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日益成为地位品位和性别角色的沟通装置。“烧掉胸罩”这一行为是否真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一说法表明服装在性别建构中的地位。从结构、寓意和再生基础上,通过摧毁,对服装定位的性别身份提出挑战。穿着异性服装则是一种颠覆形式,目的是证明拥有异性的品质和能力,否定性别角色代码。女性主义者的颠覆策略就是通过服装颠倒的结构,鼓励女性成为主动的观看者,改变被动角色和不再是男性观看的客体。......
2023-06-19
为何服装比其他物品更遭人评头论足,因为它与身体相关,使性别和性别角色具体化,形成男性和女性应有何种形象的概念,得以在第一眼就辨别出着装者的性别。在生命早期阶段,婴儿还未有性别差别意识之前,就被警告着装上的性别差别,至少在两岁之前,他们就能区别不同性别的人。穿蓝色服装的婴儿被期待日后长得帅气、强健和敏捷,而穿粉色服装的婴儿被期待日后长得美丽、甜美和优雅。在这里色彩起着暗示或刺激作用,影响儿童成长中的行为,并引导他/她按照期待的方向发展。
服装有三种区隔作用:第一是区别外貌,第二是区别性别,第三是区别等级。性别差别通过个性评估、社会判断和对“适当”着装的期待来控制。尽管我们每天穿衣,我们自动地选择与大众一致的性别化服装,但这些选择不是根据我们身体的本质需求,而是根据社会建构的性别角色规范。在内在化规范后,我们将理念认为想当然。我们会惩罚那些错误地穿着性别化服装的人。服装一直围绕着性别角色,反复定义性别角色界限。目的是从日常生活中男性和女性的着装,展示性别差别,创造和再生男性和女性形象。一般说来,社会要求男性穿得像男性,女性穿得像女性,男女使用不同的服装款式、面料或色彩。我们的文化已经将不同服装单品分别归属于男性和女性,最终使那些服装成为性别角色的象征。牛仔和T恤是最男性化服装,荷叶花边是最女性化服装;在西方,裤子属于男性,长裙属于女性。男性套装(即西装)既强调男性身体特征,还强调身体的男性化特征。特定的服装象征不同性别身份,一旦被认可,这些服装成为一定社会中的代码,代码就这样建立。通过这种编码方式,社会中成员能够彼此交流性别身份。服装不是简单地为了保暖、舒适或端庄,更是身份的视觉表现形式,具有丰富的含义。通过这些代码,清楚地表达特定身体与所处的生活环境、占据的空间和身体行为之间的关系。这些代码可以看成一种语言,人与人之间借助这种语言交流身份。但是,由于代码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译码或释码不唯一性,交流的信息也就多样和复杂,不仅如此,代码还在无休止的建构中。
从这种意义上,服装在展现性别差异时,可以脱离真实身体。当提到“裤子”这个名词,我们大脑里就会和男性联系起来;讲到“裙子”就会想到女性。这样服装就能够指示性别差异,指代“男性化”和“女性化”。在特定情形下,一些服装与“男性化”和“女性化”紧密联系,与实际生物性身体无关。在西方,当人们表述“她穿的裤装”,隐含一位强势女性有与男性相关的特征。这里“裤子”指代“男性”和“男性化”。因此,可以说,从着装开始,人的身体就远离了生物身体领域,与文化建立紧密的联系。“男性化”和“女性化”嵌入在我们身体穿着的服装上,当我们阅读身体时,我们将这些区别作为我们的基本常识。换句话说,着装又将文化变成了自然,它将文化规范自然化。
性别角色与服装相辅相成,着装身体通过述行(performative)展示性别角色,性别角色化的着装有助于规定行为。性别角色一直处于社会制造过程中,不断地变化,影响性别化着装的变化。服装是一种媒体,表征性别角色,与此同时,探索改变女性化和男性化的概念。服装能够塑造和体现社会提倡的性别和性别角色形象。
有关欧美服饰文化性别角色期待研究的文章
服装日益成为地位品位和性别角色的沟通装置。“烧掉胸罩”这一行为是否真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一说法表明服装在性别建构中的地位。从结构、寓意和再生基础上,通过摧毁,对服装定位的性别身份提出挑战。穿着异性服装则是一种颠覆形式,目的是证明拥有异性的品质和能力,否定性别角色代码。女性主义者的颠覆策略就是通过服装颠倒的结构,鼓励女性成为主动的观看者,改变被动角色和不再是男性观看的客体。......
2023-06-19
服装自重或服装弹性对人体产生的负荷,作用于人体产生的压力称为服装压力。跑步时穿着紧绷的护腿和运动内衣能减轻疲劳感,提高运动舒适性。医学研究认为,过大的服装压力对人体健康有害,因此服装面料的选择,在满足着装者基本运动需要的同时,应具有柔软、伸缩平衡的特点。一般的裤装需要结构合体、穿着舒适、造型美观。针对服装压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服装......
2023-06-21
性别角色是一种文化现象,性别角色差异是文化差异。以一种社会性的方式,将男性化和女性化特征称之为“美德”,从而产生了社会性别和性别角色。性别角色是社会期待男性和女性相信、采纳和完成既定的性别角色规范,并通过个体表达,个体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服从强制性性别角色规范,并逐渐形成自觉。柏拉图反对美德性别二元化,认为美德应该男女共同具有,而不分年龄和性别。......
2023-06-19
服装设计可以说是以面料为材料、以人体为骨架的雕塑艺术[2]。服装面料中的情感语义是人的感觉系统因生理刺激而对面料做出的情感反应,或由人的知觉系统从面料表面特征得出的信息[3]。当然,在服装和面料领域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服装面料的情感描述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为了得出这个共性,需要调查服装面料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情感描述词,并对服装面料图像的情感描述进行量化。......
2023-08-23
三年级专业课程有立体裁剪、女上衣设计制作、女裙设计制作、裤装设计制作、夹克设计制作、男西服设计制作、创意装设计制作等单元课程。服装设计专业结构由素描、色彩、速写等绘画基础课,图案、构成、服装画技法等专业基础课,原型制图、立体裁剪等工艺基础课,中外服装史、服装设计等五个部分组成有机联系的教学体系。......
2023-09-25
一般认为,文化地理学属于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因此,可以说文化地理学网罗了人文地理学的所有领域。文化地理学也是发现地表所展开的文化差异与类似性,探讨其要因。在文化地理学上,运用文化地域的概念进行研究。在我们心中浮现出的各种印象也被认作是景观,这种文化景观已经成为文化地理学工作者的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
2023-08-21
以选择实证方式从服装流行角度研究文化影响力可知,流行服装中自然存在的原生文化影响力蕴含于个人服装文化、民族服装文化、服装企业文化、服装产业文化之中。流行服装中人为附加的人工文化影响力,生成于流行专业预测、流行品牌打造、传播媒介宣传之中。从文化影响力大与小、多与少相互作用角度看,流行服装的文化影响力具有相互交融为主而独立演进为辅的发展动向。......
2023-06-22
在《流行体系》一书中,为了与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相区别,巴特使用了一系列新的概念来阐释服装系统的构成。如服装体制与个别穿着、符征与符旨、类项与属项等。因此,服饰的符征也被称为符号的指示部分,而符旨则为被指示部分。......
2023-06-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