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雨水产生径流的过程

雨水产生径流的过程

【摘要】:从降雨开始到径流流出流域出口断面的整个物理过程称为径流的形成过程,如图X1.19所示。图X1.19径流形成过程示意图坡面汇流;河网汇流降雨径流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物理过程。降雨量与径流量之差称为损失量。可见,流域的产流过程就是降雨扣除损失,产生各种径流成分的过程。图X1.20降雨及洪水流量过程线示意图洪水流量过程线反映了降雨特性和流域下垫面因素的综合作用。

降雨径流是指雨水降落到流域表面上,经过流域的蓄渗等系列损失分别从地表面和地下汇集到河网,最终流出流域出口的水流。从降雨开始到径流流出流域出口断面的整个物理过程称为径流的形成过程,如图X1.19所示。

图X1.19 径流形成过程示意图

(a)坡面汇流;(b)河网汇流

降雨径流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物理过程。但人们为了研究方便,通常将其概括为产流和汇流两个过程。

1.产流过程

降雨开始时,除了很少一部分降落在河流水面直接形成径流外,其他大部分则降落到流域坡面上和各种植物枝叶表面,降在植物枝叶表面的雨水首先要被植物的枝叶吸附一部分,成为植物截留量,雨后被蒸发掉。直接降在流域坡面的雨水或满足植物截留量后落到地面上的雨水称为落地雨,开始下渗充填土壤孔隙,随着表层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土壤的下渗能力也逐渐减小,当降雨强度超过土壤的下渗能力时,地面就开始积水,并在重力作用下沿坡面流动,在流动过程中有一部分水量要流到低洼的地方并滞留其中,称为填洼量。还有一部分将以坡面漫流的形式流入河槽形成径流,称为地面径流。下渗到土壤中的雨水,通常由于流域土壤上层比较疏松、下渗能力强,下层结构紧密、下渗能力弱,这样便在表层土壤孔隙中形成一定的水流沿孔隙流动,最后注入河槽,这部分径流称为壤中流(或表层流)。壤中流在流动过程中是极不稳定的,随着表层土壤的厚度变化往往和地面径流穿叉流动,难以划分开来,故在实际水文分析中常把它归入地面径流,有时也合称为地表径流。若降雨延续时间较长,继续下渗的雨水经过整个包气带土层,渗透到地下水中,经过地下水的调蓄缓缓渗入河槽,形成浅层地下径流。另外,在流出流域出口断面的径流当中,还有与本次降雨关系不大,来源于流域深层地下水的径流,它比浅层地下径流更小、更稳定,通常称为基流。

综上所述,由一次降雨形成的河川径流包括地面径流、壤中流和浅层地下径流三部分,总称为径流量,也称产流量。降雨量与径流量之差称为损失量。它主要包括储存于土壤孔隙中间的下渗量、植物截留量、填洼量和雨期蒸散发量等。可见,流域的产流过程就是降雨扣除损失,产生各种径流成分的过程。

流域特征不同,其产流机制也不同。干旱地区植被差,包气带厚,表层土壤渗水性弱,流域的降雨强度和下渗能力的相对变化支配着超渗雨的形成,一旦有超渗雨形成便产生地面径流,它是次雨洪的主要径流成分,而壤中流和浅层地下径流就比较少。这种产流方式称为超渗产流。对于气候湿润、植被良好、流域包气带透水性强、地下水位高的地区,由于地表下渗能力强,降雨强度常常小于下渗能力,其产流量大小主要取决于流域的前期包气带的蓄水量,与雨强关系不大。如果降雨入渗的水量超过流域包气带的缺水量,流域“蓄满”,开始产流,不仅形成地面径流、壤中流,而且也形成一定量的浅层地下径流,这种产流方式称为蓄满产流。超渗产流和蓄满产流是两种基本的产流方式,两者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2.汇流过程

降雨产生的径流,由流域坡面汇入河网,又通过河网由支流到干流,从上游到下游,最后全部流出流域出口断面,称为流域的汇流阶段。因为流域面积是由坡面和河网构成的,所以流域汇流又可分为坡面汇流和河网汇流两个小过程。坡面汇流是指降雨产生的各种径流由坡地表面、饱和土壤孔隙及地下水当中分别注入河网,引起河槽中水量增大、水位上涨的过程。当然这几种径流由于所流经的路径不同,各自的汇流速度也就不同。一般地面径流最快,壤中流次之,地下径流则最慢。所以地面径流的汇入是河流涨水的主要原因。汇入河网的水流,沿着河槽继续下泻,便是河网汇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涨水时河槽可暂时滞蓄一部分水量而对水流起调节作用。当坡面汇流停止时,河网蓄水往往达到最大,此后则逐渐消退,直至恢复到降雨前河水的基流上。这样就形成了流域出口断面的一次洪水过程,如图X1.20所示。

图X1.20 降雨及洪水流量过程线示意图

洪水流量过程线反映了降雨特性和流域下垫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不同的降雨过程将形成不同的洪水,即使是同样的降雨,在不同的下垫面条件下也会形成不同的洪水。在水文上描述洪水流量过程线的特征一般用洪峰流量、洪水总量和洪水总历时三个基本要素。

洪峰流量Qm是一次洪水流量过程线上的最高点(即最大的瞬时流量),如图X1.21中的B点。

洪水总量W是指洪水所形成的总径流量,即图X1.20中过程线A→B→C与横轴所包围的面积。其中包括基流水量。

洪水总历时T是指洪水过程从起涨到落平所经历的时间,即图X1.21中过程线A→C的时间。T=t+t退,t为涨水历时,t退为落水历时。

按照洪水过程线的形状不同,将其分为单峰洪水(图X1.20)和复式峰洪水,后者也称为连续峰洪水。

产流和汇流两个过程,不是相互独立的,实际上几乎是同时进行的,不可能截然分开,整个过程非常复杂。出口断面的洪水过程是全流域综合影响和相互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