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支链淀粉与糊化温度的关联性

支链淀粉与糊化温度的关联性

【摘要】:支链淀粉占总淀粉的65%~85%。近年来,在支链淀粉结构与淀粉理化性质关系的研究中,发现支链淀粉的结构影响淀粉的糊化温度。Nakamura等对129个不同起源的水稻品种进行分析,认为支链淀粉的结构与糊化温度具有很高的相关性,支链淀粉中DP≤10和DP≤24的链长比与糊化起始温度呈显著负相关。支链淀粉结构的改变,使得突变体中淀粉的糊化起始温度较正常水稻要低。

支链淀粉占总淀粉的65%~85%。近年来,在支链淀粉结构与淀粉理化性质关系的研究中,发现支链淀粉的结构影响淀粉的糊化温度。

贺晓鹏等(2010年)研究5个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发现,支链淀粉不同链长范围的支链数量主要与淀粉的糊化温度相关,其中 DP6-11分配率与最高糊化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而DP12-24分配率与最高糊化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atindol和Wang(2002年)研究表明,对于一些不规则的A-型淀粉,较长的支链淀粉(DP>37)和糊化起始温度、糊化中间温度和终了温度呈正相关。Nakamura等(2002年)对129个不同起源的水稻品种进行分析,认为支链淀粉的结构与糊化温度具有很高的相关性,支链淀粉中DP≤10和DP≤24的链长比与糊化起始温度呈显著负相关。Vandeputte等(2003年)对5个糯米、10个普通水稻品种进行研究,认为DP6-9的支链淀粉数量与糊化温度呈负相关,DP12-22支链淀粉的数量则与糊化温度呈正相关,而DP6-9和DP>25的支链淀粉链降低了支链淀粉终结糊化温度及糊化焓。Qi等(2003年)对6个糯性水稻品种的支链淀粉结构进行分析,也发现高糊化温度淀粉的长链比例也高,特别是DP19左右的淀粉表现出更高的糊化温度。

Nishi等(2001年)对Kinmaze及其ae突变体进行分析,认为支链淀粉的侧链对于水稻胚乳淀粉在碱溶液及尿素中的消化性起重要作用,支链淀粉中短链的降低导致糊化温度升高。Umemoto等(2002年)利用Nipponbare/ Kasalath/Nipponbare BC1F1群体分析,也得出同样结论。Fujita等(2003年)将反义异淀粉酶基因转入日本晴及 sugary-1突变体EM-935中,发现转基因后代植株与对照相比,DP≤12的支链淀粉增加,糊化温度下降。Satoh等(2003年)研究发现,水稻ae突变体中DP≥37和12≤DP≤21的链减少,而DP≤10(A链)则显著增加。支链淀粉结构的改变,使得突变体中淀粉的糊化起始温度较正常水稻要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