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我国河川年径流量分布情况简析

我国河川年径流量分布情况简析

【摘要】:河川径流的时空分布受降水特性和各种下垫面条件的影响而有所不同,其中降水起主导作用。因此,我国径流的时空分布规律与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具有较好的相似性。关于年径流量在时间上的变化规律在G1.1中介绍。我国多年平均年径流总量27115亿m3,平均径流深284mm。年径流系数一般在0.5以上,部分山地超过0.8。年径流深在10~50mm,包括松辽平原中部、辽河上游地区、内蒙古高原南部、黄土高原大部、青藏高原北部及西部丘陵低山区。

河川径流的时空分布受降水特性和各种下垫面条件的影响而有所不同,其中降水起主导作用。因此,我国径流的时空分布规律与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具有较好的相似性。关于年径流量在时间上的变化规律在G1.1中介绍。此处主要介绍空间分布情况。

我国多年平均年径流总量27115亿m3,平均径流深284mm。在空间上分布的总趋势是由南向北和由东向西递减。按径流深的大小,全国可划分为丰水、多水、过渡、少水、干涸五个不同的地带。

(1)丰水带。年径流深大于800mm,包括东南和华南沿海地区、台湾、海南、云南西南部及西藏东南部。年径流深最大值在台湾中央山地和藏东南雅鲁藏布江下游靠近中印边界一带,可达4000~5000mm。东南沿海主要山地1600~2000mm。年径流系数一般在0.5以上,部分山地超过0.8。

(2)多水带。年径流深在200~800mm,包括长江流域大部、淮河流域南部、西江上游、云南大部,以及黄河中上游一小部分地区。部分山区年径流深可达1000~2000mm。年径流系数一般为0.4~0.6。

(3)过渡带。年径流深在50~200mm,包括大兴安岭、松嫩平原一部分、三江平原、辽河下游平原、华北平原大部、燕山和太行山、青藏高原中部、祁连山区及新疆西部山区。此带内平原地区年径流深大部分为50~100mm,年径流系数为0.1左右。山区年径流深100~200mm,年径流系数0.2~0.4。

(4)少水带。年径流深在10~50mm,包括松辽平原中部、辽河上游地区、内蒙古高原南部、黄土高原大部、青藏高原北部及西部丘陵低山区。本带内平原地区年径流深一般为10~25mm,黄土高原10~25mm,部分山区可达50mm以上。年径流系数一般为0.1左右,个别地区小于0.05。

(5)干涸带。年径流深小于10mm,包括内蒙古高原、河西走廊、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本带内不少地区基本不产流,年径流系数只有0.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