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移民入垦台湾的地区,初期高屏溪东岸近山的平原和丘陵是最大的据点,此外南部的高雄、台南、嘉义等地,中部的彰化、云林、台中一带,北部的台北、桃园、新竹、苗栗地区,都遍满客家移民的足迹。乾隆之后,由于拓垦的延伸和在岛内二次移民等原因,台湾客家人的分布格局又有变化。至此,整个桃、竹、苗地区成为台湾客家人的最大居住地。族群包括闽南人、客家人、外省籍、原住民,而以闽、客人口最多且比例相当。......
2023-08-23
陡河水库于1955年动土兴建,1956年建成,而后经历了初建、续建、震后修复、大坝加固等几次大规模的建设,先后征占了开平区、丰润县、滦县32个村的0.29万hm2(4.4万亩)土地。库区形成了占地多、移民多、后靠村庄多等特点。水库工程建设以来,库区移民为了水库的建设和管理,都先后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征占土地和迁建,虽然按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补偿和安置,但是由于土地减少,人口增多,移民村的生产、生活比之当地其他村庄有很大差距。因此,只有改善和发展库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库区群众生活水平,密切联系库群关系,稳定库区秩序,才能促进水库工程管理。
从初建到1989年提高保坝标准工程竣工,累计迁建移民村27个,其中后靠村19个,远离村8个,迁移3650户、17193人,拆建房屋12899间。绝大部分就近集体迁建,有122户、469人分散迁往外地。水库征地2949.713hm2(44245.689亩)。1956年兴建陡河水库,确定库区淹没征地高程30.1m,移民迁建高程34.5m。迁建村共14个,有唐山市郊区逩各庄、郝家庄、马各庄、郑家庄、马家峪、双桥、张家庄、泉河头、大柳树,滦县榛子镇下尤各庄西营、下尤各庄东营、相公庄、孙家庄、小岗,其中全迁村6个,部分迁移村8个。迁建户1706户,人口8583人,迁建房屋7035.5间,除各村有分散投亲外,迁到唐山市、天津市、黑龙江等地122户、469人,其余全部就近集体迁建。经实地测量统计,水库工程永久占地316.91hm2(4753.7亩),淹没土地633.33hm2(9500亩),移民新建房屋占地28hm2(420亩)。因施工中道路、临建占地不能恢复耕地,1957年又补办征地83.43hm2(1251.42亩)。
由于原定迁建高程偏低和水准测量误差,1959年水库蓄水位达到34.33m,库区淹没面积达到0.2万hm2(3万亩),使库周8个村、466户、房屋2112.5间被水浸淹,其中506.5间房屋被水泡塌。当年进行第二次迁建,确定迁建高程为37.0m,共有移民村17个,迁移1945户、8610人,房屋8312.5间。其中第一次部分迁建的8个村全部迁移,其余新增9个村为部分迁移。1967年泉河头村又进行第二次迁移,全村迁到市郊区郑庄子公社。1961年迁建征用土地184.67hm2(2770亩),国家处理“一平二调”问题,核定水库实际淹没土地,确定淹没征地高程为34.3m,共征用淹没土地2133.21hm2(31998.21亩)。1970年水库扫尾工程,征用土地11.39hm2(170.9亩)。1973年因陡河发电厂建设水库移坝,其征用土地由陡电发电厂负责征用。至1977年水库震后修复加固,又征用土地316.99hm2(4754.9亩)。1988年水库提高保坝标准工程,再次征用土地3.98hm2(59.7亩)。
水库初建时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补偿措施,1955年11月,在河北省唐山市人民委员会领导下,由唐山市有关部门和滦县人民委员会组成陡河水库迁建委员会。在当地乡人民委员会的配合下,负责处理库区房屋迁移建设、土地征用、租用及一切补偿等事项。根据迁建工作需要,各迁移村庄也组成村迁建委员会,负责各村迁建宣传动员,房屋的调查、登记、平改和组织拆建等具体工作。根据“国家不浪费、群众不吃亏”和对人民生产生活切实负责的原则,对确定迁移的村庄分别采取“集体就近迁移”和“个别分散迁移”的办法进行。
首先,对能有办法自行解决住房和能投亲靠友自行迁移定居者,必须由所去乡人民政府证明,对其生产、生活能予以安置后准予自由外迁。
其次,对绝大多数愿意跟着集体走的,则就近迁移,以村为单位组织集体拆房另建新庄。因此,陡河以东5个村确定后靠到海拔40m下上建房;河西4个村到库外平原地带集体建村。在迁移中充分依靠农业社的组织力量,使得工作顺利开展。
在库区房地的补偿方面,按照“国家不浪费,群众不吃亏”的原则进行处理,这样,既贯彻了节约精神,又保持了被迁户原有生产生活水平。对于土地的补偿,一般工程占地及新建庄用地,根据《关于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办法》的规定,一般土地按1955年定产三年半的总和折款补偿;房基地及场地亦比照同等土地按三年半定产的总和折款补偿;临时占地按产量减去生产投资额给予该地产量70%的租金;其他如荒地、滩地占地等分别酌情予以补偿,对地上附着物及农作物,如坟、井、树木、青苗等,按实际损失予以适当处理;库内淹没区土地,按5年一遇水位高程30.1m以下计633.33hm2(9500亩),按每亩20.53元予以补偿,以补助其在水库蓄水前阶段的损失。因已实现高级合作化,土地补偿费统一发给农业社作为生产基金,对个别单干户的土地,采用由所在社调剂或转到其他社的办法,解决生产生活问题。
当时迁移村庄的房屋补偿是:确定迁移村庄的现有房屋按“原拆原盖,一次补偿”的原则发给拆建补偿费,各户院内的附属建筑物,如猪圈、门楼、厕所、墙等,亦按补偿规定酌发一定的补偿费随同房屋一次补偿;对困难烈军属、缺房户和建房有困难者,则予以适当照顾。这样,不但使迁移户都能建起新房,且一次补清,没有纠缠,群众满意。公有房地,根据需要予以补偿,作为新建小学与公用房屋使用,但必须在当地区、乡人民委员会监督下,由乡人民委员会负责组织迁建。
新旧庄基地的补偿是:除外迁户及不建房户旧庄基地补偿直接发给本主外,各迁建户所需的新庄基地由政府统一征用。应补偿价款一律由旧庄基地补偿费内支付。其他如学校占地、新庄街道占地及新庄建房使土地等,根据需要统一征用解决。
水库移民和迁建工作是十分复杂的工作,涉及面广,牵扯的问题多,动员成千上万的群众,打消他们故土难离的思想,离开祖辈传留的故居,拆除旧房重建家园,不仅是一项非常重要而艰巨、复杂的政治工作,而且是一个关系着每个人利益的问题。负责迁建工作的同志们预先学习了官厅水库等地经验,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工作计划外,并进行深入实地的调查学习,再进行组织发动工作。
为了切实掌握情况,预先作了一次群众思想摸底工作。发现群众主要思想顾虑是:怕远迁嫌麻烦,怕吃亏,怕所补偿的价款盖不起房来。再加之当时有人造谣说要迁移到东北或新疆等,因而部分群众生产生活情绪不安。逩各庄蒋各敏过去生产很积极,听到要修水库就和村中人说:“咱们待会吧,将来不定搬到哪儿去呢?”该村蒋贵也将两个出嫁的女儿接回来住家,并说:“你们多住几天吧,我们搬远了想看也看不见了。”有的老大爷也不背粪箕子了,甚至产生胡吃乱花现象,个别老大娘为此愁出病来。
当时针对以上思想情况,负责迁建的同志们明确指出不远迁,详细地交代了补偿政策,并着重贯彻了提高警惕、严防有人造谣破坏,号召群众行动起来,以实际行动支援水库工程,积极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负责迁建的领导发挥农村党组织的作用,先通过党支部分别开党、团员、行政干部积极分子会,讲明修建水库的重要意义和具体补偿政策。在干部思想认识取得一致后,先后召开了群众片会和群众大会。对个别思想暂时不通的人(户)采取党、团员会外分片重点包人突破的办法。为了有力地说服群众,他们找到当地有名的泥瓦工,分项核算了原拆建、运输及材料耗损等费用,用事实来证明能保证原拆原盖,因而增强了群众迁移建房的信心。通过反复宣传党和国家政策,打通了群众思想,群众很快扭转了认识,消除了思想顾虑。马各庄吴淑云老大娘说:“共产党办事我都欢迎,土地改革使大家分了土地,组织互助合作使我们多打了粮食,哪样不是为我们好哇!”该村李闫氏老大娘说:“光绪廿一年闹水灾,不知死了多少人也没人管,现在政府修水库还不是为我们吗?同时迁庄还有补偿费,我完全同意。”
第一次拆迁从1955年2月开始,到1956年7月基本完成。第二次拆迁由于资金紧张,从1959开始,到1963年才完成。第二次迁建、青苗补偿和1961年处理“一平二调”,均按规定补偿标准执行。
1970年水库扫尾征用土地按每亩115元补偿;1977年震后恢复工程征用土地,由国家按每亩138~321元补偿。
1988年提高保坝标准工程中水库大坝加高,使用原已征用Ⅲ号土区14.05hm2(210.82亩),按年产值200元计算,补3倍生活安置费、2倍复耕费及1倍当年青苗损失费,并另加地面附着物补偿费,平均每亩补偿费1612.14元。土坝延长段坝基和上下游护坝征用土地3.98hm2(59.7亩),土地补偿和生活安置费平均每亩1万元。此外,尚有树木补偿费8594元,水利设施损失费10万元,工程临时占地0.358hm2(5.37亩),共补助青苗、树木等费用13495元。
在前几次水库的移民迁建和征地过程中,水库对管理范围的确权和划界有的地方不明确,权属不明,也有的因为库区群众多占地和耕种、建筑等问题时有发生这样和那样的纠纷。这也是当时水利系统普遍存在的现象。为切实加强对水利工程的管理,确保工程设施的安全完整和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根据1985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水利电力部关于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工作报告的通知》中关于“合理规定工程安全范围和管理范围”的要求,陡河水库在1986年就开始进行了水库水利工程土地划界工作。但是由于水库在过去初建、续建等多次工程中征用土地多,历史较长,问题复杂,对水库工程管理的土地确权划界任务还相当艰巨。按照1991年水利部《关于做好水利工程土地划界工作的通知》和“全国水利工程土地划界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冀政办(1991)38号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关于划定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和安全保护范围意见报告》,为了做好水库的确权划界工作,陡河水库在1992年专门成立了划界领导小组,对整个工作进行了全面地安排和部署。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工作班子积极工作,全处各个部门密切配合,严格按照水利部对水利工程土地划界的划界原则和划界范围进行全面具体的土地确权划界。
陡河水库控制流域面积530km2,库区跨在开平、新区(现丰润区)和滦县区域,大坝全长7364m,总库容5.152亿m3。水库历次建设征用的农村土地,还有一些反复补征和零星征地,由于历时较长,时过境迁,在土地长时间争议的问题上,往往因资料不足,有理说不出,很是被动。为了把征地情况搞清楚,变被动为主动,工作组四处奔走,调查走访,广泛的查找历史征地资料。首先与历次建设指挥部管征地的老同志座谈,向他们请教资料的下落,顺藤摸瓜;到市水利局、市迁建办公室和滦县、丰润的档案馆及土地管理局等单位,收集、查阅有关陡河水库建设征地的资料。划界工作人员在查找资料中不畏艰苦,不怕繁琐,对每一个不清楚的土地界线和数据都认真查实,并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对照、分析。最后,经过详细的统计、大量的工作,统计出建库以来共征用库区农村集体土地2949.713hm2(44245.689亩),并根据资料弄清库区、工程建筑等几大类的占用土地数量。再经过对照、分析和整理,使工作人员清楚了历次征地的来龙去脉。情况清楚了,对于一些争议的问题也就敢于有理有据地大胆表态了。库区内高程34.3m以下的2133.21hm2(31998.21亩)淹没土地,经过查阅资料,是1962年按照唐山市人委(58)回房李字第12号《关于认真贯彻执行新修整的〈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办法〉的通知》精神办理的。当时按年亩均产量265斤的二年产量计发的补偿费,加上地上坟头、树木等国家共补偿了2166695.71元,是符合“一般土地补偿费可视农业社员生产、生活情况,按2~4年三定产量的总值计款发放”规定的。由于掌握了这些历史资料,使库区各级政府和群众消除了争议,心悦诚服,同时又密切了库群关系。
依靠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做好确权划界工作的根本保证。在土地确权划界工作中,时时处处要与占地村群众打交道,困难之多,无法形容。做好这项工作,必须依靠政府,依靠政策,经常与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联系和汇报。在解决马各庄、安家庄等村土地争议问题上,由于双方理据都不充分,还有一些历史遗留下来的未解决问题,工作小组依靠市水利局和各级政府及其土地管理部门按照有关政策,多方协商解决。在马各庄村大坝铺盖区青苗、树木问题的处理上,主要是依靠乡政府给予解决的。依靠政府解决这类问题,各方都满意,不留后遗症。
在确权划界工作开展的同时,做好库区百姓们的工作也是一大难题,有的百姓不认同水库确定的界线,不让清查土地和插标立界,争议较大,矛盾也时有发生。他们提出:①库区蓄水征地高程(大沽)34.3m以下淹没的0.2万多hm2(3万多亩)土地,库区群众一致认为没征;②10多个村庄要求对坝外工程占用多年的土地给予补偿;③水库风浪对村庄的风浪冲刷,造成大量土地流失;④有的还提出迁建村庄时的土地问题等。工作人员一边听取库区百姓的质疑,一边静下心来分析研究,一份资料一份资料的分析,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搞清,参照过去和现在的政策,成熟一个解决一个。对于划界工作中遇到类似问题,当时工作组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坚持“尊重历史,面对现实”的原则;二是坚持“搞好库群关系”的原则。有些争议没有资料,或资料说不清楚,就坚持“尊重历史,面对现实”这一实事求是的态度,取得库区各级政府及群众的欢迎和理解。在解决争议过程中,工作组始终坚持与库区搞好关系,既要考虑国家利益,又要考虑集体利益,也得到了库区各级政府的支持。坚持这两条原则,很多土地争议不但合情合理的得到解决,而且搞好了库群关系,尤其是与开平区的区、乡、村以及群众的关系,从来没有达到现在这样密切友好。就这样,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先后解决了栗园、马各庄、安家庄、双桥、徐庄子、冶里等村的土地争议问题。同时还解决一些村庄的迁建遗留问题和移民的生产生活问题,取得了库区村和群众的支持,密切了库群关系。若干争议的解决,给划界工作打下有利基础。
1991年春季开始划界埋桩,当时的工作异常艰苦。水库周边有许多村庄,沿着水库34.3m水线工作人员是一步一步地测量,一个一个地埋桩,遇到难惹的村民还要好言好语,避免纠纷。据当时工作人员说,有的村民就是不让埋桩,在现场看守,工作人员埋下桩走后他们就拔掉;后来只有在没人时工作人员才敢埋桩,但是也有的被拔掉。最后实在商量不妥的就找村干部协调,就这样反复做村民的工作。从1991年春到1992年春,整整用了一年的时间,工作人员都是早出晚归的在库区周边测量、放线、埋桩,经过一年的时间工作人员共埋设界桩401根。
经过前期的工作和准备,确权划界小组又紧锣密鼓地进行土地证的领取。他们与库区乡政府和区、县政府,以及土地管理部门联系,积极谋求支持和配合。经过大量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和各有关部门的分析审核,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新区土地部门首先发给陡河水库土地使用证,接着滦县、开平区也先后发给了土地使用证。至此,建库以来历次建设用地共征用库区农村集体土地2949.713hm2(44245.689亩),属于水库管理处管理范围的土地2542.928hm2(38143.919亩),做到了资料正规、根据充分、界桩清楚、文图配套、证书齐全。另有距离较远,属于管理范围以外的取土区征地359.984hm2(5939.76亩)交给土地管理部门管理。
从1992年依法确权划界到2006年已经过了15年,在这15年的水库运行中,周边村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多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水库的界桩也不同程度地遭到破损,水库管理范围内也有部分倒垃圾、取土、打井等违法行为。为准确掌握陡河水库大坝及库区管理范围,明确水库土地的确权,加强水库工程安全的管理,陡河水库领导专门成立一个工作组,依据1992年对陡河水库管理范围界桩确定的工作和水库管理范围1/10000地形图,从2006年开始,进一步明确水库管理范围。经过艰苦努力,重新埋设了管理范围内的界桩,并用GPS全球定位技术复核横纵坐标,建立起一个永久的坐标控制的界桩网,并在工程醒目、危险地段全部设立了警示标语,以利于工程管理和水库安全运行。
有关唐山明珠 纪念陡河水库建库50周年的文章
客家移民入垦台湾的地区,初期高屏溪东岸近山的平原和丘陵是最大的据点,此外南部的高雄、台南、嘉义等地,中部的彰化、云林、台中一带,北部的台北、桃园、新竹、苗栗地区,都遍满客家移民的足迹。乾隆之后,由于拓垦的延伸和在岛内二次移民等原因,台湾客家人的分布格局又有变化。至此,整个桃、竹、苗地区成为台湾客家人的最大居住地。族群包括闽南人、客家人、外省籍、原住民,而以闽、客人口最多且比例相当。......
2023-08-23
潼关古城移民搬迁三门峡库区潼关移民从1956年开始,至1964年基本结束。中央同意移民返陕后,潼关政府截至1964年底总计安置返陕移民488户2058人。因建三门峡水库,拆迁潼关古城,潼关古城居民惜别家园情景潼关历史上的这次移民,从迁出到返回,人数之多,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长是前所未有的。......
2023-09-18
朝廷的边疆开发屯垦政策为内地自发移民入滇屯垦创造了机会,内地各省移民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逐渐移民云南山区、半山区开垦荒地,造成事实上的移民屯垦。移民屯垦政策使云南的众多地区土地、山林被开垦,一些山区、半山区、边远地区都成为外省移民眷顾之地,各地持续开荒,云南耕地面积持续扩大。(二)云南的垦荒移民云南耕地面积持续增长,那么到底有多少移民参与了农业垦荒运动呢?......
2023-10-30
随后,户部批准了蔡毓荣的奏议,标志着云南矿业开采的正式合法启动。为了满足云南省内铸币铅矿需求,者海等各地铅矿相继开采。由于开采矿业不仅需要巨额资本,还需采矿技术及劳动力,云南本土民众难以解决这一问题,蔡毓荣便提出“招商开矿”政策。政府为了保证云南采矿业有序发展,规定商人可以招募技术工人或民夫前......
2023-10-30
2015年3月,《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已经施行,湖北省必须加快推进确权登记工作。建立统一的确权登记系统坚持资源公有、物权法定,清晰界定国土空间各类自然资源资产的产权主体。......
2023-11-17
第五节移民实边与军事屯田移民实边,是秦汉时期封建王朝加强国防的一项重要措施。除向北部边境地区移民实边外,秦朝统治者还向岭南地区大规模徙民。由于秦汉时期边防的主要威胁来自北方,先为匈奴,后为羌人,所以当时移民实边的重点在于西北边疆,秦至东汉循行不变。移民实边可加强国防,但毕竟无法取代为数众多的边防戍卒。两汉时期,民族战争规模空前,边防兵力众多,其军粮供应成为最棘手的问题。......
2023-11-28
清政权在四川的统治稳固之后,不得不采取招募外省人入川垦荒的政策,于是以邻近的湖广人为主,挟带着江西、福建、广东的移民,出现了一个各省人民移民四川的大潮,“湖广填四川”[20]之说因之而起。于是,大举移民遂成为不可阻挡之势。不过,客家移民入川后又有过二次或多次迁徙,故现在四川重要的客家大县在川北有仪陇县,川西南有西昌县,而散居的客家居民点遍布四川、重庆各地。......
2023-08-23
刚到美国的移民,既不单是以业缘共同体为归属,也不单是以血缘或地域共同体为归属,最主要的是普遍以宗教共同体为归属。故而,今天移民的主要归属仍是宗教共同体。定期的教会聚会更是那些过了学龄期又没有正式工作的移民融入美国生活的一条主要途径。......
2024-10-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