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长江大保护:涉水领域顶层规划

长江大保护:涉水领域顶层规划

【摘要】:在长江大保护重大科技问题上,可从水文水资源、防洪抗旱、水环境与水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河湖治理、水土保持与农村水利、高新技术与新能源等七大领域做具体的设计与部署。长江流域山洪灾害频发,危害严重,应根据流域内山洪灾害发生的特点,积极研究山洪灾害防治措施与对策。

随着治水理念发生变化,长江经济带等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日益提高,兼之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影响,长江流域外部环境逐渐变化,内在矛盾逐步凸显,水安全新老问题交织,水利发展面临诸多新要求、新问题和新挑战。在长江大保护重大科技问题上,可从水文水资源、防洪抗旱、水环境与水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河湖治理、水土保持农村水利、高新技术与新能源等七大领域做具体的设计与部署。

(1)水文水资源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全球水循环规律产生了深刻影响,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实施对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优化配置、流域城市群供水安全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随着三峡及上游其他控制性水库群陆续建成投运,中下游防洪形势将发生变化,蓄滞洪区的地位和作用等也将改变,后汛期流域协调蓄水、枯季水量统一调度及分配显得十分迫切,需研究流域水库群联合调度技术、变化环境下长江流域水文过程演变规律以及水文水资源预报预测技术,探索洪水资源化的有效实施途径,开展流域水资源配置及水量统一调度研究以及服务流域航运的水库调度研究。

(2)防洪减灾

全球气候变化对长江流域极端天气事件以及降水时空变化影响深远,需开展变化环境下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洪涝和干旱灾害演变趋势、预测预警、风险评估及防控技术研究。三峡及其上游控制性水库群陆续投运将改变中下游防洪形势,蓄滞洪区的地位和作用也将改变,必须适时研究和调整中下游防洪总体布局,加强水利工程险情监测技术研究。长江流域山洪灾害频发,危害严重,应根据流域内山洪灾害发生的特点,积极研究山洪灾害防治措施与对策。中下游平原易涝区汛期受江河水位上涨影响,暴雨期极易因排泄不畅而致涝成灾,需开展平原易涝区治涝措施研究。

(3)水环境与水生态

三峡工程及其上游水库群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潜在性、叠加性和累积性,需要从系统的角度研究水库群对生态环境的叠加累积影响及应对措施。长江流域水利水电开发和河湖整治改变了河流水文情势与过程,破坏了河流连续性和河湖的连通性,阻隔了鱼类洄游通道,亟须开展生态流量评估、水工程生态调度、水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等研究,并加强生态系统对环境胁迫的抗性和适应性研究以及水电开发生态制约及适应性研究。对三峡库区、丹江口库区、城乡饮用水源地、重要湖泊长江口等重要水域,要研究制定切实可靠的水量水质及水生态综合监测评价方法与标准,开展长江流域干支流水环境保护研究。

(4)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

长江流域引调水工程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针对跨流域引调水安全运行及风险控制问题,亟须研发相关装备、重大引调水工程应急调度技术、应急抢险与快速修复技术等。长江上游及西南地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滑坡及山洪灾害频发,随着三峡工程及干支流其他控制性水利水电工程建成并投入运行,研究干支流梯级水库群大坝安全运行风险和延长使用寿命问题显得尤为紧迫,开展高土石坝安全保障技术、高坝大水深运行条件下的水下安全检查和维修加固技术、水库大坝安全快速诊断与评价技术、水库大坝安全智能化与信息化管理技术、大坝反恐爆炸安全防护及应急处置技术以及水库淤积控制与功能恢复技术的研究十分必要。

(5)河湖治理

三峡及其上游水库群陆续投运后,中下游干流河道将对河段的河势河床、蓄泄关系、江湖关系产生影响,需加强水沙变化条件下江湖关系、河道演变规律和整治技术、水沙过程预测与水沙调控以及湖库淤积控制与功能恢复等研究。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和涉水生物的保护力度加大,对通航建筑物设计功能和内陆河道运载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航道高等级化和网络化是今后我国航运建设的发展方向。

(6)水土保持与农村水利

按照“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保障流域水土资源安全是水土保持工作的核心,要紧密围绕长江流域水土资源安全和生态保护战略,开展区域动态监测和流域监测站网监测数据综合分析,对制约长江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的长江源区、金沙江下游、三峡库区和秦巴山区等给予重点关注。农业节水减排、农村水生态建设是今后南方地区农业水利发展的主要方向,需加强农田灌溉排水、面源污染调控、农村饮水安全、农田涝渍灾害防治等研究。同时,对流域内一些独特的灌溉土地类型需要深入研究,如干热河谷抗旱节水模式、西南石漠化地区土地利用及灌溉模式以及蓄滞洪区土地资源利用等。

(7)流域开发综合管理以及新能源

加强流域机构的综合管理,需进一步建立和健全流域涉水相关法规体系,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流域水库群联合调度管理制度,完善“河长制”推行中问责与考核指标体系,以及水资源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全面提升长江流域综合管理水平。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未来能源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是我国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以提高清洁能源综合利用能效为目标,开展核电、风电、海洋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开发和多种能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