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还要分析单元电路的特点以利于局部布局,分析单元电路的特点是要分析单元电路的组成元器件及其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特点。对于因果次序清楚的电路,其布局顺序应使信息的基本流向为从左到右或自上而下,而具体形式则要根据具体电路的功能和电路组成特点来决定。......
2025-09-29
一、实验目的
●观察一阶动态电路响应的波形,掌握测定时间常数的方法。
●学习NI ELVIS虚拟函数发生器、虚拟示波器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含有一个电容或电感的电路称为一阶动态电路,一阶动态电路从一个稳定状态变化到另一个稳定状态需要一个过渡过程,其电路的全响应可分解为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的和。前者指输入为零时的响应,后者指动态元件初始储能为零时的响应。
一阶RC串联电路如图4-45所示,若t=0时,uC(0+)=U0,uC和i的稳态解分别为US和0,则t≥0+时的全响应为


图4-45 RC串联电路
假设US=0,可得电路的零输入响应为

假设全响应表达式中U0=0,则可得电路的零状态响应为

当U0和US均大于零时,电压uC的零输入响应与零状态响应的波形,如图4-46所示。
令τ=RC为RC串联电路的时间常数,该参数是一阶动态电路中非常重要的物理量,它决定着电路响应中过渡过程的快慢。

图4-46 一阶RC串联电路的响应
时间常数实验测试方法通常有3种。
(1)方法1:在只有输入或零输入情况下,设t=t1时,响应为0,初始值与稳态值和的
一半由全响应表示,有
![]()
得

则时间常数为

时间常数可根据响应波形进行测定。根据式(4-8),测定时间常数的方法如下:读取示波器上电压波形最大值的一半所对应的时间t1,然后按式(4-8)计算出时间常数τ。零输入响应状态下,电路时间常数的测量如图4-47所示。
(2)方法2:在零输入响应状态下,如果电容上的电压为U0,则
![]()

图4-47 测量一阶电路的时间常数(方法1)
当t=τ时,uC=0.368U0,即时间常数是电容电压衰减为初始值36.8%所需的时间,如图4-48所示。
(3)方法3:作图法测量时间常数τ。在零输入响应状态下,如果电容上的初始电压为U0,则电容电压
为指数曲线。在此曲线上任意一点的次切距的长度都等于时间常数τ,如图4-49所示。

图4-48 测量一阶电路时间常数(方法2)

图4-49 测量一阶电路时间常数(方法3)
当t=t0时,电容上电压uC的变化率为

从理论上讲,只有经过t=∞的时间,电路才能达到稳定状态,但是通过计算可知,当时间过了4τ~5τ后,电容电压实际输出uC≈0,即放电接近完毕。因此,工程上一般认为经过4τ~5τ的时间后,过渡过程基本结束,电路趋于稳定。
三、实验设备与器材
●NI ELVISⅡ+实验平台 1套
●计算机 1台
(安装有NI ELVISmx Instrument Launcher及NI ELVIS驱动软件)(https://www.chuimin.cn)
●电阻10 kΩ 1个
●电容0.01μF 1个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在NI ELVIS原型板上,根据图4-50所示完成实验电路搭建和接线,将端子1和2分别与原型板的FGEN、GROUND端相连,由NI ELVIS的函数发生器为实验电路提供输入信号US;将端子1和3分别与原型板的BNC 1+、BNC 1-端相连,端子3和4分别与原型板的BNC 2+、BNC 2-端相连,用虚拟示波器(Scope)分别观测电阻、电容两端电压uR和uC。图中电阻、电容元件分别为R=10 kΩ,C=0.01μF。

图4-50 一阶动态电路实验图
(2)调节函数发生器,使US为频率f=1 000 Hz,幅值Vpp=10 V,占空比为50%的方波信号。
(3)通过虚拟双踪示波器同时观察uR(t)和uC(t),并记录实验波形。
(4)再次调节函数发生器,分别输出频率为5 000 Hz和10 000 Hz的方波信号,幅值保持不变,依次记录示波器上uR(t)、uC(t)的实验波形。
(5)分别按3种不同的方法测量上述不同频率输入信号源激励下输出响应的时间常数τ,将数据填入表4-20,并计算误差。
表4-20 时间常数τ的测量数据

五、NI ELVIS实验操作
1.函数信号发生器设置
(1)单击“开始”→“所有程序”→“National Instruments”→“NI ELVISmx for NI ELVIS&NI my DAQ”→“NI ELVISmx Instrument Launcher”,启动虚拟仪器软面板,如前文图4-4所示。

图4-51 函数信号发生器软面板
单击“Function Generator”,打开图4-51所示函数信号发生器软面板。(2)根据图4-51所示设置函数发生器的相关参数:
①Waveform Settings(波形设置):Square;
②Frequency(频率):1 000 Hz(5 000 Hz,10 000 Hz);
③Amplitude(峰值):10V pp。
完成这些选项的配置后,单击下方绿色箭头“Run”按钮,保持当前状态为输出状态。
2.虚拟示波器设置
(1)NI ELVIS平台接口连线。在原型板上完成上述图4-50所示所有连线后,在NI ELVIS工作台和原型板之间完成以下接口连线:
●工作台SCOPE CH0 BNC→原型板BNC1
●工作台SCOPE CH1 BNC→原型板BNC2
(2)单击“开始”→“所有程序”→“National Instruments”→“NI ELVISmx for NI ELVIS&NI my DAQ”→“NI ELVISmx Instrument Launcher”,启动虚拟仪器软面板,如前文图4-4所示。
单击“Oscilloscope”,打开图4-52所示虚拟示波器软面板。
(3)根据图4-52所示设置虚拟示波器的相关参数:
①Channal 0 Source(信号源):SCOPE CH0;
②Channal 0 Enabled复选框:勾选;

图4-52 虚拟示波器软面板
③Channal 1 Source(信号源):SCOPE CH1;
④Channal 1 Enabled复选框:勾选;
⑤Channal 0 Scale VoltsDiv:适当设置使波形能完全呈现,
Channal 1 Scale VoltsDiv:适当设置使波形能完全呈现;
⑥Timebase Time/Div:适当调节使波形能够清晰显示;
⑦Cursors on复选框:勾选,采用光标获取时间增量。完成这些选项的配置后,单击下方绿色箭头“Run”按钮,在虚拟示波器上便可以观察到输入和输出信号波形。
六、实验思考与拓展
(1)在本实验中,输入信号不采用方波信号,而采用直流信号,那么在示波器屏幕上能看到过渡过程的输出波形吗?
(2)在本实验中,若改变输入电压信号US的幅值大小,将对一阶RC电路的输出响应有哪些影响?相应电路的时间常数有否变化?
相关文章
此外,还要分析单元电路的特点以利于局部布局,分析单元电路的特点是要分析单元电路的组成元器件及其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特点。对于因果次序清楚的电路,其布局顺序应使信息的基本流向为从左到右或自上而下,而具体形式则要根据具体电路的功能和电路组成特点来决定。......
2025-09-29
本节范例介绍一种对称电路的绘制,其完成结果如图10-13所示。图10-13 要完成的对称电路图10-13 要完成的对称电路在“快速访问”工具栏中单击“新建”按钮,弹出“选择样板”对话框,从本书配套光盘素材中选择“图形样板”|“ZJDQ_标准样板.dwt”文件,单击“打开”按钮。在“绘图”面板中单击“直线”按钮,分别绘制两条直线段,如图10-14所示,长度可大致确定。......
2025-09-29
L1、L2、L3是变频器的输入端,接电源进线。变频器的主电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电抗器、滤波器等,具体选择及接线位置见3.5节。图11-3 主电路的单相基本接线a)电源侧采用断路器 b)电源侧采用熔断器2.主电路线径的选择电源与变频器之间的导线一般说来,和同容量普通电动机的电线选择方法相同。......
2025-09-29
下面结合图1-61说明绘制电路图的基本规则。通过该任务的实施,对于阅读和绘制电路图的一些规定等的认知有所提高,特别要强调国标的执行是强制性的。......
2025-09-29
元件合并操作就是将装配体中的两个零件合并成一个新的零件。下面以图6.3.1为例,说明元件合并操作的一般方法和过程。图6.3.1 元件的合并Stage1.设置目录将工作目录设置至D:\proewf5.2\work\ch06.03。如图6.3.2所示,定义第一个约束;定义第二个约束,定义第三个约束;在“元件放置”操控板中单击按钮。图6.3.2 装配元件Stage3.创建合并Step1.选择命令,系统弹出“元件”菜单,选择命令。Stage4.验证结果打开零件模型PART1,可看到此时的零件PART1是由原来的PART1和PART2合并而成的,如图6.3.1c所示。......
2025-09-29
后记忆电路也属瞬时动作、延时复归电路。同时电容C2经VD、VT1快速充电,C2两端电压随之增大,直到接近电源电压。电路的这一状态在输入信号持续期间一直保持着。图2-57充电式后记忆电路工作原理:正常时,无信号输入,三极管VT1截止,三极管VT2由电阻R2、稳压管VS得到基极电流而导通,输出Usc为零电位。......
2025-09-29
Creo提供两种方式的倒角,即边倒角和拐角倒角,并可对多边构成的倒角接头进行过渡设置。单击选项卡组中的按钮,系统将弹出如图6-47所示的控制板。图6-47 控制板该控制板共包括4个主要选项,即、、和。:在边倒角尺寸为D的位置建立45°的倒角,此选项仅适用于在两个垂直平面相交的边上建立倒角。图6-48 选取三边图6-49 选取三线交接处3)单击控制板中的按钮,完成一般边倒角特征的创建。......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