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冷设备中,变频技术的引入使设备制冷/制热效率得到了提升。图解演示图11-42所示为海信KFR-25GW/06BP型变频空调器中的变频电路部分。该变频电路主要由控制电路、过电流检测电路、变频模块和变频压缩机构成的。图11-43 海信KFR-25GW/06BP型变频空调器变频电路的工作过程相关资料图11-44所示为上述电路中PS21564型智能功率模块的实物外形、引脚排列及内部结构,其各引脚功能见表11-2所列。......
2023-06-24
变频技术的迅速发展是建立在电力电子技术的创新、电力电子器件及材料的开发及器件制造工艺水平提高基础之上的,尤其是高压大容量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集成门极换流晶闸管(IGCT)器件的成功开发,使大功率变频技术得以迅速发展,性能日益完善。由于变频器使用领域不断扩大,其所采用的技术也不断拓宽。
1.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
电力电子器件作为现代化交流调速装置的支柱,其发展直接决定和影响交流调速的发展。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表现在器件的成功开发,如GTR、GTO、SCR、IGBT、IGCT及IEGT,而且朝着高压大功率化、高频化、模块化、智能化发展。理想的功率器件见表1-2。
表1-2 理想的功率器件特性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变频装置功率回路主要采用第1代电力电子器件,以晶闸管为主,这种装置的效率、可靠性、成本、体积均无法与同容量的直流调速装置相比。80年代中期以后采用第2代电力电子器件如GTR、GTO、VDMOS&IGBT等制造的变频装置在性价比上可以与直流调速装置相媲美。随着向大电流、高电压、高频化、集成化、模块化方向继续发展,第3代电力电子器件是20世纪90年代制造变频装置的主流产品,中小功率的变频调速装置(1~1000kW)主要采用IGBT,大功率的变频调速装置(100~10000kW)采用GTO。20世纪90年代末,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进入了第4代,如高压IGBT、IGCT、IEGT、SGCT、智能功率模块(IPM)等。
变频器的逆变器普遍采用大功率场效应晶体管(MOSET)、功率晶体管(GTR)、门极关断(GTO)晶闸管等的自关断器件,其中GTR应用最为普遍。但是在调制策略发展和要求逆变器输出谐波分量更小的情况下,必须提高开关频率,为此,GTR满足不了这个要求,于是开发出了一种新器件——IGBT。IGBT的全称是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是一种把MOSET与GTR巧妙结合在一起的电压型双极/MOS复合器件,IGBT具有输入阻抗高、开关速度快、元器件损耗小、驱动电路简单、驱动功率小、极限温度高、热阻小、饱和压降和电阻低、电流容量大、抗浪涌能力强、安全区宽、并联容易、稳定可靠及模块化等一系列优点,是一种极理想的开关器件。目前,2400A电流、3300V电压、40kHz开关频率的IGBT已在小、中、大功率范围内使用。IGBT不仅用于500V以下低压变频器,还可以用于1000V以上高压变频器以驱动高压电动机。此类中压、高压变频器采用多电平逆变器输出高压,也可用变压器降压-低压变频器-变压器升压的方式。由于IGBT具有性能较好的优势,预计近十年内不会被新开发的器件所取代。
目前,在交流电动机的传动控制中应用最多的功率开关器件是IGBT和IPM,它们集GTR的低饱和电压特性和MOSFET的高频开关特性于一体。IGBT于1992年前后在变频器中得到应用,并持续向开关损耗更低、开关速度更快、耐压更高、容量更大的方向发展。IPM内包含了IGBT芯片及外围的驱动电路和保护电路,有的还集成了霍尔传感器和光耦合器。因此IPM是一种高度集成型功率开关器件。目前,模块的最大额定电流可达60A,小型变频装置中基本上采用IPM作为主电路,采用IPM后的变频器的综合性能大大提高,其性价比已超过IGBT,有很好的经济性。
当今交流变频传动装置大多采用正弦脉冲宽度调制(Sin Pulse Width Module,SPWM)方法,即三相交流经整流和电容滤波后,形成恒定幅值的直流电压,加在逆变器上,逆变器的功率开关器件按一定规律控制其导通和断开,使输出端获得一系列宽度不等的矩形脉冲电压波形。如改变脉冲宽度即可控制逆变器输出交流基波电压的幅值;改变调制周期即可控制其输出频率,这样就同时实现了调压和调频。随着变频器快速性、精确度及可靠性的不断提高,对功率开关器件的要求越来越高,即要求开关频率在几十kHz,导电损耗低,在各种应用领域的可靠性高。
2.控制理论和控制技术的发展
控制理论的发展集中体现在:
1)矢量控制,直接转矩控制;
2)无速度传感器的矢量控制(SVC),其模型参考自适应和扩展卡尔曼滤波法;
3)模糊控制(Fuzzy Control)及神经网络控制的应用。
第1代变频器以U/f恒定和正弦脉宽调制控制方式为代表,它根据异步电动机等效电路确定的线性U/f进行变频调速。其特点是:控制电路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但系统性能不高,控制曲线会随负载变化,转矩响应慢,转矩利用率不高。
第2代变频器采用矢量控制方式,它实质上参照直流电动机的控制方式,将交流异步电动机经过坐标变换可以生成等效的直流电动机模型,模拟直流电动机的控制方法,求得直流电动机的控制量,经过相应坐标变换与反变换,就能控制交流异步电动机。由于进行坐标变换的是电流(代表磁动势)的空间矢量,因此实现的控制系统称为矢量控制系统。当今由矢量控制的交流变频器组成的传动系统已完全实现了数字化、智能化、模块化控制,即有一个集成高动态性能、优良控制特性、极高灵活性的模板来实现与电动机有关的控制任务,而且带有大量自由功能模块,用这些模块也可处理与传动有关的控制,如西门子公司CUVC控制模块等;同时在软件配置上也已实现了标准化和模块化,还提供了许多非标准功能,如手动-自动设定、输入设定值的通用性、自动重启动功能等,可以说矢量控制的交流变频调速系统的动、静态性能已完全能够与直流调速系统相媲美,是目前最成熟、完善的技术。
继矢量控制系统以后,直接转矩控制(DTC)系统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又一种高动态性能交流变频调速系统。在DTC系统中,定子磁通和转矩作为主要控制变量,在等效电动机自适应模型软件中,直接在定子坐标上计算与控制交流电动机的转矩,通过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电动机状态每秒更新高达几万次。由于电动机状态连续不断地更新,实际值与参考值不断进行比较,由磁通和转矩调节器输出,实现对逆变器中每个开关状态单独确定,从而对负载突变或电源干扰所引起的动态变化作出迅速反应,故其动态特性好。DTC强调转矩的控制,在控制理论上属于Pang-Pang控制。在高速状态下,其控制水平与矢量控制没有差别;但在低速状态下,其转矩控制不稳定,易引起传动轴系振荡。直接转矩控制不需要坐标变换,直接转矩控制(DTC)是继矢量控制之后在交流传动控制理论上的又一次飞跃,它避免了对电动机参数的强烈依赖性,特别是不受转子参数的影响,控制器结构简单,具有良好的动、静态性能。
随着微机控制技术的迅速发展,交流调速控制领域出现了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微机控制系统。微机控制技术的应用,提高了交流调速系统的可靠性,操作、设置的多样性和灵活性,降低了交流调速系统的成本和体积。
开始采用微机控制时,总要选用CPU、ROM、RAM、定时器、D/A等芯片,组成最小微机系统。为了适应这种需求,一些公司开始在一块芯片上直接集成这些器件,构成单片机。随着单片机的快速发展,单片机具有丰富的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而且提高了计算速度和计算精度。但如果要处理复杂的控制系统,比如处理实时性高和运算精度高的系统,还是有些不足之处。
20世纪80年代初期出现的DSP集成了硬件乘法器,提高了系统频率、数据处理能力以及运算速度,支持浮点运算等。在提高运算精度的同时还在片内集成了大量的外围接口,因而在调速控制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DSP通常采用哈佛结构,将程序存储空间与数据存储空间分开,并且各自拥有自己的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采用流水线技术,使得指令处理的平均速度大大提高;内部增设专门的硬件乘法器,并将硬件乘法器与累加器以流水线方式连接,从而可以高速连续进行乘法和累加运算。
精简指令计算机(RISK)在1996年前后问世以来,它将控制器、PWM、A/D等组成一体做成芯片,是计算机结构体系上的一次突破,使得微处理器在性能上获得了质的飞跃。
高级专用集成电路(ASIC)是专用芯片的标准单元、门阵列合在一起的内部门阵列组合。
ASIC是指应特定用户要求或特定电子系统的需要而设计、制造的集成电路。ASIC作为集成电路(IC)技术与特定用户的整机或系统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与通用集成电路相比,在构成电子系统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可靠性高和保密性强等特点,系统设计、电路设计、工艺设计之间紧密结合,这种一体化的设计有利于获得前所未有的高性能系统,在大批量应用时,可显著降低系统成本。
IC集成度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系统级芯片将具备DSP、存储器和一整套专用功能,甚至电源和电源驱动电路也将集成在同一模块中。专家认为,IC发展的大趋势是高速、高集程度和低功耗的系统集成。系统级芯片能够提高半导体器件的电气性能,改善系统的可靠性,降低大多数应用所需的PCB面积,受到整机制造商的普遍欢迎,采用系统级芯片将是整机制造商的必由之路。
采用微机控制技术同时可以对变频器进行控制和保护。在控制方面:计算确定开关器件的导通和关断时刻,使逆变器按调制策略输出要求的电压;通过不同的编码实现多种传动调速功能,如各种频率的设定和执行、启动、运行方式选择、转矩控制设定与运行、加减速设计与运行、制动方式设定和执行等;通过接口电路、外部传感器、微机构成调速传动系统,在保护方面,在外部传感器及I/O电路配合下,构成完善的检测保护系统,可完成多种自诊断保护方案。保护功能包括:主电路、控制电路的欠电压、过电压保护;输出电流的欠电流、过电流保护;电动机或逆变器的过载保护;制动电阻的过热保护;失速保护。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变频器进行故障诊断,构成故障诊断系统,该系统由监控、检测、知识库(故障模式知识库或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知识库)、推理机构、人机对话接口和数据库组成,不仅在故障发生后能准确指出故障性质、部位,且在故障发生前也能预测发生故障的可能性。在变频器启动前对诊断系统本身及变频器主电路(包括电源)、控制系统等进行一次诊断清查隐患,若发现故障现象则调用知识库推理、判断故障原因并显示不能开机,如无故障则显示可以开机,开机后,实时检测诊断。工作时对各检测点进行循环查询,存储数据并不断刷新,若发现数据越限,则认为可能发生故障,立即定向追踪。若几次检查结果相同,说明确实出了故障,于是调用知识库进行分析推理,确定是何种故障及其部位,显示出来,严重时则发出停机指令。
4.分散式安装系统的出现
这为多台变频器分散控制提供了新的设计理念,以往变频器作为电动机调速控制设备,是独立、自成一体的,变频器安装在控制柜内,与电动机相隔一定的距离,这样的集中控制方式控制柜大、电缆多、设计施工周期长、维修不便。而分散式安装系统则把变频器和电动机做成一体,现场安装,现场布线,电动机到变频器的电缆短、干扰小,减少了设计、安装、调试的时间。这种分散安装系统的设计费用可以减少50%~57%,安装费用可减少40%~60%。这种系统特别适用于汽车、烟草、机场行李分检、生产线内部物流、自动仓储等。SEW公司和西门子公司都推出了这种分散安装系统。
有关西门子系列变频器及其工程应用的文章
在制冷设备中,变频技术的引入使设备制冷/制热效率得到了提升。图解演示图11-42所示为海信KFR-25GW/06BP型变频空调器中的变频电路部分。该变频电路主要由控制电路、过电流检测电路、变频模块和变频压缩机构成的。图11-43 海信KFR-25GW/06BP型变频空调器变频电路的工作过程相关资料图11-44所示为上述电路中PS21564型智能功率模块的实物外形、引脚排列及内部结构,其各引脚功能见表11-2所列。......
2023-06-24
为便于变频器的合理使用,本文将对变频器容量选择过程作简略探讨。上述是变频器容量选择的步骤。变频器的容量需要和电动机的容量配合。根据变频器厂家提供的变频器容量匹配表选择变频器时,具有较大的安全性。......
2023-06-19
变频技术及其在热电厂节能降耗中的应用武汉东湖学院工学院杭州热电集团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左小琼,汪伟锋随着我国工业的不断发展,能耗比居高不下,节能降耗成为企业发展的必须,因而变频技术作为一种节能降耗的措施得以广泛运用。随着变频技术的蓬勃发展,其在热电企业节能降耗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2023-12-04
由于速率太低,DPG无法满足人们对宽带业务的需求,因此目前对铜线接入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速率较高的各种数字用户线技术上。下面将简单介绍常见的HDSL、ADSL和VDSL技术。在HDSL系统中,主要采用了以下关键技术来实现E1/T1速率信号的全双工传输。ITU 标准G.992.1、G.992.3和G.992.5分别对ADSL、ADSL2和ADSL2+收发器做出了规范要求。ITU 标准G.993.1和G.993.2分别对VDSL和VDSL2收发器做出了规范要求。......
2023-06-26
图11-45 变频器在风机变频控制系统中的典型应用相关资料在上图风机变频控制系统中,采用了康沃CVF-P2-4T0055型变频器,该变频器各接线端子配线如图11-46所示,其各端子功能见表11-3所列。图11-48 鼓风机电动机在变频器控制下故障停机控制过程图11-48 鼓风机电动机在变频器控制下故障停机控制过程......
2023-06-24
同时,长距离的电力传输也会使电压造成较大的损失。然而,随着电力电子器件的发明和相关技术的发展,早期直流输电系统无法升压等问题逐渐被解决,直流输电技术又焕发出了新的活力。进而介绍了现在主流交流电力系统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柔性交流输电技术的概况,简单介绍了几种柔性交流输电装备的工作原理与控制方法。......
2023-06-23
什么是检测技术检测是利用各种物理、化学效应,选择合适的方法与装置,将生产、科研生活等各方面的有关信息通过检查与测量的方法赋予定性或定量结果的过程。能够自动地完成整个检测处理过程的技术称为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检测技术是自动化的支柱技术之一。③传感器的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精确地保持一定的规律。例如,在过程控制中称为变送器,即标准化的传感器,而在射线检测中却称为发送器、接收器或探头等。......
2023-06-23
现场总线技术是控制、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交叉与集成,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应不失时机地抓好我国现场总线技术与产品的研究与开发。现在网络技术日新月异,发展十分迅猛,一些具有重大影响的网络新技术必将进一步融合到现场总线技术之中,这些具有发展前景的现场总线技术有:1)智能仪表与网络设备开发的软硬件技术。......
2023-11-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