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建筑工程清洁生产成本分布特点探析

建筑工程清洁生产成本分布特点探析

【摘要】:成本最优化原则为清洁生产成本动因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而清洁生产实施成本分布可以进一步阐明最优化的原理。因此,清洁生产经济绩效的衡量应从建筑全生命周期成本角度考虑,才能做出最佳决策。图2.9建筑清洁生产全生命周期成本资料来源:曹申,董聪.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成本效益评价[J].清华大学学报,2012,56:843-847.

成本最优化原则为清洁生产成本动因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而清洁生产实施成本分布可以进一步阐明最优化的原理。

1)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清洁生产机会分布

陈博(2009)提出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所包含的清洁生产机会不同。一般情况下,建筑生命周期前期的清洁生产机会越多,所付出的成本就越少,所获得的相应回报也越多。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清洁生产机会变化曲线如图2.6所示,随着建筑生命周期的拉长,清洁生产机会持续减少。因此,在建筑生命周期前期就应该考虑清洁生产因素,确保建筑全生命周期经济目标的实现。

图2.6 建筑全生命周期清洁生产机会与成本变化趋势

资料来源:陈博.工程项目清洁生产方案的优化方法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9.

2)最经济的清洁生产技术

图2.7 清洁生产技术水平

资料来源:朱慎林.清洁生产导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21-28.

清洁生产不仅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更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是目前实现环境与经济共赢的最佳结合点(朱慎林,2001;Xu et al.,2018)。由此,清洁生产技术可划分为四类(见图2.7):通常的新应用技术、最经济技术(best econo micattractive technology,BEAT)、最有效技术(best attractive technology,BAT)。其中,最经济技术作为一种环境绩效的表征,不仅比当前在用和常用新应用的技术更清洁,而且比最有效技术更经济,成为21世纪清洁生产发展的新模式。

3)建筑全生命周期清洁生产的最佳成本平衡点

左进等(2004)认为建筑全生命周期成本包含了前期成本和后期成本,对建筑进行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的目的在于确定经济最优点,这是实施清洁生产的环境与经济最优平衡点。不同的清洁生产水平对应的前期环境投入成本和后期环境付出成本关系如图2.8所示,而建筑全生命周期成本呈现马鞍形变化。前期环境投入成本随着清洁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增加,而后期的环境付出成本则会随着清洁水平的提高而逐渐降低。由此可知,前期的环境投入成本越高,则后期所要付出的环境成本就越低。

图2.8 清洁生产的最佳成本平衡点

资料来源:左进,韩洪云.我国建筑业全生命周期价值链的应用研究[J].价值工程,2004(6):43-46.

4)建筑全生命周期清洁生产的成本决策

曹申等(2012)提出,相比传统的建筑成本,清洁生产的实施使得建筑全生命周期成本值发生变化(见图2.9)。清洁生产成本与传统建筑成本相同时所对应的时间节点为Tmd(也称为投资回报期),在该时间点之前,传统建筑成本低于清洁生产成本;在该时间点之后,清洁生产成本低于传统建筑成本。由此可知,考虑全生命周期成本才能找到最经济的清洁生产方案。在前期,清洁生产的增加效益不足以弥补其成本的增加,清洁生产的经济优势不明显。随着生命周期的展开,清洁生产的增加效益在提高,其经济优势明显体现出来了。因此,清洁生产经济绩效的衡量应从建筑全生命周期成本角度考虑,才能做出最佳决策。

图2.9 建筑清洁生产全生命周期成本

资料来源:曹申,董聪.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成本效益评价[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56(6):843-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