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特征与机理

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特征与机理

【摘要】:新构造运动指上新世以来的构造运动,流域内主要表现为垂直升降伴有断裂差异活动。长江流域有记载的6级以上地震百余次,其中91%发生在西部甘孜、康定、滇西、安宁河、小江、武都、松潘、马边、昭通等地,又以甘孜、康定、安宁河,小江等地烈度最高,频度最大。其余发生在竹山、咸丰、常德、扬州等地,地震主要发生于活动断裂带,方向性明显,形成地震带或岛链状强震区。

新构造运动指上新世以来的构造运动,流域内主要表现为垂直升降伴有断裂差异活动。

西部青、藏、川、滇地区以强烈上升为主,大致在松潘、康定、丽江一线以西,以强烈断块隆起,上升幅度达3000~4000m,以东地区上升幅度1500~2000m。渡口、会理、安宁河、盐源一带为断裂沉降,下降幅度500~2000m。主要断裂活动速率多为1~5mm/a,有的可达10mm/a,如道孚—炉霍断裂带。

中部以中度隆起为主,陕甘山地、龙门山、乌蒙山一线以东,伏牛山、武陵山一线以西的秦、川、黔、渝、鄂地区,第三纪以来,除川西平原沉降外,其余地区均呈间歇性中度隆起,上升幅度一般在500~1000m,秦岭山地可达1500m。主要断裂活动速率多小于0.1mm/a。

东部为隆沉相间,伏牛山、武陵山一线以东的湘、鄂、赣、皖、苏地区的淮阳山地和江南丘陵为间歇性隆起,上升幅度200~500m。广阔的平原、湖泊以沉降为主,幅度在0~-300m。主要断裂活动受太平洋构造应力影响,活动稍强,郯庐断裂垂直位移速率达1mm/a,麻城—团风断裂为0.5~0.8mm/a。

长江流域有记载的6级以上地震百余次,其中91%发生在西部甘孜、康定、滇西、安宁河、小江、武都、松潘、马边、昭通等地,又以甘孜、康定、安宁河,小江等地烈度最高,频度最大。其余发生在竹山、咸丰、常德、扬州等地,地震主要发生于活动断裂带,方向性明显,形成地震带或岛链状强震区。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大致在略阳、成都、自贡、彝良一线以西,多为Ⅶ度至Ⅸ度区;以东仅有安康、房县;安乡、常德、湘阴、岳阳;合肥、南京、上海等小范围为Ⅶ度区,其余地区均为Ⅵ度或小于Ⅵ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