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我国农产品安全追溯系统现状分析

我国农产品安全追溯系统现状分析

【摘要】:我国农产品安全可追溯系统研究起步较晚,但随着近年来环境污染、工业污染、食品卫生事件等问题增多,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的研究也因此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在RFD方面,利用RFID技术建立一个畜产品供应链的可追溯安全控制系统,通过在畜产品供应链上的养殖场、屠宰场、批发市场、超市等关键节点上设置监管子系统,来实现对畜产品的追踪与溯源。

我国农产品安全可追溯系统研究起步较晚,但随着近年来环境污染工业污染、食品卫生事件等问题增多,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的研究也因此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北京、河北于2002年共同承担了国家农业部关于进京蔬菜产品质量追溯试点项目,对河北六个县级市级试点基地的蔬菜添加统一的产品标签信息码并且进行统一外包装后,再为北京的新发地和大洋路两个大型批发市场供货。

2004年4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八个部门统一确定以生肉类行业作为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为开端,开始了我国肉类食品追溯制度和系统建设。其包括制定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制定《肉类制品跟踪与追溯应用指南》和《生鲜产品跟踪与追溯应用指南》,从而建立我国肉类制品和生鲜肉食品追溯系统,并且还制定了肉食品追溯应用解决方案等。2004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进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其中一条关于“建立统一规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制度”,已充分明确地提出了对农产品可追溯的要求。

肉类食品可追溯系统主要采用RFID技术(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oy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和条码技术,动物的标识技术、PDA智能识读技术、CPRS技术、Intranet和 Internet等,结合中国《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研发基于web猪肉质量溯源平台,最终实现从生产源头向消费终端的跟踪和反方向的可追溯。在RFD方面,利用RFID技术建立一个畜产品供应链的可追溯安全控制系统,通过在畜产品供应链上的养殖场、屠宰场、批发市场、超市等关键节点上设置监管子系统,来实现对畜产品的追踪与溯源。

虽然我国从事大米追溯系统研究时间较短,但发展迅速。现有的大米追溯体系中,湖南金健米业表现显著,安徽的偎偎米业也于2008年完善追溯体系硬件设备,2008~2011年销售追溯大米1.25万t,利润较非追溯大米増长145万元。黑龙江省五常市作为全国水稻五强县之一,稻米种植面积、产量居全省首位,享有“贡米”之称。为确保人们能够吃上放心的五常大米,五常市决定从2010年开始,用3年建立稻米质量安全与查询体系,详细记录稻米生产加工各阶段的信息。2013年,辽宁盘锦大米集团(有限公司)成为了国内第一家通过网络联通,能让地方政府直接掌控大米追溯信息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