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糊化温度,是衡量稻米蒸煮加工和食用品质优劣的三项理化指标。稻米中直链淀粉含量高,糊化温度升高,胶稠度降低,使饭质变硬、口感差。在全部57个B3F5代株系中,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与Wx基因型同步分离,表明直链淀粉含量主要由Wx基因控制,胶稠度也由Wx基因或与其紧密连锁的基因位点控制。......
2023-06-20
直链淀粉含量(AC)是评价稻米品质的重要一项指标,直接影响稻米的蒸煮品质、食用品质和加工品质。直链淀粉的遗传普遍认为是由蜡质基因(Waxy gene,Wx)主效控制和若干个微效基因共同影响,这与AC由Wx编码的颗粒结合淀粉合成酶(Granule-Binding Starch Synthase,GBSS)控制合成相一致。黄超武等(1990年)研究表明,控制直链淀粉的遗传因子为不完全显性遗传,由1个主基因控制,少数基因进行修饰,且直链淀粉含量表现为非连续性变异,并存在一定数量上的超亲遗传类型。在水稻中,目前发现有四大类与直链淀粉含量相关的基因。
1.Wx/wx基因
Wx是发现最早且研究最多的控制直链淀粉含量的基因。非糯性基因Wx对糯性基因wx表现为不完全显性遗传,且存在较为明显的剂量效应。表达水平的不同是由Wx位点存在复等位基因引起的,从而产生不同AC水平的水稻品种。依据AC的高低,目前已至少发掘出5种类型的Wx等位基因(Wxa、Wxin、Wxb、Wxop、wx),存在于普通籼稻、热带粳稻、温带粳稻、云南地方软米品种和糯稻中,分别对应高、中、低AC及软米型和糯性品种。具有纯合Wxa胚乳的颗粒,结合淀粉合成酶(GBSS)的能力是Wxb的10倍。1971年,Iwata和Omura将糯性座位定位于西村氏第I连锁群的第1染色体,即现在的第6染色体。目前,糯性突变已成为理化诱变处理后最常见的胚乳突变。非糯性基因Wx对糯性基因wx表现为显性,存在较为明显的剂量效应。
Wx等位基因序列内也存在丰富的外显子和内含子序列多态性,如位于上游引导区的(CT)n重复、第1内含子的G/T碱基多态性、第2外显子的23bp转座子的插入、第6外显子的A/C碱基转换等,这些Wx基因序列的多态性,都影响稻米AC值的变化。另外,转录后水平调控也引起Wx基因表达量的不同。特别是在低AC的水稻品种中,淀粉合成相关基因的变化更加丰富。研究表明,AC越高,米饭越硬,黏性越小,饭粒干燥而蓬松,色暗;AC越低,米饭越软,黏性越大,饭粒光泽度较好。因此,AC作为稻米品质改良研究的热点,需要进一步挖掘Wx复等位基因和表达调控基因变化的类型,以深入了解淀粉品质性状与Wx基因变化的内在联系,为稻米食味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2.暗胚乳基因du
稻米暗胚乳突变体即低直链淀粉突变体,是由理化诱变而产生,受单隐性基因du基因控制。水稻暗胚乳(dull)突变体呈半透明或不透明,直链淀粉含量低,介于糯稻和粳稻之间,米饭外观油润有光泽,冷不回生,适口性较好。
dull胚乳由独立于Wx的单隐性基因du控制,已经发现至少13个不同的du基因,如du-1、du-2、du-4、du-5、du(EM47)、du(2120)、du(2035)、du(EM47)、du(t)、lam(t)等,分别位于第4、6、7、9染色体上。与糯性和野生型品种相比,Dull突变中支链淀粉的短链含量显著增加。Zeng等(2007年)研究认为,Du1基因编码Prp1家族蛋白,主要在穗中表达,通过影响Wx基因转录产物mRNA前体的有效剪接来影响淀粉酶基因的表达,从而调控淀粉生物合成。Dul基因对Wxb起着上游调控作用,根据与Wx基因等位性关系的不同,可将目前已报道的水稻低直链淀粉含量突变基因分为与Wx等位和非等位两大类,其中Wxmq、Wxop等属于与Wx等位的低直链淀粉含量基因,而du、lam(t)等属于与Wx非等位的基因。此外,我国云南地区特有的软米品种,是野生稻中自然发生的低直链淀粉含量突变体,直链淀粉含量在8%~15%。由于云南软米的低直链淀粉含量基因与Wx的等位性关系未见报道,因此,尚无法归类。
3.直链淀粉含量增效基因ae
直链淀粉含量增效突变(amylose extender,ae)不仅直链淀粉含量成倍提高,支链淀粉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长链的比例和长度增加,短链减少。已经发现3对非等位基因ae-1,ae-2和ae-3可导致该类突变。其中,ae-1位于第10染色体上,该位点突变体直链淀粉含量达29.4%~35.4%;ae-3位于第2染色体上,该位点突变体直链淀粉含量达26%~31%。
4.粉质基因flo和糖质基因sug
粉质胚乳突变体的整个胚乳呈白色粉质状,而糖质胚乳突变体中,高度分支的类糖原寡糖代替了直链淀粉的积累,直链淀粉含量大大减少,sug-1突变体胚乳皱缩,而sug-2突变体胚乳不皱缩。粉质和糖质胚乳都是由隐性单基因控制的,已发现3个控制粉质胚乳的基因有flo-l、flo-2和flo-3,分别位于第5、4、3染色体上。sug基因则位于第8染色体上。
有关稻米食味品质研究的文章
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糊化温度,是衡量稻米蒸煮加工和食用品质优劣的三项理化指标。稻米中直链淀粉含量高,糊化温度升高,胶稠度降低,使饭质变硬、口感差。在全部57个B3F5代株系中,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与Wx基因型同步分离,表明直链淀粉含量主要由Wx基因控制,胶稠度也由Wx基因或与其紧密连锁的基因位点控制。......
2023-06-20
直链淀粉含量是评价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所以检测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是水稻品质育种的基本工作。直链淀粉分子存在于淀粉的结晶区和无定形区。如今直链淀粉检测仪是专业用于测定农作物中的直链淀粉含量。DPCZ-II直链淀粉检测仪已通过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的检验,在大米、玉米、小麦等农作物中应用广泛。据报道,可同时测定Am、Ap和总淀粉含量的三波长比色法,结果更精确。......
2023-06-20
24 h后,60%以上的放射性标记的ADP葡萄糖存在于直链淀粉之中。可见,直链淀粉合成是GBSS特有的功能,原因还有待深入研究。水稻胚乳中的直链淀粉是由颗粒性结合淀粉合成酶催化合成的。因为直链淀粉含量不仅影响稻米的加工品质,而且是蒸煮等食用品质的重要决定因素,所以Wx基因表达调控研究一直备受关注。OsGBSSII主要在叶片中表达,负责水稻叶片中直链淀粉的合成。......
2023-06-20
直链淀粉含量和支链淀粉外部侧链所占的比例,被认为是通过保水作用增加凝胶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直链淀粉的不同分布形式,也会影响淀粉的膨胀作用。淀粉颗粒主要包含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在糊化过程中,直链淀粉分子沥滤出来,而直链淀粉沥滤的量与通道、分子结构和氢键相关。......
2023-06-20
直链淀粉含量与RVA谱的关系,因亚种的差异有所不一致。舒庆尧等对23个水稻品种的表观直链淀粉含量、RVA谱进行了研究,得出RVA谱的消减值和回复值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Gravois等发现中等直链淀粉含量与RVA谱值的关系密切。......
2023-06-20
鄢宝等对2009年、2010年两年糙米的蛋白质含量进行了QTL定位和遗传基础分析研究,共定位到3个控制糙米蛋白含量的QTLs,分别位于第4、6、8染色体上。水稻蛋白质含量在精米中的定位报道较少,将已报道的水稻蛋白质QIL进行比较发现,虽然不同遗传背景、不同环境下QIL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2023-06-20
支链淀粉又称胶淀粉,分子量相对较大。在食物淀粉中,支链淀粉含量较高,一般为65%~81%。目前关于稻米中支链淀粉含量的测定还没有相应标准。如果用两种淀粉的标准溶液分别与碘反应,然后在同一个坐标系里进行扫描或作吸收曲线,可以得到支链淀粉的含量。关于支链淀粉含量的测定,还可以参照胡培松等发明的方法。直链淀粉面积与支链淀粉的长链和支链淀粉的中短链(第三峰)总出峰面积之比,即为直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之比。......
2023-06-20
稻米直链淀粉分子与脂肪易形成螺旋状结构,表现出遇热稳定的性质,并能截留脂肪酸和烃类物质。淀粉的吸水膨胀能力,则随着直链淀粉含量的升高逐渐降低,当直链淀粉含量为60%时达最低值。不溶性直链淀粉主要是直链淀粉与脂类及其他物质的复合物,二者的比例不同会影响稻米的品质,而且发现不溶性直链淀粉与大米的蒸煮特性有关。直链淀粉可使淀粉发泡产品的密度下降、硬度增大,而剪切度下降。......
2023-06-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