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影响稻米品质的重要因素——淀粉凝胶特性

影响稻米品质的重要因素——淀粉凝胶特性

【摘要】:淀粉凝胶是影响稻米的蒸煮食味品质及其产品性质的重要因素。淀粉凝胶的黏性表示分子间的内聚力,受淀粉分子链长的影响。淀粉乳浓度、直链淀粉含量、颗粒大小和分布、溶胀程度、颗粒硬度,以及分子链缠绕状态等,都会影响淀粉凝胶的形成速度和黏弹性,如直链淀粉含量高的淀粉生成凝胶的过程极为迅速。表4-6不同来源淀粉的凝胶特性稻米淀粉在糊化后能够形成凝胶,形成凝胶的速度、黏弹性与稻米淀粉的理化指标有关。

淀粉悬浊液加热到糊化温度时会产生不可逆的膨胀,直链淀粉从膨润的淀粉粒中渗析出去,形成凝胶体,包裹充分水化的淀粉粒。淀粉粒内为支链淀粉富集区。糊化使淀粉分子从有序态(半结晶态)变成无序态(高弹态)。随着温度的降低,无序化的淀粉分子和其他大分子物质一样,重新趋于有序化。淀粉的胶凝和回生就是淀粉分子有序化的结果。

关于淀粉凝胶的结构及其形成机理,许多学者一致认为,完全糊化后的淀粉在冷却过程中,由于淀粉链的相互作用和相互缠绕,可溶性直链淀粉形成连续的三维网状凝胶结构,溶胀的淀粉颗粒和碎片填充在直链淀粉网络中,从而形成具有一定黏弹性和强度的凝胶。Biliaderis等(1993年)则认为淀粉凝胶是一个非平衡系统,淀粉凝胶在贮藏过程中会发生重结晶。Fredriksson等(1998年)研究认为,淀粉胶凝主要是直链淀粉分子的缠绕和有序化,即糊化后从淀粉粒中渗析出来的直链淀粉,在降温冷却的过程中以双螺旋形式互相缠绕,形成凝胶体,并在部分区域有序化形成微晶。

淀粉凝胶是影响稻米的蒸煮食味品质及其产品性质的重要因素。淀粉凝胶是一个不可逆过程,包括颗粒润胀、晶体溶解、双折射消失和淀粉溶解,伴随着就是黏度的变化。淀粉凝胶的弹性反映的是淀粉凝胶受到彻底挤压后,在一段时间内恢复变形的能力,受淀粉分子所形成网状结构的交联点数量和交联点密度的影响,有效交联点数目越多,凝胶弹性越大。淀粉凝胶的黏性表示分子间的内聚力,受淀粉分子链长的影响。长链淀粉分子含量越大,凝胶中的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力也越大。凝胶弹性、黏性和回复性与凝胶的咀嚼性、凝聚力有很高的相关性。淀粉乳浓度、直链淀粉含量、颗粒大小和分布、溶胀程度、颗粒硬度,以及分子链缠绕状态等,都会影响淀粉凝胶的形成速度和黏弹性,如直链淀粉含量高的淀粉生成凝胶的过程极为迅速。Keetels等(1996年)研究认为,淀粉粒的膨胀能力可以反映水化膨胀后的淀粉粒强度,膨胀能力越大,则淀粉粒强度越小。

不同来源淀粉的凝胶特性也不相同(表4-6)。各品种之间淀粉凝胶硬度差异显著(P<0.05),以绿豆淀粉凝胶硬度最高(3 967 g),而大米淀粉凝胶硬度最小(159 g)。各品种之间淀粉凝胶的回复性差异显著(P<0.05),以红薯淀粉凝胶的回复性最好(0.65),而大米淀粉凝胶的回复性最差(0.08)。其他淀粉凝胶质构指标差异显著的参数如下:弹性值,以红薯淀粉、马铃薯淀粉和玉米淀粉的弹性值较高,与绿豆淀粉和大米淀粉的弹性值均达到显著性差异,红薯淀粉与马铃薯淀粉和玉米淀粉无显著性差异;凝聚力,以红薯淀粉的凝聚力较好,与绿豆淀粉、大米淀粉、玉米淀粉达到显著性差异,与马铃薯淀粉无显著性差异;黏性和咀嚼性,以红薯淀粉的最高,与其他品种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4-6 不同来源淀粉的凝胶特性

稻米淀粉在糊化后能够形成凝胶,形成凝胶的速度、黏弹性与稻米淀粉的理化指标有关。食品工业中常利用稻米淀粉的胶凝性质来得到较好质构的产品,比较典型的是米线生产。糊化成形的米线通过冷却胶凝,具有了一定的韧性和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