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链淀粉含量和支链淀粉外部侧链所占的比例,被认为是通过保水作用增加凝胶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直链淀粉的不同分布形式,也会影响淀粉的膨胀作用。淀粉颗粒主要包含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在糊化过程中,直链淀粉分子沥滤出来,而直链淀粉沥滤的量与通道、分子结构和氢键相关。......
2025-09-29
支链淀粉又称胶淀粉,分子量相对较大。支链淀粉则以α-D-葡萄糖为单位组成的高度分支葡聚糖,支链淀粉分支内以α-1,4糖苷键连接,分支间则以α-1,6糖苷键相连,一般由几千个葡萄糖残基组成,聚合度较高,分子量较大。支链淀粉难溶于水,分子中有许多个非还原性末端,但却只有一个还原性末端,故不显现还原性,支链淀粉遇碘产生棕色反应。在食物淀粉中,支链淀粉含量较高,一般为65%~81%。支链淀粉中葡萄糖分子之间除以α-1,4糖苷键相连外,还有以α-1,6糖苷键相连的。约20个葡萄糖单位就有一个分支,分支间的距离为11~12个葡萄糖残基,各分支也卷曲成螺旋结构。只有外围的支链能被淀粉酶水解为麦芽糖;在冷水中不溶,与热水作用呈糊状;遇碘呈紫色或红紫色。
目前关于稻米中支链淀粉含量的测定还没有相应标准。根据双波长比色原理,如果溶液中某溶质在两个波长下均有吸收,则两个波长的吸收差值与溶质浓度成正比。如果用两种淀粉的标准溶液分别与碘反应,然后在同一个坐标系里进行扫描(400~960 mm)或作吸收曲线,可以得到支链淀粉的含量。(https://www.chuimin.cn)
关于支链淀粉含量的测定,还可以参照胡培松等(2025年)发明的方法。取单粒稻谷用手工脱壳,糙米用刀片刮去种皮、糊粉层,然后精米横切成两个半粒;取没有胚芽部分的半粒,用研磨棒研磨成精米粉。称量100 mg精米粉,放入10 ml离心管,加入60 ml 100%色谱纯甲醇,沸水浴10 min,12 kg离心5 min,倒去悬浮液。沉淀物重复此步骤3次。称取20 mg沉淀物,放于2 ml离心管,加入0.4 ml 0.25 mol/L NaOH溶液,50℃烘箱2 h。混匀后,加入80 μl 1.0 mol/L醋酸钠溶液(pH=4.0),再加入20 μl异淀粉酶(酶活大于250 U),于40℃恒温水浴摇床反应2 h。然后沸水加热5 min,去异淀粉酶活,10 kg离心5 min,取上清液;加入0.3 g离子交换树脂AG501-X8,于50℃水浴摇床30 min,16 kg离心10 min,过0.45 μm PVDF小柱,保持40℃,进行凝胶渗透色谱测定。采用TSK ge13 000PWxl和4 000PWxl柱子,0.1 mol/L磷酸氢二钠和0.05 mol/L磷酸二氢纳作为缓冲液,加入0.02%叠氮化钠,流速为1.0 ml/min,柱温箱设置为40℃,以及示差检测器。直链淀粉(第一出峰)面积与支链淀粉的长链(第二出峰)和支链淀粉的中短链(第三峰)总出峰面积之比,即为直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之比。
相关文章
直链淀粉含量和支链淀粉外部侧链所占的比例,被认为是通过保水作用增加凝胶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直链淀粉的不同分布形式,也会影响淀粉的膨胀作用。淀粉颗粒主要包含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在糊化过程中,直链淀粉分子沥滤出来,而直链淀粉沥滤的量与通道、分子结构和氢键相关。......
2025-09-29
直链淀粉含量与RVA谱的关系,因亚种的差异有所不一致。舒庆尧等对23个水稻品种的表观直链淀粉含量、RVA谱进行了研究,得出RVA谱的消减值和回复值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Gravois等发现中等直链淀粉含量与RVA谱值的关系密切。......
2025-09-29
与此同时,由于胚乳中心部分的淀粉积累较早而外层部分较迟,稻米淀粉存在生理年龄的差异,即存在一种由内而外的生理梯度,表现在米粒淀粉结构、化学组成和理化性质也有层次的差异。研究稻米淀粉的理化特性及其相关关系,对指导稻米食品的加工、食品品质的控制等都有较大意义。......
2025-09-29
稻米淀粉经稀碱热糊化成为米糊胶,冷却后在水平放置的试管中会有一定程度的延伸,延伸后的米糊胶长度,称为胶稠度。同时由于胶稠度和其他一些食用品质指标,淀粉糊化特征曲线,以及米饭的硬度、口感等有直接的关系,因此,胶稠度指标对于快速评价稻米食用品质也具有重要意义。稻米的胶稠度与结实期间的日均温度有着密切关系。由于单籽粒胶稠度测定的困难性,前人对这一性状的遗传研究较少。......
2025-09-29
颗粒性结合淀粉合成酶与直链淀粉的合成有关,而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则与支链淀粉的合成有关。这些参与支链淀粉合成的酶存在相互作用,所以支链淀粉合成的机理较为复杂。至今已有不少研究者在不同突变体材料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支链淀粉的合成模式。分析分支酶、可溶性淀粉合成酶、脱分支酶的活性对支链淀粉结构的影响,有助于对淀粉生物合成机理的了解。......
2025-09-29
水稻淀粉脱分支酶分为两类,即异淀粉酶、普鲁蓝酶或称极限糊精酶。目前,已知淀粉脱分支酶的同工型基因主要有3个异淀粉酶基因、1个糊精酶基因或称R酶基因。在水稻、玉米Sug1突变体胚乳中dbe的缺失,会造成PUL或ISA水平严重下降或丧失,产生较支链淀粉高度分支化的PG。这说明它们都参与了淀粉合成,但异淀粉酶基因在决定支链淀粉分支结构时起主要作用,pul基因则通过弥补异淀粉酶基因功能而影响淀粉的分支结构。......
2025-09-29
支链淀粉占总淀粉的65%~85%。近年来,在支链淀粉结构与淀粉理化性质关系的研究中,发现支链淀粉的结构影响淀粉的糊化温度。Nakamura等对129个不同起源的水稻品种进行分析,认为支链淀粉的结构与糊化温度具有很高的相关性,支链淀粉中DP≤10和DP≤24的链长比与糊化起始温度呈显著负相关。支链淀粉结构的改变,使得突变体中淀粉的糊化起始温度较正常水稻要低。......
2025-09-29
稻米直链淀粉分子与脂肪易形成螺旋状结构,表现出遇热稳定的性质,并能截留脂肪酸和烃类物质。淀粉的吸水膨胀能力,则随着直链淀粉含量的升高逐渐降低,当直链淀粉含量为60%时达最低值。不溶性直链淀粉主要是直链淀粉与脂类及其他物质的复合物,二者的比例不同会影响稻米的品质,而且发现不溶性直链淀粉与大米的蒸煮特性有关。直链淀粉可使淀粉发泡产品的密度下降、硬度增大,而剪切度下降。......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