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SnPb共晶焊料与Ni间的润湿反应中,以及在大多数Sn基无铅焊料与Cu之间的润湿反应中,也可观察到笋钉状金属间化合物形貌。在图2.23、和所示的固态老化金属间化合物的形貌中,由于试样在老化前经过了两次润湿,故老化前Cu6Sn5一定具有笋钉状形貌。目前已发现笋钉状形貌在润湿反应中稳定存在,但在固态反应中不稳定。......
2023-06-20
平衡润湿尖端的经典杨氏方程是通过使所涉及的总表面和界面能最小化推导得到的,但不包括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自由能。润湿角是通过润湿尖端的表面和界面能之间的平衡条件来定义的。假设润湿端(或润湿盖)形态可以瞬间实现,如果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速率比金属表面上的熔融焊料滴的铺展速率慢得多,那么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自由能就可以忽略。
图3.24 A l/Ni(V)/Cu薄膜上共晶SnAgCu焊料在260℃下退火5、10和20 m in后的SEM背散射图像
(a)5 min;(b)10 min;(c)20 min
此处列举出了焊料反应中润湿尖端不稳定的两种现象。第一种是在Pd和Au上的熔融SnPb的润湿。这种润湿没有稳定的润湿角,详细内容会在第7章给出。对于Pd上的共晶SnPb而言,尖端不断地在Pd表面上前进直到焊料被完全消耗[17];对于Au上的95Pb5Sn焊料,熔融焊料具有下陷在Au里的凹陷界面,且这个界面会随着时间加深[18]。在这两种情况下,润湿角和尖端形状都是随时间变化的,对于SnPb/Pd来说,这是因为形成金属间化合物的反应速度很快;而对于SnPb/Au而言,这则是因为Au能够快速溶解到熔融焊料中。
第二种则与Cu上熔融共晶SnPb焊帽的润湿有关。虽然存在稳定的润湿角,但是从其生长晕轮的意义上来说,尖端是不稳定的。由于在晕环下方会形成非常薄的金属间化合物层,晕轮将不断向前扩散。在Ni上的共晶SnPb的熔融尖端前也能发现这样的晕轮。
为了研究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对反应性润湿尖端的影响,我们必须研究润湿反应的早期阶段。利用蚀刻在Si片表面的涂敷有薄膜涂层的V形槽可以做到这一点,在Si晶片的(0 0 1)晶面上沿着[1 1 0]方向蚀刻出V形沟槽,并且涂覆上一层Cu/Cr双层膜。图3.25(a)和(b)所示分别为V形槽的横截面示意和相应的TEM图像。熔融纯Pb不会进入V形槽,而仅含有1%~5%Sn的熔融Pb(Sn)合金可在水平毛细管驱动力作用下流入其中,如图3.26的下半部分所示。熔融焊料中含有的Sn越多,进入的长度越长(或进入速度越快)。如图3.26上部的SEM图像所示,进入的长度显示了熔融焊料中Sn浓度与焊料在Cu上的润湿角的直接对应关系。纯Pb不润湿Cu,而Pb(Sn)合金润湿Cu,并且润湿角随着Pb中的Sn含量的增加而减小[19,20]。由于加入少量的Sn不会改变熔融焊料的表面能[21],因此根据杨氏方程可知润湿角不会变化。因此,产生该变化的原因是形成金属间化合物过程中的Cu-Sn界面反应。如何计算润湿角的变化并且获得润湿速率随焊料组分变化的函数关系是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润湿速率由Washburn方程给出,且可使用CCD相机测量[22]。知道速率,就可以估计出在润湿反应早期的金属间化合物形成速率。然而,由于熔化的焊料需要沿着V形槽行进,V形槽通常要保持在略高于焊料熔点的温度。这就需要一些时间将其冷却至室温来测量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量。然而,在冷却这段时间内,在润湿尖端会有大量的金属间化合物形成。而因为冷却时间比瞬时润湿的时间要长得多,因此我们不能使用测量得到的金属间化合物量来估计在润湿反应初期形成的金属间化合物量。然而,在室温下熔融焊料难以在水平V形槽中流动。另外,如果将一个拥有涂覆V形槽的Si片在室温下垂直浸入熔融焊料池中,并且允许熔融焊料沿着V形槽上升,那么这个测量就可以实现了;该Si片接触了熔融焊料池后,应该被迅速地从熔池中移走。
图3.25 V形凹槽横截面示意及相应的TEM图像(由香港科技大学王宁教授提供)
(a)V形槽的横截面示意;(b)相应的TEM图像
图3.26 熔融纯Pb和含有1%~5%(质量分数)Sn的熔融Pb(Sn)合金流入V形槽的情况
有关电子软钎焊连接技术 材料、性能及可靠性的文章
在SnPb共晶焊料与Ni间的润湿反应中,以及在大多数Sn基无铅焊料与Cu之间的润湿反应中,也可观察到笋钉状金属间化合物形貌。在图2.23、和所示的固态老化金属间化合物的形貌中,由于试样在老化前经过了两次润湿,故老化前Cu6Sn5一定具有笋钉状形貌。目前已发现笋钉状形貌在润湿反应中稳定存在,但在固态反应中不稳定。......
2023-06-20
如图3.23所示,1次回流后,Cu层被反应消耗并转化为Cu6 Sn5,而Ni层则保持了最初状态。显然,在多次回流后,Cu/Ni/Al UBM层与共晶SnAgCu焊料间无法保持稳定。图3.22A l/Ni/Cu薄膜上经过1次、5次、10次和20次回流后的共晶SnAgCu焊料样品的横截面SEM背散射图像熔融的无铅焊料对Ni的溶解是不均匀的,且似乎是从Ni表面上的某些缺陷点上开始形成,随后横向扩散最终形成斑点。图3.24~分别为Al/Ni/Cu薄膜上的SnAgCu共晶焊料在260℃下退火5、10和20 min后的SEM背散射图像。......
2023-06-20
在第3章中将讨论薄膜Sn和薄膜Cu之间的反应。熔融Sn和Cu之间的反应会生成Cu6 Sn5和Cu3 Sn,Cu6 Sn5具有笋钉状形貌,而Cu3 Sn具有层状形貌,这与共晶SnPb和Cu之间的熔融反应很相似。图2.19所示为40Sn60Pb在Cu上形成的圆顶形笋钉状Cu6 Sn5的SEM照片,该照片是将未与Cu反应的SnPb腐蚀掉后、暴露出来的笋钉状Cu6 Sn5的顶部俯视照片。......
2023-06-20
在横截面的SEM照片中,可观察到几个非常大的AuSn4晶粒已分散在焊球中。在冷却期间,AuSn4会在焊料中均匀析出。然而在高温下经过几个小时的固态老化后,老化前分散在球栅阵列焊料接头中的一些AuSn4晶粒在焊料/Ni3Sn4界面处再次沉积为连续的一层。老化后的接头强度明显低于老化前的接头强度,且老化后的接头会沿着AuSn4层和Ni3Sn4层界面发生脆性断裂并失效。为了防止再沉积问题发生,可在焊料中添加1%的镍颗粒以保持AuSn4在焊料中的均匀分布。......
2023-06-20
2次润湿反应后的总反应产物与200℃下1 min润湿反应的产物数量相等。对同一组样品分别研究润湿反应和固态老化。图2.23所示为焊料凸点与Cu UBM层在2次润湿反应后的横截面光学显微镜照片。2次润湿后形成金属间化合物的平均厚度通过笋钉状金属间化合物的横截面积总和除以金属间化合物总长度而获得。图2.25所示分别为125℃、150℃及170℃温度下经500、1 000和1 500 h老化后测量得到的金属间化合物厚度。表2.1Cu消耗及金属间化合物生长的活化能......
2023-06-20
金箔上共晶锡铅焊料帽在200℃的润湿反应中,润湿角不稳定,且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减小,但这与在钯表面上的润湿角现象不同。图7.15200℃下共晶锡铅焊料帽在金箔上的SEM横截面照片5 s;60 s我们还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金在熔融共晶锡铅焊料中的高溶解度是如何影响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过程的。......
2023-06-20
实验借助弱活性松香助焊剂,将SnPb共晶合金小球在Cu箔上熔化,从而制备得到SnPb共晶焊料在Cu上润湿的试样。熔融SnPb共晶焊料在Cu上的润湿角稳定在11°。SnPb共晶合金在Cu箔上的一个相当特殊的润湿行为就是围绕着球冠状焊料帽的前沿、在Cu箔表面润湿带或润湿环的形成。图2.6所示为SnPb共晶焊料在Cu箔表面上铺展时润湿环的SEM照片。图2.6SnPb在Cu上铺展时润湿环的SEM照片30 s;1 min;5 min;10 min图2.7200℃下润湿环的生长速率......
2023-06-20
当用薄的Cu膜替代厚的Cu箔时,薄膜上焊料润湿反应中会出现金属间化合物形态的极大改变。图3.12所示为沉积有100 nm Ti膜的氧化后Si晶片上沉积的870 nm厚的Cu薄膜与SnPb共晶焊料在200℃进行10 min润湿反应后的横截面SEM图像。图3.13所示为夹在两个具有Au/Cu/Cr三层薄膜结构的Si晶片之间的一片SnPb共晶焊料的横截面SEM图像。当这个现象发生时,焊料会与未润湿的基板直接接触,从而发生去润湿现象。当全部的Cu薄膜都被反应掉时,笋钉状Cu6 Sn5熟化过程变成保守型。......
2023-06-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