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供水充分情况下的下渗率称下渗容量或下渗能力。图2-11就是在供水充分的条件下,下渗率随时间的变化过程线,称下渗容量曲线或下渗能力曲线。......
2023-11-20
下渗也称入渗,是指水分从土壤表面向土壤内部渗入的物理过程,以垂向运动为主要特征。天然情况下的下渗主要是雨水的下渗,它是降雨径流中的主要损失,不仅直接决定地面径流量的大小,同时也影响土壤水分和地下水的变化,是连接并转换地表和地下水的一个中间过程。
X1.6.3.1 下渗过程及其变化规律
当雨水降落在干旱的流域土壤表面后,一部分雨水将在分子力、毛管力和重力的综合作用下发生由上而下的入渗过程。首先受土粒分子力的作用而吸附于土粒表面形成薄膜(称为薄膜水),这为第一阶段,称为渗润阶段。当土粒表面的薄膜水达到最大(即最大分子持水量)时,渗润阶段逐渐消失;入渗的雨水在毛管力和重力的作用下,在土壤孔隙中向下作不稳定运动,并逐渐充填土粒孔隙,直到孔隙充满饱和,这为第二阶段,称为渗漏阶段。有时也把一、二两阶段合称为渗漏阶段,它们共有的特点是非饱和下渗。当土壤孔隙被水充满达到饱和时,水分主要受重力作用向下作稳定地渗透运动,这为第三阶段,称为渗透阶段,属于饱和下渗。在实际的下渗过程中,以上两个阶段(渗漏和渗透)并无明显的界限,有时是相互交错的。
水文上常用下渗率来反映下渗的快慢。它是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的下渗量,以mm/h或mm/min表示。充分供水条件下的下渗率称为下渗能力(或下渗容量)。
在下渗初期,若土壤比较干燥,下渗的水分很快被表层土壤所吸收,下渗率很大;随着表层土壤含水量的增大,饱和层逐渐向下延伸,下渗率也随着递减,直至最后趋于稳定。下渗率随时间递减变化的规律可通过下渗实验来分析研究。
X1.6.3.2 下渗实验与下渗能力(容量)曲线
下渗实验是研究下渗规律的有效途径。常用实验方法有同心环法和人工降雨法两种。其中最简单的方法是在地面上打入两个同心圆环,外环直径为60cm,内环直径为30cm,环高15cm。实验时,在内外环同时加水,使水深保持常值,内外环水面保持齐平,因此加水的速度就是下渗的速度,根据观测数据便可以绘出下渗能力随时间递减的过程线,即下渗能力曲线,如图X1.17所示。
图X1.17 下渗能力(容量)曲线
由图X1.17可见,刚开始下渗时,由于土壤干燥,水分主要在分子力的作用下迅速被表层土壤所吸收,此时下渗率最大。随着下渗的继续和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分子力和毛管力也逐渐减弱,下渗率随之递减。当土壤水分达到田间持水量以后,土壤含水量趋于饱和,水分主要在重力的作用下下渗,下渗率也逐渐趋于稳定,接近为常数,称为稳定下渗率或稳渗率,常用fc表示。如图中的A点以后趋于稳定下渗率fc。
下渗能力(容量)曲线也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如水文上常用的霍顿下渗公式为
式中 ft——t时刻的下渗能力(容量),mm/h;
f0——初始时刻(t=0)的下渗能力,mm/h;
fc——稳定(重力)下渗能力,mm/h;
t——下渗时间,h;
β——反映土壤特性的指数;
e——自然对数的底(e≈2.7183)。
霍顿下渗公式是霍顿(1931年)在下渗试验资料的基础上,用曲线拟合方法得到的经验公式。公式表明土壤的下渗能力(容量)是随时间按指数规律递减的。
有关工程水文及水利计算的文章
在供水充分情况下的下渗率称下渗容量或下渗能力。图2-11就是在供水充分的条件下,下渗率随时间的变化过程线,称下渗容量曲线或下渗能力曲线。......
2023-11-20
实际流域下渗曲线推求:根据历史实测资料,求得每次洪水的总损失Ft及相应的降雨历时t。图9.6下渗累积曲线法扣损法示意图图9.7初损、后损法扣除示意图9.4.4.2初损后损法初损后损法是下渗曲线法的简化方法,它把实际下渗过程划分为初损和后损两个阶段。......
2023-08-23
活性聚能侵彻体成形行为通过脉冲X光实验进行分析。图2.72脉冲X光实验原理及现场布置图2.73不同时刻活性聚能侵彻体形貌事实上,聚能装药爆炸载荷强度瞬间可达20 GPa以上,作用于活性药型罩,超过活性材料激活阈值,将导致活性药型罩形成射流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对比脉冲X光实验及数值仿真结果,数值模拟中虽未引入活性材料爆燃反应,但从活性聚能侵彻体成形形貌、头部速度、射流长度等方面来看,其仍具有重要参考性。......
2023-06-18
离子渗氮又称为辉光离子渗氮或等离子渗氮,是利用辉光放电现象,将含氮气体介质电离进行渗氮的工艺。目前在世界各国,离子渗氮已获得广泛应用并在不断发展。离子渗氮实际上是在正常辉光放电区与异常辉光放电区间的过渡区进行的。......
2023-06-24
与渗碳和渗氮相比,碳氮共渗在工艺与渗层性能两方面均有其独特之处。碳氮共渗兼有两者的优点。碳氮共渗可分为固体碳氮共渗、液体碳氮共渗和气体碳氮共渗,目前主要为气体碳氮共渗。为获得良好的力学性能,必须严格控制碳氮共渗表层的碳氮含量。图5-361018钢和8620钢在845℃碳氮共渗4h后渗层中的碳、氮含量和硬度梯度2)气体碳氮共渗工艺在共渗剂一定时,共渗温度不同,渗层中碳、氮含量及渗层深度将不同。......
2023-06-24
材料的渗透系数越小,说明材料的抗渗性越强。对于混凝土和砂浆,其抗渗性常用抗渗等级来表示。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分为P4、P6、P8、P10和P11,表示材料能抵抗0.4 MPa、0.6 MPa、0.8 MPa、1.0 MPa 及1.2 MPa 的水压力而不渗透。材料的抗渗性与其孔隙率和孔隙构造有关。材料内部缺陷、裂缝会降低抗渗性,对于地下建筑和水工构筑物或有防水要求的构件,应受到压力水的作用,要求具有一定的抗渗性。......
2023-09-01
地面产流前,在降雨入渗过程中,当降雨强度小于边坡表层土体最大入渗率时,入渗量取降雨强度,当降雨强度大于边坡表层土体最大入渗率时,入渗量取最大入渗率。为了实现边坡降雨条件的模拟,需要对边坡表面的边界状况进行实时调整,以实现降雨入渗和边坡坡面在降雨停止后的出渗模拟。图9.6边坡降雨入渗边界及出渗边界模拟计算程序框图......
2023-06-28
钢渗氮后具有以下优点。含Al、Cr、Mo等的合金钢渗氮后硬度可达950~1200HV,且渗氮层的硬度可以保持到500℃左右。渗氮层内的残余压应力比渗碳层大,故渗氮后可获得较高的疲劳强度,一般可提高25%~30%。渗氮层的高硬度和高温硬度,使之具有较好的抗咬合性能。引起渗氮零件变形的基本原因只是渗氮层的体积膨胀,故变形规律也较强。渗氮的主要缺点。按渗氮目的不同,可分为强化渗氮和抗蚀渗氮。......
2023-06-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