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PLC基本概念解析

PLC基本概念解析

【摘要】:1971日本从美国引进了这项新技术,很快研制出了日本第一台PLC。总之,PLC是一台计算机,它是专为工业环境应用而设计制造的计算机,具有丰富的输入、输出接口,并且具有较强的驱动能力。

1.PLC的产生

在20世纪60年代,汽车生产流水线的自动控制系统基本上都是由继电器控制装置构成的。当时汽车的每一次改型都直接导致继电器控制装置的重新设计和安装。如图1-1所示的某汽车生产线的装配环节需要进行定时操作,A型号汽车需要1个时间继电器,而B型号汽车则需要3个时间继电器,如果汽车装配从A型号换到B型号,则势必造成继电器控制电路的重装。随着生产的发展,汽车型号更新的周期愈来愈短,这样,继电器控制装置就需要经

978-7-111-38359-8-Chapter01-1.jpg

图1-1 汽车生产线的装配环节

常地重新设计和安装,十分费时、费工、费料,甚至阻碍了汽车更新周期的缩短。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美国通用汽车(GM)公司在1969年公开招标,要求用新的控制装置取代继电器控制装置,并提出了10项招标指标,即

1)编程方便,现场可修改程序;

2)维修方便,采用模块化结构;

3)可靠性高于继电器控制装置;

4)体积小于继电器控制装置;

5)数据可直接送入管理计算机;

6)成本可与继电器控制装置竞争;

7)输入可以是交流115V;

8)输出为交流115V,2A以上,能直接驱动电磁阀,接触器等;

9)在扩展时,原系统只要很小变更;

10)用户程序存储器容量至少能扩展到4KB。

1969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研制出第一台PLC,在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自动装配线上试用,获得了成功。这种新型的工业控制装置以其简单易懂,操作方便,可靠性高,通用灵活,体积小,使用寿命长等一系列优点,很快地在美国其他工业领域推广应用。到1971年,已经成功地应用于食品、饮料、冶金、造纸等工业。这一新型工业控制装置的出现,也受到了世界其他国家的高度重视。1971日本从美国引进了这项新技术,很快研制出了日本第一台PLC。1973年,西欧国家也研制出它们的第一台PLC。我国从1974年开始研制。于1977年开始工业应用。

2.PLC的概念

PLC问世以来,尽管时间不长,但发展迅速。为了使其生产和发展标准化,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先后颁布了PLC标准的草案第一稿,第二稿,并在1987年2月通过了对它的定义:

“可编程序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应用而设计的。它采用一类可编程的存储器,用于在其内部存储程序,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与算术操作等面向用户的指令,并通过数字或模拟式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有关外部设备,都按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联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充其功能的原则设计。”

为了避免与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相混淆,所以命名为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但从功能上讲,现在的PLC早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PLC”了。

总之,PLC是一台计算机,它是专为工业环境应用而设计制造的计算机,具有丰富的输入、输出接口,并且具有较强的驱动能力。但PLC产品并不针对某一具体工业应用,在实际应用时,其硬件需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用配置,其软件需根据控制要求进行设计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