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固定床离子交换的工作原理

固定床离子交换的工作原理

【摘要】:当出水中泄漏的Na+达一定值时,整个交换剂失效,必须停止运行。

1.水中含有Na+与H+离子交换剂的交换

为了简便起见,先研究水中只含有Na+通过H+型离子交换剂进行交换的情况。

当水从上部进入交换剂时,首先在表面层一定厚度的交换剂中与Na+进行交换。此层交换剂上H+很快被交换完,成为失效层。在继续进水时,水通过失效层时水质不变,离子交换进入下一个与失效层厚度相同的交换剂层中进行,即工作层。水经过这一层时,水中Na+和交换剂上的H+进行交换,水离开此层时,离子交换已达平衡,出水质量不变。工作层以下的交换剂,称为尚未工作的交换剂层,如图5-3(a)所示。当工作层在交换剂层中间移动时,出水质量基本不变。只有工作层的下缘移至与交换剂最底部重叠时,Na+就会出现在出水中(称为穿透或泄漏)。当出水中泄漏的Na+达一定值时,整个交换剂失效,必须停止运行。所以最后一层离子交换容量未能充分发挥,只起保证出水质量的作用,为保护层。如果保护层厚度大,则交换柱的工作交换容量就小;反之,交换柱的工作交换容量就大。图5-2所示的就是两种不同保护层厚度下交换柱的工作交换容量的大小。

图5-2 不同厚度保护层下交换柱的工作交换容量

(a)保护层薄的情况;(b)的保护层厚的悄况

影响交换柱保护层厚度的因素很多:运行流速大、要求出水的水质好、树脂对要除去离子的亲合力小等,保护层都要相对厚一些。此外,树脂的颗粒、水温等因素都对保护层的厚度有一定的影响。

2.水中含有Fe3+、Ca2+、Mg2+、Na+离子与H+离子交换剂的交换

实际上,水中不只含有一种离子,而是含有多种阳离子,所以离子交换过程是很复杂的。

下面讨论含有Fe3+、Ca2+、Mg2+、Na+离子的水,从上而下通过H+离子交换剂层的交换情况。

进水初期,由于交换剂是H型的,水中各种阳离子与H+离子交换剂进行离子交换,遵循离子交换的规律。即从上而下交换剂吸着离子的顺序为Fe3+、Ca2+、Mg2+、Na+。在继续进水时,水经过吸着Fe3+的交换剂层水质不变,进入吸着Ca2+层以后,离子交换就发生相互取代的过程。即水中Fe3+进入吸着Ca2+的交换剂层取代交换剂上Ca2+,使吸着Fe3+的交换层不断下移和扩大(增厚),取代出的Ca2+与进水中Ca2+一起进入吸着Mg2+交换剂层取代交换荆上Mg2+,吸着Ca2+的交换剂层也不断下移和扩大,这样依次类推,直至出水Na+达一定值,停止运行。

在进水过程中,吸着Fe3+、Ca2+、、Mg2+、Na+的交换剂层的高度,相当于进水中四种离子浓度与总离子浓度的比值,但这四种交换剂层不是截然分开的,有程度不同的混合现象,最后,交换剂失效后的状况,如图5-3(b)所示。

图5-3 离子交换情况

3.保护层交换剂的形态与出水质量

离子交换剂进行离子交换时,保护层交换剂的形态与出水质量的关系,如图5-4所示。

从图5-4可知,[RNa/{[RNa]+[RH」}比值愈大,保护层交换剂中H型交换剂愈少,出水质量就愈差;反之,则出水质量就愈高。因此,保护层交换剂再生是否彻底对出水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图5-4 底层树脂形态与出水质量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