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水利富民综合开发工程:实施与进展

水利富民综合开发工程:实施与进展

【摘要】:水利富民综合开发工程,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指导思想明确、目标明确、政策支持、农民参与的前提下,于1997年10月正式启动实施。6年来,全市7个山区县共完成水利富民工程6.74万处,其中“五小”工程6.11万处,井站塘坝截流工程6272处,新增蓄水能力1155万m3,新增供水能力12.43万m3。在北京市水利建设中,农民投入的资金第一次超过了国家的投入。

水利富民综合开发工程,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指导思想明确、目标明确、政策支持、农民参与的前提下,于1997年10月正式启动实施。

6年来,全市7个山区县共完成水利富民工程6.74万处,其中“五小”工程6.11万处,井站塘坝截流工程6272处,新增蓄水能力1155万m3,新增供水能力12.43万m3。建设“五小”网络化、流域网络化工程1.48万处,网络化工程效益面积146.30万亩,发展田间节水灌溉面积102.1万亩。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18km2,土壤侵蚀模数从1996年1296t/(km2·a)减至2002年的1199t/(km2·a)。改善了山区7万户次、27.3万人次、4.3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

6年中,有5000多人次专业技术人员指导水利富民工程建设,同时培训基层各种专业技术人员4028人次,培训普通群众5.63万人次。山区农民共有50.82万户次、160.62万人次参与了山区水利富民工程建设。

工程共投入资金11.42亿元,其中国家投入资金5.17亿元,农民个人投入资金6.25亿元(约占总投资的55%)。在北京市水利建设中,农民投入的资金第一次超过了国家的投入。

北京市山区水利富民综合开发工程将水利工程建设与调整农业结构、培育主导产业相结合,与充分拦蓄地表水、发展节水灌溉相结合,与综合治理小流域、改善生态环境相结合,与带动农户致富相结合,推动了山区水利工程产权制度的改革,基本解决了山区水土资源开发的动力机制问题,初步形成了以流域或灌区为单元的网络化水资源高效配置体系,初步解决山区百万群众人均1亩抗旱灌溉果园和人均1亩抗旱灌溉粮田的灌溉问题,水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在山区建设和农民富裕上取得了重大成绩,为山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