机械化。酒坛外表不太美观,再加上烂泥封口更有碍观瞻。为此,有些厂采用小型精美的工艺陶瓷坛包装。

灌酒前,先将洗好的空坛倒套在蒸汽消毒器上,采用蒸汽冲喷的方式对空坛杀菌,以坛底边角烫手为准。另外,由于坛外壁已涂上石灰浆,如坛破损,在蒸汽冲喷时容易发现。灭好菌的空坛标上坛重,应立即使用。荷叶、箬壳等包装材料也要在沸水中灭菌30min以上方可使用。

将杀好菌的黄酒趁热灌入坛内,随即盖上荷叶、箬壳,用竹丝或麻丝紧扎坛口。包扎好的酒坛水平或倒放都不得有渗漏。扎好坛口后要趁热糊封泥头,因为刚灌好的酒温度很高,足以杀灭坛内空气中的微生物,并可将荷叶、箬壳及泥头里的水分迅速蒸发掉,否则封口的荷叶、箬壳会因泥头潮湿时间长而发霉,造成质量事故

2.大容器贮装

大容器贮存是采用钢板或不锈钢板制成的大罐贮存黄酒。与坛装比较,大容器贮酒能减少黄酒漏损,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经济效益,实现黄酒后道工序的机械化。此外,因放酒时很容易放去罐底的酒脚沉淀,所以有利于黄酒的稳定性。

各厂均采用热酒进罐的方式,生酒在85℃左右煎酒并维持10~15min,然后急冷至63~64℃进罐,满罐后采用罐外喷淋冷却法,对热酒进行急速冷却,使罐内酒液品温在24h内降至接近室温。热酒应从贮罐下部进入,所产生的酒精蒸气可顶走罐内空气,并起到杀菌作用。热酒进罐能够进一步对管道和贮罐进行灭菌,但酒液不可长期维持高温,否则会产生熟味而损害酒的风味。

瓶装黄酒具有购买方便、选择性强、质量可靠和斤准量足等优点,几乎所有高档黄酒或花色酒都采用瓶装。但生酒不能直接瓶装,因其在加热灭菌后会产生浑浊或沉淀而影响酒的质量。生酒必须先经灭菌灌入陶坛或大罐,静置若干时间后除去酒脚,并经过滤后方可装瓶,然后采用水浴或喷淋方式,于62~64℃灭菌30min。黄酒瓶装的工艺操作与过程如图3-16所示。

图3-16 黄酒瓶装工艺流程

二、包装

灭菌后的黄酒,应趁热灌装,入坛贮存。黄酒历来采用陶坛包装,因陶坛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对黄酒的老熟极其有利。但新酒坛不能用来灌装成品酒,一般用装过酒醅的旧坛灌装。黄酒灌装前,要做好空酒坛的挑选和清洗工作。要检查是否渗漏,空酒坛清洗好后,倒套在蒸汽消毒器上,用蒸汽冲喷的方法对空酒坛进行灭菌,灭菌好的空坛标上坛重,立即使用。热酒灌坛后用灭菌过的荷叶箬壳扎紧封口,以便在酒液上方形成一个酒气饱和层,使酒气冷凝液回到酒里,形成一个缺氧近似真空的保护空间。

传统的绍兴黄酒常在封口后套上泥头,泥头大小各厂不同,一般平泥头高8~9cm,直径18~20cm。用泥头封口的作用是隔绝空气中的微生物,使其在贮存期间不能从外界浸入酒坛内,并便于酒坛堆积贮存,减少占地面积。目前,部分泥头已用石膏代替,使黄酒包装显得卫生美观。

三、黄酒的贮存

新酒成分的分子排列紊乱,酒精分子活度较大,很不稳定,其口味粗糙欠柔和,香气不足缺乏协调,因此必须经过贮存。贮存的过程,就是黄酒的老熟过程,常称“陈酿”。经过贮存,黄酒的色、香、味及其他成分会发生变化,酒体醇香、绵软、口味协调,在香气和口味等各方面与新酒大不相同。

1.黄酒贮存过程中的变化

(1)色的变化 通过贮存,酒色加深,这主要是酒中的糖分与氨基酸结合,产生类黑精所致。

酒色变深的程度因黄酒的含糖量、氨基酸含量及酒液的pH高低而不同。甜型黄酒、半甜型黄酒因含糖分多而比干型黄酒的酒色容易加深;加麦曲的酒,因蛋白质分解力强,代谢的氨基酸多而比不加麦曲的酒色泽深;贮存时温度高,时间长,酒液pH高,酒的色泽就深。贮存期间,酒色变深是老熟的一个标志。

(2)香气的变化 黄酒的香气是酒液中各种挥发成分对嗅觉综合反应的结果。黄酒在发酵过程中,除产生乙醇外,还形成各种挥发性和非挥发性的代谢副产物,包括高级醇、酸、酯、醛、酮等,这些成分在贮存过程中,发生氧化反应、缩合反应、酯化反应,使黄酒的香气得到调和和加强。

黄酒的香气除了酒精等香气外,还有曲的香气,大曲在制曲过程中,经历高温化学反应阶段,生成各种不同类型的氨基羰基化合物,带入黄酒中,增添了黄酒的香气。

(3)口味的变化 黄酒的口味是各种呈味物质对味觉综合反应的结果。有酸、甜、苦、辣、涩。新酒的刺激辛辣味,主要是由酒精、高级醇及乙醛等成分所构成。糖类、甘油等多元醇及某些氨基酸构成甜味;各种有机酸、部分氨基酸形成酸味;高级醇、酪醇等形成苦味;乳酸含量过高有涩味。经过长时间陈酿,酒精、醛类的氧化、乙醛的缩合、醇酸的酯化,酒精与水分子的缔合以及其他各种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使黄酒的口味变得醇厚柔和,诸味协调,恰到好处。

2.贮存管理

(1)贮存时间 黄酒贮存时间的长短,没有明确的界限,但不宜过长,否则,酒的损耗加大,酒味变淡,色泽过深,还会给酒带来焦糖的苦味,使黄酒过熟,质量降低。所以要根据酒的种类、贮酒条件、温度变化掌握适宜的贮存期,既能保证黄酒色、香、味的改善,又能防止有害成分生成过多。一般普通黄酒要求陈酿1年,名、优黄酒陈酿3~5年。贮存后判断酒的老熟目前主要还是靠感官品尝来决定。

(2)贮存的条件 黄酒是低度酒,长期贮酒的仓库温度最好保持在5~20℃,不宜过冷或过热。过冷会减慢陈酿的速度;过热会使酒精挥发损耗以及发生浑浊变质的危险。另外,仓库要高大、宽敞、阴凉、通风良好,堆叠好的酒应避免日光辐射或直接照射,酒坛之间要留一定距离,以利通风和翻堆。

酒文化

黄酒的分类

黄酒是我国特有的传统酿造酒,至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因其酒液呈黄色而取名为黄酒。黄酒以糯米、大米或黍米为主要原料,经蒸煮、糖化、发酵、压榨而成。黄酒为低度(15%~18%)原汁酒,色泽金黄或褐红,含有糖、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浸出物,营养价值高。成品黄酒用煎煮法灭菌后用陶坛盛装封口。酒液在陶坛中越陈越香,故又称为老酒。

黄酒品种繁多,制法和风味都各有特式,主要生产于中国长江下游一带,以浙江绍兴的产品最为著名。黄酒大致分类如下:

1.按原料和酒种类

①糯米黄酒:以酒药和麦曲为糖化剂、发酵剂,主要生产于中国南方地区。

②黍米黄酒:以米曲霉制成的麸曲为糖化剂、发酵剂。主要生产于中国北方地区

③大米黄酒:为一种改良的黄酒,以米曲加酵母为糖化剂、发酵剂。主要生产于中国吉林及山东。

④红曲黄酒:以糯米为原料,红曲为糖化剂、发酵剂。主要生产于中国福建及浙江两地。

2.按生产方法

①淋饭法黄酒:将糯米用清水浸发两日两夜,然后蒸熟成饭,再通过冷水喷淋达到糖化和发酵的最佳温度。拌加酒药、特制麦曲及清水,经糖化和发酵45d就可做成。此法主要用于甜型黄酒生产。

②摊饭法黄酒:将糯米用清水浸发16~20d,取出米粒,分出浆水。米粒蒸熟成饭,然后将饭摊于竹席上,经空气冷却达到预定的发酵温度。配加一定分量的酒母、麦曲、清水及浸米浆水后,经糖化和发酵60~80d做成。用此法生产的黄酒质量一般相对淋饭法黄酒较好。

③喂饭法黄酒:将糯米原料分成几批。第一批以淋饭法做成酒母,然后再分批加入新原料,使发酵继续进行。用此法生产的黄酒与淋饭法及摊饭法黄酒相比,发酵更深透,原料利用率较高。这是中国古老的酿造方法之一。早在东汉时期就已盛行。现在中国各地仍有许多地方沿用这一传统工艺。著名的绍兴加饭酒便是其典型代表。

3.按味道或含糖量

①甜型酒(10%以上)。

②半甜型酒(5%~10%)。

③半干型酒(0.5%~5%)。

④干型酒(0.5%以下)。

4.按其他不同方式

(1)根据酒的颜色取名

①如元红酒(琥珀色)。

②竹叶青(浅绿色)。

③黑酒(暗黑色)。

④红酒(红黄色)。

(2)根据加工工艺不同取名

①加饭酒(原料用米量加多)。

②老廒酒(将浸米酸水反复煎熬,代替浸米水,以增加酸度,用来培养酵母)。

(3)根据包装方式取名 花雕(在酒坛外绘雕各种花纹及图案)。

(4)根据特殊用途取名 女儿红(女儿在出生时将酒坛埋在地下,待女儿出嫁时取出,敬饮宾客)。

思考题

一、填空题

1.压滤前,应检测后发酵酒醅是否( ),以便及时处理,防止产生“( )”现象(压滤不及时)。

2.压滤时,要求生酒要( ),糟粕要( ),压滤时间要短。

3.目前各酒厂的煎酒温度普遍在( )℃。

4.一般普通黄酒要求陈酿( )年,名、优黄酒陈酿( )年。

二、判断题

1.( )为了防止酒液再出现泛浑现象及酸败,澄清温度要低,澄清时间应长点。

2.( )煎酒温度高、酒液pH低、酒精含量高,则煎酒所需的时间可缩短。

三、问答题

1.黄酒机械化生产的工艺设计需注意哪些因素?

2.如何判断酒醅是否成熟?

3.简述黄酒贮存过程中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