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编辑ISDX曲线上的点

编辑ISDX曲线上的点

【摘要】:如图8.3.10所示,直接拖移图中ISDX曲线上的某个端点或者某个内部点,便可直接调整曲线的外形。图8.3.15 拖移ISDX曲线上的软点图8.3.16 快捷菜单图8.3.17 操控板 长度比例将参考曲线(线段)长度视为1,通过输入长度比例值来控制软点位置。图8.3.22 锁定到点 链接与断开链接当ISDX曲线某一点为软点或固定点时,则该点表现为一种“链接”状态,如点落在曲面、曲线或某基准点上等。

创建一条符合要求的ISDX曲线,一般分两步:第一步是拾取数个点形成初步的曲线,第二步是对初步的曲线进行编辑使其符合要求。在曲线的整个创建过程中,编辑往往占据绝大部分工作量,而在曲线的编辑工作中,曲线上的点编辑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对点编辑方法逐一介绍,在这里我们先打开一个含有ISDX曲线的模型。

Step1.设置工作目录和打开文件。

(1)选择下拉菜单978-7-111-44409-1-Chapter08-221.jpg命令,将工作目录设置至D:\proewf5.2\work\ch08.03。

(2)选择下拉菜单978-7-111-44409-1-Chapter08-222.jpg命令,打开文件curve_edit.prt。

Step2.设置模型显示状态。单击按钮978-7-111-44409-1-Chapter08-223.jpg,将模型设置为线框显示状态;单击按钮978-7-111-44409-1-Chapter08-224.jpg978-7-111-44409-1-Chapter08-225.jpg978-7-111-44409-1-Chapter08-226.jpg,使基准面、基准轴和坐标系不显示;单击按钮978-7-111-44409-1-Chapter08-227.jpg,使基准点显示。此时模型如图8.3.6所示,模型树如图8.3.7所示。

978-7-111-44409-1-Chapter08-228.jpg

图8.3.6 模型

978-7-111-44409-1-Chapter08-229.jpg

图8.3.7 模型树

Step3.编辑定义模型树中的造型特征,进入ISDX环境。在图8.3.7所示的模型树中,右击,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挥命令。

Step4.首选项设置。选择下拉菜单978-7-111-44409-1-Chapter08-230.jpg命令,在“造型首选项”对话框的978-7-111-44409-1-Chapter08-231.jpg区域中,取消选中978-7-111-44409-1-Chapter08-232.jpg复选框,关闭“造型首选项”对话框。

Step5.单击“编辑曲线”按钮978-7-111-44409-1-Chapter08-233.jpg,单击图8.3.6中的ISDX曲线。此时系统显示图8.3.8所示的“曲线编辑”操控板,同时模型如图8.3.9所示。

978-7-111-44409-1-Chapter08-234.jpg

图8.3.8 “曲线编辑”操控板

Step6.针对不同的情况,编辑ISDX曲线。完成编辑后,单击“曲线编辑”操控板中的按钮978-7-111-44409-1-Chapter08-235.jpg

在讨论曲线的编辑操作之前,有必要介绍曲线外形的编辑控制方式。曲线有两种控制方式:

方式一:直接的控制方式。

如图8.3.10所示,直接拖移图中ISDX曲线上的某个端点或者某个内部点,便可直接调整曲线的外形。

方式二:控制点方式。

在“曲线编辑”操控板中,如果激活978-7-111-44409-1-Chapter08-236.jpg按钮,ISDX曲线上会出现图8.3.11所示的“控制折线”,控制折线由数个首尾相连的线段组成,每个线段的端部都有一个小圆点,它们是曲线的外形的控制点。拖移这些小圆点,便可间接地调整曲线的外形,这就是“控制点”方式。

978-7-111-44409-1-Chapter08-237.jpg

图8.3.9 编辑曲线

978-7-111-44409-1-Chapter08-238.jpg

图8.3.10 直接的控制方式

978-7-111-44409-1-Chapter08-239.jpg

图8.3.11 控制点方式

注意:在以上两种调整曲线外形的方式过程中,鼠标各键的功能如下:

● 使用左键拾取曲线上的关键点或控制点,按住左键可立刻移动、调整点的位置。

● 单击中键确定曲线编辑的完成。

● 单击右键,弹出快捷菜单。

1.拖移ISDX曲线上的点

ISDX曲线上点的拖移可分以下两种情况:

情况一:拖移ISDX曲线上的自由点。

如图8.3.12所示,单击图中所示的自由点,按住鼠标的左键并移动鼠标,该自由点即自由移动;也可配合键盘Ctrl和Alt键限制移动的方向。

● 水平/竖直方向移动:按住键盘Ctrl和Alt键,仅可在水平、竖直方向移动自由点。或者单击操控板上的978-7-111-44409-1-Chapter08-240.jpg按钮,系统弹出“点”界面;在978-7-111-44409-1-Chapter08-241.jpg区域的978-7-111-44409-1-Chapter08-242.jpg下拉列表中选择978-7-111-44409-1-Chapter08-243.jpg选项,如图8.3.13所示。注意:此处的“水平”移动方向是指活动平面上图标中的H方向,如图8.3.14的放大图所示;“竖直”移动方向是指活动平面上图标的V方向。水平/竖直方向移动操作应在“左上视图”进行。

● 法向移动:按住键盘Alt键,仅可在垂直于活动平面的方向移动自由点。也可单击操控板上的978-7-111-44409-1-Chapter08-244.jpg按钮,系统弹出“点”界面;在978-7-111-44409-1-Chapter08-245.jpg区域的978-7-111-44409-1-Chapter08-246.jpg下拉列表中分别选择978-7-111-44409-1-Chapter08-247.jpg选项,如图8.3.13所示。注意:垂直方向移动操作应在“左下视图”进行。

978-7-111-44409-1-Chapter08-248.jpg

图8.3.12 拖移ISDX曲线上的自由点

978-7-111-44409-1-Chapter08-249.jpg

图8.3.13 “点”界面

特别注意:

● 误操作后,可进行“恢复”操作,方法是:选择下拉菜单978-7-111-44409-1-Chapter08-250.jpg命令,或者直接单击按钮978-7-111-44409-1-Chapter08-251.jpg

978-7-111-44409-1-Chapter08-252.jpg

图8.3.14 四个视图

● 配合键盘的Shift键,可改变点的类型。按住Shift键,移动ISDX曲线上的点,可使点的类型在自由点、软点、固定点和相交点(必须是平面曲线上的点)之间进行任意的切换,当然在将非自由点变成自由点时,有时先要进行“断开链接”操作,其操作方法为:在要编辑的点上右击,然后选取978-7-111-44409-1-Chapter08-253.jpg命令。

情况二:拖移ISDX曲线上的软点。

如图8.3.15所示,将鼠标指针移至某一软点上,按住左键并移动鼠标,即可在其参照边线(曲面)上移动该点;另一种方法是右击该点,系统弹出图8.3.16所示的快捷菜单,选择菜单中的长度比例、长度、参数、距离平面的偏距、锁定到点以及断开链接等选项,可准确地定义该点的位置(单击操控板中的978-7-111-44409-1-Chapter08-254.jpg按钮,在弹出的界面中也可获得这些选项,如图8.3.17所示)。

978-7-111-44409-1-Chapter08-255.jpg

图8.3.15 拖移ISDX曲线上的软点

978-7-111-44409-1-Chapter08-256.jpg

图8.3.16 快捷菜单

978-7-111-44409-1-Chapter08-257.jpg

图8.3.17 操控板

➢ 长度比例将参考曲线(线段)长度视为1,通过输入长度比例值来控制软点位置。单击操控板中

978-7-111-44409-1-Chapter08-258.jpg按钮,在弹出的操作界面中可输入“长度比例”值,如图8.3.18所示。

➢ 长度系统自动指定从参考曲线某一端算起,通过输入长度值来控制软点位置。单击操控板中的978-7-111-44409-1-Chapter08-259.jpg按钮,在弹出的操作界面中可输入“长度”值,如图8.3.19所示。

978-7-111-44409-1-Chapter08-260.jpg

图8.3.18 设置“长度比例”值

978-7-111-44409-1-Chapter08-261.jpg

图8.3.19 设置“长度”值

➢ 参数

预设情况,类似“长度比例”,但比例值稍有不同。单击操控板中的978-7-111-44409-1-Chapter08-262.jpg按钮,在弹出的操作界面中可输入“参数”值,如图8.3.20所示。

➢ 自平面偏移

指定一基准面,通过输入与基准面的距离值来控制软点位置。单击操控板中的978-7-111-44409-1-Chapter08-263.jpg按钮,在弹出的操作界面中可输入“偏移”值,如图8.3.21所示。

978-7-111-44409-1-Chapter08-264.jpg

图8.3.20 设置“参数”值

978-7-111-44409-1-Chapter08-265.jpg

图8.3.21 设置“自平面偏移”值

➢ 锁定到点

系统会自动移动软点至参考曲线上最近的控制点,如此犹如“固定”在该控制点上,故符号会转为叉号“×”,如图8.3.22所示。

978-7-111-44409-1-Chapter08-266.jpg

图8.3.22 锁定到点

➢ 链接与断开链接

当ISDX曲线某一点为软点或固定点时,则该点表现为一种“链接”(Link)状态,如点落在曲面、曲线或某基准点上等。“断开链接”(Unlink)则是使软点或固定点“脱离”参考点/曲线/曲面等父项的约束而成为自由点,故符号会转为实心原点“·”,如图8.3.23所示。

978-7-111-44409-1-Chapter08-267.jpg

图8.3.23 链接与断开链接

2.比例更新(Proportional Update)

若某ISDX曲线具有两个(含)以上软点时,可选中操控板上的978-7-111-44409-1-Chapter08-268.jpg复选框,进行这样的设置后,如果拖拉其中一个软点,在两软点间的外形会随拖拉软点而成比例地调整。如图8.3.24所示,该ISDX曲线含有两个软点,如果选中978-7-111-44409-1-Chapter08-269.jpg复选框,当向左拖拉软点2时,则软点1和软点2间的曲线形状成比例地调整,如图8.3.25所示;如果不选中978-7-111-44409-1-Chapter08-270.jpg复选框,当向左拖拉软点2时,则软点1和软点2间的曲线形状不会成比例地调整,如图8.3.26所示。

注意:练习时,请读者先将工作目录设置至D:\proewf5.2\work\ch08.03,然后打开文件edit_proportional_update.prt。

978-7-111-44409-1-Chapter08-271.jpg

图8.3.24 ISDX曲线含有两个软点

978-7-111-44409-1-Chapter08-272.jpg

图8.3.25 选中“按比例更新”复选框

3.ISDX曲线端点切向量的编辑

如图8.3.27所示,编辑ISDX曲线的端点时,会出现一条相切指示线,这是该端点的切向量(Tangent Vector)。拖拉相切指示线可控制切线的“长度”、“角度”及“高度”。

978-7-111-44409-1-Chapter08-273.jpg

图8.3.26 不选中“按比例更新”复选框

978-7-111-44409-1-Chapter08-274.jpg

图8.3.27 ISDX曲线端点的相切编辑

要更准确地定义切线的长度、角度及高度,可单击操控板中的978-7-111-44409-1-Chapter08-275.jpg按钮,在图8.3.28所示的界面中,选择自然(Natural)、自 由(Free)、固定角度(Fix Angle)、水 平(Horizontal)、垂直(Vertical)、法向(Normal)、对齐(Align)、对称(Symmetric)、相切(Tangent)、曲率(Curvature)、曲面相切(Surface Tangent)、曲面曲率(Surface Curvature)以及相切拔模(Tangent Pluck Up)选项,下面将依次进行介绍。

注意:练习时,请读者先将工作目录设置至D:\proewf5.2\work\ch08.03,然后打开文件curve_edit.prt。

978-7-111-44409-1-Chapter08-276.jpg

图8.3.28 操控板

➢ 自然(Natural)

由系统自动确定切线的长度及方向。如果移动或旋转相切指示线,则该项会自动转换为自由(Free)。

➢ 自由(Free)

选择该项,可自由地改变切线长度及方向。可在图8.3.29所示的“相切”界面中输入所需要的相切长度、角度及高度;也可在模型中通过拉长、缩短、旋转相切指示线来改变切线长度及方向,在此过程中可配合如下操作:

978-7-111-44409-1-Chapter08-277.jpg

图8.3.29 “相切”界面

● 改变切线的长度:按住键盘Alt键,可将切线的角度和高度固定,任意改变切线的长度;也可在操控板978-7-111-44409-1-Chapter08-278.jpg界面的978-7-111-44409-1-Chapter08-279.jpg区域选择978-7-111-44409-1-Chapter08-280.jpg选项,如图8.3.29所示。

● 改变切线的角度和高度:按住Ctrl和Alt键,可将切线的长度固定,任意改变切线的角度和高度;也可在978-7-111-44409-1-Chapter08-281.jpg区域选择978-7-111-44409-1-Chapter08-282.jpg选项,如图8.3.29所示。

➢ 固定角度(Fix Angle)

保持当前相切指示线的角度和高度,只能更改其长度。

➢ 水平(Horizontal)

使相切指示线方向与活动平面中的水平方向保持一致,仅能改变切线长度。可单击按钮978-7-111-44409-1-Chapter08-283.jpg,显示四个视图,将发现相切指示线在左上视图中的方向与图标的水平(H)方向一致,如图8.3.30所示。

978-7-111-44409-1-Chapter08-284.jpg

图8.3.30 水平(Horizontal)

➢ 垂直(Vertical)

使相切指示线方向与活动平面中的竖直方向保持一致,仅能改变切线长度。此时在左上视图中,相切指示线的方向与图标的竖直(V)方向一致,如图8.3.31所示。

➢ 法向(Normal)

选择此选项后,需选取一参考平面,则ISDX曲线该端点的切线方向将与此参考平面垂直。

➢ 对齐(Align)

选择该选项后,在一参考曲线上单击,这样端点的切线方向将与参考曲线上单击处的切线方向保持一致,如图8.3.32所示。

978-7-111-44409-1-Chapter08-285.jpg

图8.3.31 垂直(Vertical)

978-7-111-44409-1-Chapter08-286.jpg

图8.3.32 对齐(Align)

➢ 相切(Tangent)

如图8.3.33所示,如果ISDX曲线1的端点落在ISDX曲线2上,则对ISDX曲线1进行编辑时,可在其端点设置“相切”(Tangent),完成操作后,曲线1在其端点处与曲线2相切。

注意:练习时,请先将工作目录设置至D:\proewf5.2\work\ch08.03,然后打开文件edit_tangent1.prt。

978-7-111-44409-1-Chapter08-287.jpg

图8.3.33 相切(Tangent)

如图8.3.34所示,如果ISDX曲线1的端点刚好落在ISDX曲线2的某一端点上,则对曲线1进行编辑时,可在其端点设置“相切”(Tangent),这样两条曲线将在此端点相切。注意:此时端点两边的相切指示线呈不同样式(一边为直线、一边为单箭头),无箭头的一段为“主控端”,此端所在的曲线(ISDX曲线2)为主控曲线,拖拉此端相切指示线,可调整其长度,也可旋转其角度(同时带动另一边的相切指示线旋转);有箭头的一段为“受控端”,此端所在的曲线(ISDX曲线1)为受控曲线,拖拉此端相切指示线将只能调整其长度,而不能旋转其角度。

单击“主控端”的尾部,可将其变为“受控端”,如图8.3.35所示。

注意:练习时,请先将工作目录设置至D:\proewf5.2\work\ch08.03,然后打开文件edit_tangent2.prt。

978-7-111-44409-1-Chapter08-288.jpg

图8.3.34 在公共端点处相切

978-7-111-44409-1-Chapter08-289.jpg

图8.3.35 将“主控端”变为“受控端”

➢ 对称(Symmetric)

如果ISDX曲线1的端点刚好落在ISDX曲线2的端点上,则对曲线1进行编辑时,可在该端点设置“对称”,完成操作后,两条ISDX曲线在该端点的切线方向相反,切线长度相同,如图8.3.36所示,而且该端点的相切类型会自动变为“相切”(Tangent)。

注意:练习时,请先将工作目录设置至D:\proewf5.2\work\ch08.03,然后打开文件edit_symmetric.prt。

978-7-111-44409-1-Chapter08-290.jpg

图8.3.36 对称(Symmetric)

➢ 曲率(Curvature)

如图8.3.37所示,如果ISDX曲线1的端点落在ISDX曲线2上,可选择ISDX曲线1进行编辑,在其端点设置“曲率”(Curvature),完成操作后,曲线1在其端点处与曲线2的曲率相同。

注意:练习时,请先将工作目录设置至D:\proewf5.2\work\ch08.03,然后打开文件edit_curvature1.prt。

978-7-111-44409-1-Chapter08-291.jpg

图8.3.37 设置“曲率”(Curvature)(一)

如图8.3.38所示,当ISDX曲线1的端点与ISDX曲线2的某一端点重合时,此时如果选择ISDX曲线1进行编辑,在其端点设置“曲率”(Curvature),完成操作后,ISDX曲线1和ISDX曲线2在此端点曲率相同。注意:与曲线的相切相似,此时端点两边的相切指示线显示不同的形状(一边为直线,一边为复合箭头),无箭头的一段为“主控端”,用户可拖拉此端相切指示线,调整其长度,也可以旋转其角度,并且在带动另一边的相切指示线的同时旋转角度;有箭头的一段为“受控端”,用户可拖拉此端相切指示线,调整其长度,但不能旋转其角度。

与曲线的相切一样,单击“主控端”的尾部,可将其变为“受控端”。

注意:练习时,请先将工作目录设置至D:\proewf5.2\work\ch08.03,然后打开文件edit_curvature2.prt。

978-7-111-44409-1-Chapter08-292.jpg

图8.3.38 设置“曲率”(Curvature)(二)

➢ 曲面相切(Surface Tangent)

如图8.3.39所示,如果ISDX曲线1的端点落在曲面2上,可选择ISDX曲线1进行编辑,在其端点设置“曲面相切”(Surface Tangent),完成操作后,曲线1在其端点处与曲面2相切。

注意:练习时,请先将工作目录设置至D:\proewf5.2\work\ch08.03,然后打开文件edit_surface_tangent.prt。

978-7-111-44409-1-Chapter08-293.jpg

图8.3.39 设置“曲面相切”(Surface Tangent)

➢ 曲面曲率(Surface curvature)

如图8.3.40所示,如果ISDX曲线1的端点落在曲面2上,可选择ISDX曲线1进行编辑,在其端点设置“曲面曲率”(Surface Curvature),完成操作后,曲线1在其端点处与曲面2的曲率相同。

注意:练习时,请先将工作目录设置至D:\proewf5.2\work\ch08.03,然后打开文件edit_surface_curvature.prt。

978-7-111-44409-1-Chapter08-294.jpg

图8.3.40 设置“曲面曲率”(Surface Curv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