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用塑膜衬砌渠段渗漏量也很小,只是这种渠道抗冲能力差,使用寿命短,易受到损坏。......
2023-09-18
为掌握工程动态及其变化规律,为工程管理运用提供依据,为今后水库工程设计、施工、科研等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陡河水库在1956年施工期间就开始进行了土坝沉陷和坝体固结观测。从1957年开始,陆续建立了长期观测项目、短期观测项目和临时观测项目。长期观测项目主要有:坝体浸润线、土坝垂直位移、固结、土区和山区地下水位、坝体渗流量等观测。短期观测项目建立了输水洞混凝土建筑物沉陷和伸缩缝、消力池水跃、尾水渠流速分布、下游河道冲刷及水库淤积等观测。在水利电力部科学研究院的支持下,曾作了闸门振动试验和通气量两次临时观测。在1970年水库续建工程后,又增加了土坝浆砌石墙沉陷和溢洪道底板扬压力等短期观测项目。1976年大地震后,土坝遭到严重破坏,水库技术人员震后对土坝沉陷、固结、坝体浸润线、裂缝、滑坡、坝基管涌、流土等进行了观测,抢测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在水库震后修复工程中,重新安设了坝体浸润线、坝基测压管、沉陷桩和部分固结管,并增设了溢洪道水流形态观测。渗流量观测于1957年建立,由于受下游水位影响较大,于1960年停测,1986年恢复观测,1992年又增设了水平位移观测。
1.坝体浸润线(测压管)观测
1957年水库竣工后,分别在桩号0+100、0+500、1+500三个剖面共安装10根测压管,其位置位于坝顶及上、下游坝坡上。1977年震害修复工程中,由于坝轴线向下游移动16m,在保留震前坝轴线附近的3根坝中测压管的同时,又重新增设21根测压管,共7个剖面。保留的震前的坝中测压管成为目前的坝上测压管。1988年在提高保坝标准工程中,将坝中测压管加长,保证了资料的连续性。2005年对坝体坝基渗压观测设施的更新改造中,以埋入式孔隙水压力计取代以往的测压管测压方式。
2.坝基测压管
建库后曾在坝下一级、二级台地设置一些测压管,震后复建工程中,在河床段和一级台地段重新布设了7个断面28根坝基测压管,并于1977年10月开始进行观测。多年来,积累了大量的观测资料数据,但由于近年来工程建设及坝下鱼池开挖等人为活动的破坏,使得坝基测压管40%以上被毁。2005年,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填补了坝基渗压观测数据不足的空白。坝基渗压状况通过计算机系统可以实时、直观地反映到计算机窗口界面,并通过整编软件绘制成图,为每位技术管理人员及领导者提供直观的技术资料,为大坝安全管理提供技术保障措施。
3.坝体渗漏量、坝基渗漏量
水库渗流量观测包括河床段三角形量水堰(观测坝基渗流量)和一级台地排水沟矩形量水堰(观测坝体渗流量)。河床段量水堰于1958年始测,由于下游渔场拦水养鱼,对测流有很大的影响,于1966年停测,1986年又恢复观测。排水沟量水堰于1963年正式观测,1970年以后停测,1986年以后恢复观测。每10天观测一次,根据规范要求采用浮标法和容积法进行观测。测量精度:量杯<5%,浮标<10%。随着观测技术的不断革新,2005年引进堰上水位测定渗流量,实现了渗流监测的实时性,保证了观测精度符合规范要求。
主坝渗漏量震后实测最大值为25.6L/s(库水位32.26m),震前最大值为18.39L/s(库水位31.88m),主坝渗漏量实测低于设计值41L/s。且从近年来的观测资料显示,其渗流量呈逐年减小的趋势,说明坝体坝基工作状态良好。
4.山区测压管
山区测压管始测于1957年,共计29根测压管。测压管在水库历年工程建设中,大部分已毁,剩余的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目前仅剩2根可测,已不能真正地反映其绕坝渗流状况。大坝东端凤山区为喀斯特发育,断层、裂隙很多,受库水位变化影响较大,塌坑渗漏现象时有发生。为了更好地探明渗漏通道,2004年,结合对水库左岸渗漏勘测,在东岸及山区一带安设22根测压管,作为目前对山区绕渗的观测设施。通过对绕坝测压管水位的变化情况,分析掌握左岸渗漏量的异常变化,为水库左岸渗漏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5.土坝竖向位移观测
大坝竖向位移最初称之为大坝沉陷,按SL60—94《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要求,将其改称为竖向位移。陡河水库大坝于1956年初建竣工后,同年10月在主坝段共安装了51根沉陷桩,分别布设在桩号0+100~1+700剖面的坝顶上游侧坝处,上游32m高程马道上和下游33m高程马道上,每100m布置1个,等间距布设。1959年水库正式蓄水后,坝上沉陷桩常常被水淹没,坝上测点几乎没有测得数据。1970年3月~1971年10月,水库工程续建,土坝加高2m后,坝上测点取消,坝中恢复安装沉陷桩17个,坝下损坏2个,仅存15个。坝面沉陷于1971年12月20日恢复观测。1976年10月开始,水库进行了震害修复工程,将原坝坡削坡至32.5m高程,坝轴线向下游平移了16m,然后重新筑坝。修复工程于1977年6月竣工,重新安装了22个沉陷桩,其中坝中19个,等间距布设在桩号0+100~1+900剖面;坝下3个,等间距布设在桩号0+100~0+300剖面,并于1977年7月22日开始观测。1988年提高保坝标准时期,3月开始土坝加高3m,1988年12月工程完工。沉陷桩重新布设了38个,坝中还是19个,坝下由原来的3个增加到19个,并于1989年12月7日开始观测。为使观测资料更为准确可靠,按SL60—94《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要求,于2006年对其观测点进行更新改造,将原测点更新为强制对中底盘测点,大大提高了观测精度。
1969年底,实测累计最大土坝沉陷量795mm,位于土坝桩号1+500坝顶处,该处坝基有厚4~5m淤泥层,施工中已作了预压处理。该处在1956年竣工时已沉陷660mm,施工期沉陷量占83%。实测土坝累计沉陷量平均为555mm,低于设计平均值(888mm)37.5%,其中实测累计坝体固量(平均值)仅为设计值的19%~32%,而土坝实测累计坝基沉陷量与设计值基本接近。地震后,1978~1987年累计实测沉陷量(平均)68mm,近期实测年沉陷量在5mm以内,已在测量允许误差内,说明土坝沉陷已趋稳定。
6.土坝固结观测
大坝初建时,为了了解坝体内部垂直变形情况,开始施工时就布设了3排共12根横梁式固结管,分别布设在坝顶下游侧坝肩处及上、下游马道上。沿坝轴线在桩号0+100、0+500、0+900剖面各布设了3根,在1+300、1+500、1+900剖面的坝中各布设了1根。固结管观测自初建施工开始,后经过十几年的连续观测,发现观测值已很小,认为坝体固结已趋稳定,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于1969年停测。在1976年的震毁修复工程中,坝轴线向下游平移了16m。这时又将原坝体的6根坝中固结管接长作为新坝体的坝上固结管,原坝体的3根坝中固结管作为新坝体的坝中固结管,并新增了3根坝中固结管。在坝下34m高程马道处新安装5根固结管,共计17根,于1977年4月开始观测。在1988年的土坝加高施工中,又将坝中固结管在原基础上接长,并于1990年1月恢复观测。由于经过40多年大坝的运行,固结已趋稳定,而且固结量很小,于2000年停测。
7.水平位移观测
陡河水库主坝坝面水平位移观测开始于1990年12月,共布设了10个测点,坝中5个,坝下5个。等间距布设在桩号0+100~0+500剖面,坝面水平位移测点与坝面沉陷测点共用。由于观测最初两年坝面水平位移测量误差较大,观测数据废弃。为了提高坝面水平位移的观测精度,1992年对观测方法进行了改进,将工作基点改在了管理处院内。同年12月4日,重新开始对坝面水平位移进行观测,对水平位移工作基点及测点的位置因受当时技术条件限制,观测精度无法保证。2006年在对工程观测设施的改造中,严格按照规范要求,重新布设工作基点及测点,以使观测数据真正反映大坝水平位移状态,及时发现工程中存在的异常变化。
8.闸门振动试验和通气量观测
1963年9月,在水利电力部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的帮助下,对输水洞进行闸门振动试验和通气量观测。通过振动试验发现,输水洞两扇闸门在开度0.1时(启门高度0.3m)闸门发生剧烈垂直振动,闸门在开度0.8时(启门高度2.4m)闸门发生剧烈水平振动。因此,这两扇闸门在0.1和0.8开度禁止运用。输水洞的检修闸门必须在平压后启闭,溢洪道闸门必须双门同时启闭运用,防止中墩承受侧向不均衡的水压力。这一珍贵的试验结果为以后在闸门的工作运行中提供了安全保障。
陡河水库目前保留的观测项目共11项,其中包括坝体渗压、坝基渗压、坝体渗流量、坝基渗流量、山区绕坝渗压、大坝竖向位移、主坝桩号0+000~0+500段水平位移、上游水位、下游水位、降雨量及输水洞消力池水跃。
有关唐山明珠 纪念陡河水库建库50周年的文章
水文气象部门常用的蒸发器有20cm口径的小型蒸发器、80cm口径蒸发器和改进后的E-601B型蒸发器。每日8时观测时,用测针测出蒸发器内的水面高度,日蒸发量为该日降水量加上观测的蒸发器水面高度之差。观测资料分析表明,当蒸发器的直径超过3.5m时,蒸发器观测的水面蒸发量与天然水体的蒸发量才基本相同。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当地资料分析采用,《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附录C给出了我国各地E-601型蒸发器水面蒸发折算系数,可供使用。......
2023-06-21
对于客货共线铁路的车辆,为保证车辆良好的技术状态,需要设置进行车辆定期检修作业的车辆段。车辆设施主要包括客车、货车、客货车、罐车、机械保温车等类型的车辆段。④罐车车辆段应设在配属专列罐车较多或有大量油类产品装卸的车站。为了对车辆进行日常维修和整备作业,需设车辆运用设施。车辆运用设施分为客车运用和货车运用设施。车辆段内各生产房屋及设施应以修车库为中心,根据工艺流程,按系统进行布置。......
2023-08-21
图2.24桁架局部损伤程度示意图实验中采用扫频试验、电测与光测相结合的方法同步采集结构动力响应与局部损伤过程的信息,实时观测裂纹尖端应变集中、热点应力分布和裂纹萌生与扩展情况,以及结构动力响应参数的变化规律。图2.25桁架结构局部与整体测区位置图2.26局部损伤区测试方案采用上述实验方案在加载的实时同步观测与分析了桁架结构的响应及其焊缝损伤区域的疲劳损伤演化过程。......
2023-08-26
观测人体运动要确定观测对象及观测坐标系。在人体运动的研究中,最常用的是直角坐标系。常用的直角坐标系有三种:一维坐标系:直线运动,沿着一个方向运动,如一百米跑、游泳等。视频跟踪法是应用视频对人体的运动进行跟踪、捕捉和分析。图3-18摄影观察法人体运动属于非刚体运动的范畴,具有高度的非线性特点。......
2023-06-21
水位观测的时间和次数,以能测得完整的水位变化过程为原则。图X2.2浮子式自记水位计1—平衡锤;2—悬索;3—浮筒;4—水位轮;5—自记笔架;6—记录纸及滚筒;7—牵引索;8—钟发条轴;9—小滑轮;10—外壳;11—自记钟室;12—滚筒轴;13—导杆;14—画线笔;15—小弹簧2.水位资料的整理针对观测的原始水位记录,水位资料整理的内容之一是计算逐日平均水位,其计算方法主要有算术平均法和面积包围法。......
2023-06-21
第六节基础设施一、通信设施通信设施建设经历了4个阶段。至此,唐徕渠管理处完成了无线通信的建设工程。同年,管理处统一为11个管理所安装了电信程控电话,管理处调度有了两套通信系统,大大提高了通信保证率,并终止了第二代400MHz半双工无线电通信网的使用。管理处调度室设有警界水位报警、现行水位及流量显示系统。水位遥测系统的投入使用也杜绝了渠道水位的大起大落,为实施计划用水奠定了基础。......
2024-05-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