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立体裁剪:服装设计的型之体现

立体裁剪:服装设计的型之体现

【摘要】:立体裁剪,顾名思义是立体状态下的服装构成形式。立体裁剪可以直观地体现“型”的概念。诚然,无明确目的的立体裁剪操作偶尔也会迸发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惊喜效果,但是仅指望偶然显然不是立体裁剪的初衷。图1-13通常,我们不把一些用服装材料在人台上所做的立体构成称为立体裁剪。虽然它也是一种立体构成形式,用于橱窗展示,可以充分显示纺织材料的制衣和穿着效果,但是它不是出于制作服装样板的目的而做的立体裁剪。

立体裁剪,顾名思义是立体状态下的服装构成形式。是依据人体或者人体的代用品——人台,在立体状态下通过分割、折叠、抽缩、拉展、缠裹、堆积等技术手法,实施分割和构成省缝、皱褶、垂褶、波浪等效果,完成服装衣片的结构设计,是相对平面结构设计而言的另一种制作服装样板的技术手段。立体裁剪这一过程,既是按服装设计构思具体制作服装样板的技术过程,又包含了从美学观点出发具体审视构思服装的设计过程。立体裁剪可以直观地体现“型”的概念。

(一)立体裁剪的三个特征

1.具有考虑成熟的目的意图或者有工单图纸指导

在进行立体裁剪操作之前,通常应先有设计图纸作为实施立体裁剪的依据,至少要有一个整的目的意图。知道要通过立体裁剪做成一件什么作品,而不是想到什么就做什么,做到哪里算哪里,做成什么样算什么样。诚然,无明确目的的立体裁剪操作偶尔也会迸发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惊喜效果,但是仅指望偶然显然不是立体裁剪的初衷。

2.要经过“裁剪”步骤

不使用剪刀进行裁剪和分割,仅仅将布料在人台上做一些围裹披挂来制造一些造型,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立体裁剪。立体裁剪是一定要经过“裁剪”步骤的(图1-11)。

3.以样板制作为目的

立体裁剪的目的是采取服装样板,不以采取样板为目的或者根本就无法采取样板的立体构成操作,无助于服装制作生产,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立体裁剪。不能完整展现立体构成效果的操作同样也不能称为立体裁剪(图1-12)。

图1-11

图1-12

(二)立体裁剪与立体构成的区别

为了明确立体裁剪的定义,有必要用一个排除的方法,把出于采取服装样板为目的的立体裁剪与非采取样板为目的的其他立体构成区别开来。

图1-13

通常,我们不把一些用服装材料在人台上所做的立体构成称为立体裁剪。虽然它也是一种立体构成形式,用于橱窗展示,可以充分显示纺织材料的制衣和穿着效果,但是它不是出于制作服装样板的目的而做的立体裁剪。这种立体构成根本不经过剪刀的裁剪,也不能取得服装样板,对服装生产尤其是工业化生产毫无意义。我们可以将其称为“针功、针技、针艺”(图1-13)。它与立体裁剪是两个完全不同而又极易混同的概念。正确地认识立体裁剪必须首先把这两个概念区别开来。

在很多情况下有些初学者,因为不了解立体裁剪与“针功”之间的区别,曲解了立体裁剪的真正内涵,使立体裁剪这种很实用的样板制作手段被误解为只能做橱窗装饰用的一种手法。这不仅仅是失去了一种制板方法,更造成了从内向外解读人体与服装关系途径的缺失,无从真正地领会“板型”的要领,实在是件非常遗憾的事。

立体裁剪是一项实用造型技术,它除了直接用于服装样板制作之外,还可以帮助样板师充实样板理念,是精准的样板制作技术的支撑。尽管它有自由发挥表达创意的便利之处,但是用于服装商品生产才是它的根本属性。只求花哨不讲样板质量,甚至根本不取样板的立体构成,是偏离立体裁剪原有意义的。因此,用一些针把布料堆在人台上再做上几个花便以为是立体裁剪了,实际上是把“针功”立体构成与立体裁剪的概念混淆了,是错误的。认识立体裁剪,首先要辨明两者之间的区别。

(三)立体裁剪与平面结构制图的区别

这里需要举个例子:如果我们想为这个橘子制作一件“合体”的布料衣服把它包起来,有两种方法能够获得橘子表皮的样板。

1.包橘子

步骤一:测量该橘子横向围度L和纵向围度L′(图1-14)。

图1-14

步骤二:将L作为橘子横向围度尺寸,分为四等份、六等份、八等份或者更多等份,取L′的为高度尺寸作图(图1-15)。

步骤三:按照图1-15的样子裁剪布料,然后缝合起来包裹到橘子上去。

对应制作服装样板而言,这种方法就是“平面结构制图”形式。

图1-15

2.剥橘子

步骤一:把橘子皮任意地撕开剥下来,铺平(图1-16、图1-17)。

图1-16

图1-17

步骤二:按照剥下的橘皮形状复制一个样板(图1-18)。

步骤三:按照样板的形状裁剪布料,缝合起来包裹到橘子上(图1-19)。

图1-18

图1-19

这样就可以发现同样包裹橘子两种形式的不同效果(图1-20)。

对应制做服装样板而言,这种方法就是“立体裁剪”形式。笔者初学立体裁剪时,入门的练习是包石头,反复练习与体会之后,感觉包橘子的方法更直观,更容易理解,也快捷得多。

比较而言,目前国内用“包橘子”的方法来制作服装样板应用极为广泛,因为它比较方便。橘子的模样都差不多,测量出尺寸以后,只需要按照常规公式进行数学运算就能画出样板。学习起来比较容易,工具也比较简单。但是这种方法的缺陷在于它只限于规律地分割橘子,分割的方法不能随心所欲,而且要忽略橘子自身一些不规则曲面的微妙变化,不能保证所有位置都紧密贴合。

图1-20

“包橘子”的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使表皮贴合橘子,展开的样板还可以充分解析橘皮与橘瓣的内在联系。分割线变化被拓宽,公式与定寸在这里不再重要,图示的模样成为图1-19所示。它的局限性在于虽然可以保证紧密的贴合以及拥有丰富多样的分割形态,但从一个橘子上剥下的橘皮一般只适合这一个橘子,如何加大样板的覆盖率,需要更深层次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