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8.2-1三峡水库各研究方案不同区间下泄流量年平均出现天数泥沙冲淤影响计算采用第5章一维非恒定流不平衡输沙水流泥沙数学模型研究成果。表8.2-5三峡水库泥沙冲淤计算方案8.2.3.1 水库泥沙淤积影响不同汛限水位方案运用50年,水库淤积量计算结果见表8.2-6和图8.2-2。......
2023-06-21
针对提前蓄水对水库淤积的影响进行了长系列计算,计算时间是50年,与汛限水位动态变化研究相同,入库水沙资料为进一步考虑干流减沙作用后的新入库水沙系列,与8.2节相同。
根据8.2节提前蓄水方案分析,泥沙方案计算分基本方案、现行方案和两个提前蓄水方案,共4个方案(表8.3-4)。考虑到三峡入库径流的减小和汛后上游水库的拦蓄作用,初步设计的10月1日开始蓄水已不可能实行,基本方案为9月10日开始蓄水,9月底控制蓄水位不超过165m。现行方案基本同现在的实际蓄水方案,即9月10日开始蓄水,且汛期实施8.2.1节所拟定的汛限水位动态控制,对流量小于55000m3/s的洪水根据需求进行拦蓄,汛期控制下泄流量不超过45000m3/s,汛后水位与蓄水相衔接。方案1和方案2是在现行方案的基础上将汛末蓄水时间进一步提前,方案1提前至9月1日;方案2在8月中旬入库平均流量小于40000m3/s时,提前至8月21日开始蓄水,8月控制蓄水位不超过155m。
表8.3-4 三峡水库提前蓄水泥沙冲淤计算方案
8.3.3.1 水库冲淤影响
不同蓄水方案运用50年的淤积量见表8.3-5。由表可见,计算50年三峡水库泥沙淤积基本呈线性增加,说明水库离冲淤平衡还相差很远,淤积速率没有明显变化。累积淤积量以基本方案最少,50年累积淤积量为32.08亿t,年均淤积量约为0.64亿t;方案2最多,50年累积淤积量为36.52亿t,年均淤积量约为0.73亿t。
与基本方案比,现行方案50年的累积淤积量增加3.41亿t,年均增加约680万t,增幅为11%;方案2累积淤积量增加4.44亿t,年均增加约890万t,增幅为14%。可见与基本方案比,现行方案及提前蓄水方案1和方案2增加淤积比率都比较大,但增加的淤积量不是很大。
与现行方案相比,运行50年,方案1淤积量只增加0.62亿t,年均增加约124万t,增幅为1.8%;方案2淤积量增加1.03亿t,年均增加约206万t,增幅为2.9%。可见与现行方案相比,方案1和方案2增加的淤积量和比率都较小。
表8.3-5 三峡水库不同提前蓄水方案计算干支流总淤积量
不同蓄水方案沿程累积淤积量分布是相似的,淤积主要出现在坝址以上约440km范围内,即丰都—坝址库区。丰都以上至重庆河段略有冲刷,重庆以上至朱沱河段基本稳定。同时,对不同蓄水方案库区干流河段沿程各断面冲淤面积进行分析,表明即使运用至50年,库区淤积仍具有间断性,淤积主要出现在宽阔段,窄深段淤积较小,甚至略有冲刷。
表8.3-6为运用50年时,提前蓄水不同方案干流库区145~175m高程和145m以下库容损失情况。由表可见,新水沙条件下,不同提前蓄水方案干流库区泥沙淤积主要在145m高程以下,145~175m高程范围淤积很小。其中,基本方案145~175m高程范围基本没有累积淤积,运用50年时现行方案累积淤积量为0.36亿m3,方案1为0.44亿m3,方案2为0.50亿m3。
表8.3-6 三峡水库运用50年时不同提前蓄水方案计算干流有效库容损失
8.3.3.2 出库泥沙影响
表8.3-7为三峡水库运用不同时期各提前蓄水方案的出库沙量。出库沙量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在提前蓄水各方案下都基本是一致的,如图8.3-1所示。因为前几年未考虑白鹤滩和乌东德的拦沙作用,三峡入库沙量较大,因而出库沙量也较大。从第2个10年开始,三峡水库出库沙量呈增加趋势。第3个10年出库沙量比第2个10年增加约7%,第4个10年出库沙量比第3个10年增加约8%,第5个10年出库沙量比第4个10年增加约11%。第5个10年出库沙量比第1个10年增加约18%。
提前蓄水方案对三峡水库排沙比的影响,各方案排沙比都是随时间增加的,50年内增幅约为30%。由各方案比较看,基本方案、现行方案、方案1和方案2的排沙比依次减小,基本方案与其他方案间差别在17%左右,年出库沙量差别都在600多万t,但现行方案、方案1和方案2之间差别不大,年出库沙量差别不到100万t。
表8.3-7 三峡水库不同提前蓄水方案计算出库沙量变化
图8.3-1 三峡水库不同提前蓄水方案计算出库沙量变化过程
各提前蓄水方案的出库泥沙级配组成,出库泥沙粒径基本都在0.062mm以下,平均粒径在0.008mm左右。小于0.004mm、0.004~0.008mm、0.008~0.016mm和0.016~0.031mm四组粒径泥沙所占比例较大,0.031~0.062mm和0.062~0.125mm粒径组泥沙依次明显减少。从出库泥沙随时间的变化来看,各方案出库泥沙都有随时间略有粗化的趋势,但变化幅度较小。
比较不同方案,计算50年内,不同提前蓄水方案对出库泥沙量虽然有一定的影响,但对出库泥沙年平均组成的影响很小,各粒径组出库泥沙所占比例基本相同。
8.3.3.3 坝下游河道影响分析
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后,坝下游河道冲刷发展较快,提前蓄水方案对下游河道冲刷的影响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从沙量看,由于提前蓄水各方案之间年出库沙量最大也只相差600多万t,而近年坝下游河道年平均冲刷量在1亿t左右,提前蓄水方案减少的出库沙量占坝下游河道总冲刷量只有6%左右,因此,提前蓄水方案对坝下游河道的冲刷总体影响较小。此外,由8.2.3节可知,目前三峡水库出库泥沙在长江中下游河道输沙中已基本属于冲泻质,三峡水库出库泥沙减少将直接减少沿程相应输沙量,但对沿程河道冲刷影响不大。
综合以上分析,在新水沙形势下,9月10日、9月1日和8月下旬3个提前蓄水方案均具有较好的发电、供水效益,同时防洪风险可控,对水库泥沙淤积、库容损失、出库泥沙以及重庆河段冲淤等方面影响较小,差别不大,均为可行方案。
有关三峡工程泥沙模拟与调控的文章
图8.2-1三峡水库各研究方案不同区间下泄流量年平均出现天数泥沙冲淤影响计算采用第5章一维非恒定流不平衡输沙水流泥沙数学模型研究成果。表8.2-5三峡水库泥沙冲淤计算方案8.2.3.1 水库泥沙淤积影响不同汛限水位方案运用50年,水库淤积量计算结果见表8.2-6和图8.2-2。......
2023-06-21
如葛洲坝水利枢纽运用后,坝区上游河段1981年4月~1991年11月共淤积1560万m3,此后变化不大,其中南津关峡谷段总体为淤积,但年际间仍有冲淤交替变化。......
2023-06-23
长江中下游河道在自然条件下长期不断的调整,河道总体冲淤达到相对平衡,反映在基本河槽年际冲淤交替,没有出现抬升或下切的趋势。荆江和洞庭湖关系的调整引起城陵矶至武汉河段发生较大幅度的冲淤变化。综上所述,江湖关系的调整导致下荆江下泄水沙量相对加大,而洞庭湖入汇的水沙量虽相对减小,含沙量却持续减小,因此城陵矶以下河道曾一度发生淤积,但1985年以后螺山站含沙量无增大趋势,该河段亦无继续淤积抬高趋势。......
2023-06-23
图2-1床沙质含沙量与无量纲单位水流功率参数的关系为了说明大水深河流和水深较小的实验室水槽中输沙能力的不同,图2-1点绘了床沙质含沙量与无量纲的单位水流功率参数的关系。小水深水槽试验和大水深河流雷诺数的差别达到两个数量级,这种差别必然会影响到水流阻力和与之相关的泥沙输移过程。图2-3的结果再次说明,由于实验室水槽的水深变化范围有限,依据实验室水槽资料建立的输沙关系,不能够代表大河流的输沙关系。......
2023-06-22
河流泥沙对于河流的水情及河流的变迁有着重大的影响。河流泥沙为修建水利工程带来不少问题和危害。我国河流众多,直接入海的泥沙平均每年达21亿t左右,其中黄河占60%,长江占25%。黄河含沙量之高,灾害之大闻名于世,长江含沙量虽然较小,但由于水量丰沛,年输沙量平均每年有4.72亿t,也不可忽视。因此,河流泥沙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2023-06-21
由于复式河槽滩地植被的覆盖,原本复杂的复式河槽水沙特性更为复杂。复式河槽随着流量增大、水位抬高,当水位超过滩地高程时洪水漫滩,产生一系列水流结构、水流阻力、泥沙输移和河床演变的复杂变化。这种游荡性河流断面形态呈现复式河槽的特点。为了保护堤防的安全,应采取保护岸滩的措施。岸滩种植植被,利用根系保护土壤,避免水土流失,起到固滩固岸的作用。......
2023-06-22
在所有政府收入中,其中最核心的收入是税收。简单地说,税收就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其政治权力,并按照法律规定,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因此,税收或多或少都会改变财富分配方式,而效率原则告诉我们,税收应该尽可能小地影响我们的生活。......
2023-12-01
体育对现代社会有多重意义。现代社会诸多的病理现象,迫切要求通过体育来调节和消除。因此,体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体育对人体、对现代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人类要想获取信息、科技、知识,成为推动21世纪向前发展的动力,就必须更新和提高劳动者的智力素质和体力素质,培养出能适应现代社会生产的具有较高劳动能力的劳动者。......
2023-10-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