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冷镦不锈钢的化学成分分析

冷镦不锈钢的化学成分分析

【摘要】:系列大型工具书《机械设计手册》是由本书第一作者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一套行业重点科技图书。它包括:1)2010年出版的《机械设计手册》。3)2015年出版的《现代机械设计实用手册》(1卷本)。4)《机械设计手册》。总计四部书、共9卷和22个单行本分册,约5300万字。这四部书既互相独立,又可以配套使用,可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要求和不同情况的设计要求。

1.中国冷顶锻用不锈钢

表6-4列出GB/T 4232—1993冷顶锻用不锈钢丝化学成分。该标准仅列出9个钢号,制订于1993年,有待补充修订。

表6-4 GB/T 4232—1993冷顶锻用不锈钢丝化学成分

978-7-111-36033-9-Chapter06-7.jpg

注:(A)为奥氏体,(F)为铁素体,(M)为马氏体,下列各表相同。

2.日本、美国冷镦和冷顶锻用不锈钢

日本工业标准JIS G4315—2000和美国材料试验协会(ASTM)编制的UNS中纳入的冷镦和冷顶锻用不锈钢的化学成分合并列于表6-5中。表中列入的钢号比较齐全,得到比较广泛的采用。

3.德国冷镦和冷挤压用不锈钢棒材与线材

德国冷镦和冷挤压用不锈钢棒材和线材标准DIN EN 10265—5—2000中所列钢号及化学成分列于表6-6。该标准纳入的钢号最多、钢种最全,并将双相不锈钢纳入。同时在钢的化学成分中,明确规定了作为残留元素的铜含量和作为微量控制元素的氮含量。

表6-5 冷镦和冷顶锻用不锈钢的化学成分(JIS G4315—2000,UNS)

978-7-111-36033-9-Chapter06-8.jpg

注:(P)为沉淀硬化。

表6-6 冷镦和冷挤压用不锈钢棒材与线材的化学成分(DIN EN 10265—5—2000)

978-7-111-36033-9-Chapter06-9.jpg

(续)

978-7-111-36033-9-Chapter06-1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