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糊化温度检测及其在米饭品质中的作用

糊化温度检测及其在米饭品质中的作用

【摘要】:形成淀粉糊时的温度,称为糊化终了温度。淀粉糊化温度必须达到一定程度,不同淀粉的糊化温度不一样。同一种淀粉,颗粒大小不一样,糊化温度不一样,颗粒大的淀粉先发生糊化,颗粒小的后发生糊化。糊化温度是稻米淀粉的一个重要的物理性状,是衡量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许多国家的育种计划都将适宜的糊化温度列为优质米的评价标准之一。依照农业部标准NY147-1988测定糊化温度。表5-2糊化温度碱消值的分级标准

淀粉的糊化(α-化)是将淀粉与水混合并加热,达到一定温度后,淀粉粒发生溶胀、崩溃,形成糊状液体。

淀粉发生糊化时所需的温度,称为糊化温度,是指淀粉在热水中开始大量吸收水分,发生不可逆转的膨胀和显著增加黏度时的温度,也是双折射(偏光十字)消失时的温度。糊化温度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温度范围。淀粉粒开始溶胀时的温度,称为糊化开始温度。形成淀粉糊时的温度,称为糊化终了温度。淀粉糊化温度必须达到一定程度,不同淀粉的糊化温度不一样。同一种淀粉,颗粒大小不一样,糊化温度不一样,颗粒大的淀粉先发生糊化,颗粒小的后发生糊化。

糊化温度是稻米淀粉的一个重要的物理性状,是衡量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决定米饭蒸煮时需要的水量和蒸煮时间,一般可分为3个等级,即高糊化温度(>74℃)、中糊化温度(70~74℃)、低糊化温度(<70℃)。高糊化温度稻米较低糊化温度稻米需要更多的水量和更长的蒸煮时间,一般食味较好的稻米品种糊化温度居中。目前许多国家的育种计划都将适宜的糊化温度列为优质米的评价标准之一。

依照农业部标准NY147-1988测定糊化温度。取6粒成熟饱满的整精米,放置于方盒内,加入10 ml KOH溶液(籼稻1.7%、粳稻1.4%),用玻棒将盒内米粒排布均匀;加盖将方盒平移至30℃恒温室内,保温约23 h后,逐粒观察米粒胚乳的分解情况,按表5-2分级记录,并按碱消值公式:碱消值=∑(每粒米的级别×同一级的米粒数)/总粒数,求出待测样品的糊化温度。

表5-2 糊化温度碱消值的分级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