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图3.20Cu和Cr混合层的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图像由于前面讨论的Au/Cu/Cu-Cr凸点下金属化层上的共晶SnPb的剥落行为,人们研究了Cu/Ni/Al薄膜凸点下金属化层以用于SnPb共晶焊料凸点。此时柯肯达尔孔洞和Cu3Sn不复存在,Cu6 Sn5晶粒稍微成长,但是它很好地附着在Ni上。即使在220℃下经过20~40 min的退火处理,Cu6 Sn5和Ni层也没有发生变化,仍然十分稳定。

图3.20 Cu和Cr混合层的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图像(由香港科技大学王宁教授提供)
由于前面讨论的Au/Cu/Cu-Cr凸点下金属化层上的共晶SnPb的剥落行为,人们研究了Cu/Ni(V)/Al薄膜凸点下金属化层以用于SnPb共晶焊料凸点。图3.21(a)所示为一次润湿后的焊料-薄膜界面的横截面TEM图像,从中可观察到Si、SiO2、Al和Ni(V)的双层以及Cu6 Sn5相[15]。在Cu6Sn5层中,可观察到被一小簇Cu3 Sn晶粒包围起来未反应Cu的孤立区域。在Cu3 Sn和Cu之间存在柯肯达尔孔洞。图3.21(b)所示为200℃下额外退火5 min后的界面横截面TEM图像。此时柯肯达尔孔洞和Cu3Sn不复存在,Cu6 Sn5晶粒稍微成长,但是它很好地附着在Ni(V)上。即使在220℃下经过20~40 min的退火处理,Cu6 Sn5和Ni(V)层也没有发生变化,仍然十分稳定。图3.21(c)所示为Ni(V)层及其与Cu6Sn5层界面的高分辨率图像。
当Ni含有质量分数大于7%的V时,它是抗磁性的并且可以在高的溅射速率下沉积。V可能降低了Ni的堆垛层错能,所以在图3.21(c)中能看到Ni中有大量的孪晶晶界。为什么Cu6 Sn5没转变成球状体并剥落到焊料中呢?一个合理的解释是Cu6 Sn5与Ni(V)之间的界面是一个能量十分低的界面,因此它十分稳定,不存在形态转变。

图3.21 Au/Cu/Cu-Cr凸点下金属层上的共晶SnPb焊料凸点不同处理条件下的透射电镜照片及高分辨率照片
(a)一次润湿后的焊料-薄膜界面的横截面TEM图像;(b)200℃下额外退火5 min后的界面横截面TEM照片;(c)Ni(V)层及其与Cu6Sn5层界面的高分辨率图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