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次雨洪径流量计算与水源划分方法

次雨洪径流量计算与水源划分方法

【摘要】:图G2.27流量过程线的分割图G2.28某流域退水曲线标准退水曲线法,也称综合退水曲线法。这种做法主要是针对地下径流在次洪径流中占有较大比重的湿润地区。经验公式为图G2.29地下径流分割示意图式中F——流域面积,km2。

1.基流分割

基流是河流中的基本流量,由深层地下水形成,通常比较稳定,因此分割的方法是采用历年最枯流量的平均值或本年汛前最枯流量用水平线分割,如图G2.27中ED线。

2.前期径流量分割

在实际洪水过程分析中经常会遇到连续洪水,即前一场洪水还没有退完,后一场洪水已经到来,两次洪水的水量叠加在一起,分析时需要分开。水文上常用的分割方法有相邻时段流量相关法和标准退水曲线法。其中第一种方法主要用于前一场洪水地表径流的退水过程,后一种方法则主要用于纯地下径流的退水过程。

图G2.27 流量过程线的分割

图G2.28 某流域退水曲线

标准退水曲线法,也称综合退水曲线法。是在实测洪水资料中选择退水期基本无雨的退水过程线,用透明方格纸描绘并平移使曲线尾部重合,如图G2.28所示。取其下包线作为本站的标准退水曲线。如果各次退水曲线差异较大,可区别不同退水过程的成因分类综合。有了标准退水曲线就可绘出图G2.27中AF线。

3.次径流量计算

实测流量过程线割去非本次降雨形成的径流成分后,其余部分即为本次降雨形成的径流量,如图G2.27中的阴影面积所示。其面积的计算有多种方法:①用非等时段小梯形面积累计法;②用等时段小梯形面积累计法;③用求积仪量计;④用计算机专业软件计算。求出阴影部分面积后,次径流深为

式中 R——次洪径流深,mm;

W——次洪径流量,m3,即图G2.27中的阴影面积;

F——流域面积,km2

4.水源划分

所谓水源划分就是将次雨洪径流量划分为地面径流量Rs和地下径流量Rg,以配合汇流计算。这种做法主要是针对地下径流在次洪径流中占有较大比重的湿润地区。常用的简便分割方法是直线斜割法,如图G2.29所示。从起涨点A到地表径流的终止点B之间连一条直线,AB线以上部分为地面径流Rs,以下和基流以上部分即地下径流Rg。B点的确定可用流域标准退水曲线使其与退水曲线CBD的尾部重合,分离点即为B点。也可用经验公式确定出洪峰流量出现时刻至地面径流终止点的时距N(日),即可确定B点。经验公式为

图G2.29 地下径流分割示意图

式中 F——流域面积,k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