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无铅共晶焊料与化学镀镍(磷)间的反应分析

无铅共晶焊料与化学镀镍(磷)间的反应分析

【摘要】:当使用无铅焊料时,非晶态的化学镀镍(磷)与无铅共晶焊料在200℃环境下回流时强化结晶形成Ni3P和Ni3 Sn4的问题是一个潜在隐患。图7.8在250℃下回流1 h后,又在215℃下表化225 h的样品界面区域的扫描电镜照片在Ni层上的共晶SnAgCu焊料接头中可发现互连界面处的金属间化合物为6Sn5,而非Ni3Sn4。图7.9样品在190℃环境下老化400 h后Ni3P层中孔洞的SEM照片图7.10锡银焊料与镍(磷)反应过程中,经过合理推测后所得的镍与锡的通量示意

当使用无铅焊料时,非晶态的化学镀镍(磷)与无铅共晶焊料在200℃环境下回流时强化结晶形成Ni3P和Ni3 Sn4的问题是一个潜在隐患。举例来说,锡银共晶焊料中锡成分浓度较高,且其回流温度更高(约240℃),这非常接近非晶态镍(磷)的自发结晶温度——250℃。

在镍(磷)层上的共晶锡银焊料接头中,其界面金属间化合物是Ni3 Sn4。图7.8所示为试样在250℃环境下回流1 h、215℃环境下老化225 h后的界面区域照片。在该Ni3 P层中可观察到大量的孔洞,而在Ni3 Sn4和Ni3 P之间存在着一层镍锡磷。图7.9所示为试样在190℃环境下老化400 h后Ni3 P层中孔洞的SEM照片。图7.10所示为镍和锡在反应过程中经合理推测的通量示意。

图7.8 在250℃下回流1 h后,又在215℃下表化225 h的样品界面区域的扫描电镜照片(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Zhong Chen教授提供)

在Ni(P)层上的共晶SnAgCu焊料接头中可发现互连界面处的金属间化合物为(Cu,Ni)6Sn5,而非Ni3Sn4。Ni3P层已形成了良好的柱状晶结构,而锡元素已渗入Ni3 P层中。在Ni3 P和(Cu,Ni)6Sn5之间存在着一层非常薄的镍锡磷层(厚度小于0.2μm),且在该镍锡磷层中存在孔洞。当试样在170℃环境下老化64 h后,其界面结构与之前的结果类似,但在镍锡磷层中存在更多孔洞,且有更多的锡渗透进入了Ni3 P层。而剩余的非晶态镍(磷)层并没有在固相老化过程中发生结晶。

图7.9 样品在190℃环境下老化400 h后Ni3P层中孔洞的SEM照片(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Zhong Chen教授提供)

图7.10 锡银焊料与镍(磷)反应过程中,经过合理推测后所得的镍与锡的通量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