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建筑工程的清洁生产实践

建筑工程的清洁生产实践

【摘要】:从系统角度对建筑进行全过程污染控制的清洁生产模式,关注的不是单独一个或多个阶段,而是整个生命周期的整体预防,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协调关系,实现自然资源投入最小化、材料利用最大化、废弃物排放最小化的目的。建筑清洁生产以循环的生产过程为研究对象,而非单向生产过程,即从系统循环的角度进行清洁生产的实施和研究。建筑清洁生产实施的内容框架,体现于清洁原料与能源、清洁生产过程以及清洁产品。

将清洁生产应用于建筑业是在建筑全过程中持续运用整体预防的环境保护战略,是一种持续的、创造性的思维。建筑清洁生产包含了两个层面:一是建筑产品的清洁生产,涉及资源开采、材料加工制造、建筑运营与维护、报废、回收利用直到废弃物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采取预防措施,实现整个生命周期消耗和污染最小化;二是建筑建造全过程的清洁生产,即从建筑开发、设计、建设、运营管理到后期处理的全过程,通过各个阶段的污染控制措施,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防止环境污染的产生。根据物质平衡理论,建筑的任何一个阶段的废弃物减少都有利于环境绩效的提高。因此,建筑清洁生产不仅包含了生态设计、绿色施工、精益建造、节能建筑等技术,而且也包含了后期的拆除、再利用、废弃物处理等技术的应用。从系统角度对建筑进行全过程污染控制的清洁生产模式,关注的不是单独一个或多个阶段,而是整个生命周期的整体预防,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协调关系,实现自然资源投入最小化、材料利用最大化、废弃物排放最小化的目的。

建筑清洁生产以循环的生产过程为研究对象,而非单向生产过程,即从系统循环的角度进行清洁生产的实施和研究。建筑清洁生产实施的内容框架,体现于清洁原料与能源、清洁生产过程以及清洁产品。依据清洁生产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整体预防原则,可归纳为三个主要部分。

(1)污染的“前端”控制:减少有毒有害原材料的使用,减少环境污染;改变原材料,增加再生资源的利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同时,减少材料输入量也是清洁生产的目标。

(2)污染的“过程”预防:引进清洁技术和节能设备,实现建造过程的资源利用率最大化;产品设计优化以及拆除方式选择,使建筑旧材料回收率达到最大化;再循环技术的采用,使排放物达到最小化。实行污染的过程预防的目的是“资源化”,将污染消灭在生产过程中。

(3)污染的“末端”治理:选择最优的废弃物处理方式,使排放的污染量最小化,进行污染的末端治理的目的是“无害化”。

与传统的污染治理相比,建筑清洁生产更强调“过程预防”,改进原料的使用方式,采用废物管理、回收再利用等技术,从源头进行污染的控制,使污染物消灭在过程中,减少末端治理难度,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综上所述,在清洁生产理念的指导下开展施工活动,需要构建循环系统,并且将“过程预防”作为核心出发点,致力于“源消减”和全过程控制,使每个阶段都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污染物的最大化消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