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清洁性测度参数的设定方法

清洁性测度参数的设定方法

【摘要】:物质流分析方法为清洁性测度提供了可量化的依据,为可持续发展指标的构建提供了新思路。从物质流的角度出发,清洁性测度参数是指影响系统物质流的过程因素,通过揭示经济系统物质结构的组成和变化情况,反映系统的清洁生产水平。基于以上的分析,本书提出了建筑生命周期系统清洁性测度的过程参数。对拆除后的建筑旧材料进行充分再利用,是实现清洁生产的重要措施。

从研究循环系统的角度,基于物质流分析框架,清洁性测度是指定量化地描述建筑生命周期系统自然资源的消耗、废弃物产生、废弃物再使用和资源化再生利用与建筑活动的关系。物质流分析方法为清洁性测度提供了可量化的依据,为可持续发展标的构建提供了新思路。从物质流的角度出发,清洁性测度参数是指影响系统物质流的过程因素,通过揭示经济系统物质结构的组成和变化情况,反映系统的清洁生产水平。基于以上的分析,本书提出了建筑生命周期系统清洁性测度的过程参数。

(1)建筑材料损耗率(φ1)。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的资源或能源不能完全被利用而造成废弃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建筑材料的利用和消耗情况,是生产过程中清洁水平最重要的体现。造成环境污染的根源是资源的消耗,材料的损耗率越高,则意味着所消耗的资源越多,对环境影响越大。因此,清洁生产实施的目的在于提高资源利用率,以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建筑构件直接再利用率(φ2)。对拆除后的建筑旧材料进行充分再利用,是实现清洁生产的重要措施。建筑构件的直接再利用是指经非破坏性拆解及适当的处理后,保留原始形态用于“相同功能”。因所需耗用的原生资源较少,对环境影响最小,建筑材料直接再利用为最高等级的循环方式。

(3)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φ3)。要减少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废物的回收利用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因素。而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是指建筑拆除后对旧材料采用各种方法进行加工后,使其作为材料生产环节的原材料。该循环利用方式没有保持旧材料原有的物质形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材料本身的循环性质。该参数体现了清洁生产从源头抓起的指导思想,直接关系到建筑垃圾的废弃情况。随着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的提高,减少了废弃物处理量,减少了环境压力。

(4)回收材料再生率(φ4)。它是指回收材料最终被利用的情况,是清洁生产需要考虑的因素。技术条件的限制导致了建筑垃圾不可能全部被转化为可用材料。这不仅与材料加工技术有不可忽视的关系,也与建筑材料的循环再利用性能有关。由于回收材料再生数量关系到再生材料的生产量,以及废弃材料的数量,从而影响了原生材料的投入量以及废物的处理量,对系统的环境影响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