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水库地震破坏:唐山陡河水库工程震害分析

水库地震破坏:唐山陡河水库工程震害分析

【摘要】:1976年7月28日凌晨,唐山地区发生7.8级强烈地震。地震给陡河水库工程造成了严重破坏。上、下游坝坡由于护坡覆盖,除第3条、第84条、第85条、第87条4条横缝对上游护坡块石有被拉断迹象外,一般不见裂缝痕迹。

1976年7月28日凌晨,唐山地区发生7.8级强烈地震。地震给陡河水库工程造成了严重破坏。

经震后检查,大坝发生了裂缝、沉陷、位移、冒砂、滑坡、隆起及防浪墙沉陷倒塌等情况。

1.横缝

垂直坝轴的横向裂缝有百余条,其中95条分布在主河槽及一级台地的坝段,缝宽一般为0.1~0.5cm,贯穿整个坝顶。上、下游坝坡由于护坡覆盖,除第3条、第84条、第85条、第87条4条横缝对上游护坡块石有被拉断迹象外,一般不见裂缝痕迹。经开挖探槽重点检查10条横缝,仅发现第3条横缝延伸到32.0m高程,其他横缝延伸不深。

2.纵缝

平行坝轴线的纵向裂缝主要有两大条。一条在上游坡高程35.0~36.0m,一条在下游坡高程34.0~35.0m,两条纵缝从桩号0+100开始延伸至1+700。下游坡在桩号1+815~2+340还有不连续的纵缝一条,高程为37.0~40.0m。在桩号2+340~4+510之间纵向裂缝都发生在坝顶和下游坝肩。桩号0+100~0+200系河槽漫滩及邻近一级台地坝段,上下游纵缝多而密集,上游坡纵缝已扩展到水面高程30.26m,下游坡纵缝扩展到高程27~28m。下游坡3条主要纵缝均呈圆弧形,在桩号0+167上坝公路右侧,经开挖垂直纵缝的深槽检查发现,缝的两侧土层被拉碎,破碎带宽约80cm,可见深度90cm。另外,在桩号0+167上坝公路下游和上游两侧分别进行钻孔检查,发现下游侧坝坡高程24.4~25.4m和23.25~24.4m土质松软,有明显破坏和扰动;上游侧坝坡高程21.6m砂层面以上,整个土墙均有碎石、石块充填,石块直径6~7cm,说明此处裂缝呈铅直方向,并贯穿了整个坝基土层。

3.沉陷

原坝顶高程41.0m,震后测量桩号0+167处为39.36m,相应沉陷1.64m;桩号1+350处40.35m,相应沉陷0.65m,沉陷不匀。副坝在二级台地段沉陷量很小,最大仅十几厘米。坝面沉陷桩与坝体坝基固结管实测沉陷值基本相同,经分析,坝顶沉陷主要是因地基变形造成。

4.滑坡、隆起

主坝在桩号0+167附近有明显的滑动迹象,从裂缝现象和探槽钻孔资料分析,沿坝基高程23.0~25.0m可能是一滑裂面,同时下游排水沟的挤压现象非常明显,证明该段已经产生了滑动。主坝在桩号1+550~1+600淤泥坝段,下游坝脚有隆起现象,排水沟也被挤压,除贯穿在二级台地坝段有一大纵缝外,下游坝坡无其他裂缝。副坝自桩号1+920~2+200下游坝坡有明显断续滑坡现象,其中桩号1+950附近及2+100~2+150一段情况更为严重,坝坡有2~3条弧形裂缝,下游坝脚隆起,外移1~2m。上游坝坡在桩号2+400~2+600有断续滑坡现象,坝顶有裂缝。

5.冒水、喷砂

下游坝脚50m范围内发现冒水、喷砂孔40余处,高程一般在26.0~27.0m,个别喷砂孔出现在下游坝坡30m高程左右。喷砂孔多在河滩和一级台地段,冒出的砂多属中细砂,个别为轻砂壤土。对照过去勘探资料,在中细砂或砂壤土埋深大于9~10m的地段一般没有喷砂现象,而埋深小于4.5m的地段喷砂现象则比较严重。

6.防浪墙

防浪墙破坏情况和程度不一,在桩号0+000~2+200段,防浪墙水平及铅直的变形较大,裂缝较多,但未倒塌。在桩号2+227~4+500段断续倾倒,大多倒向下游坝坡,未倒的也已酥散。在桩号2+200~4+500段防浪墙为1970年扫尾工程建成,坝的质量较差,墙基础不牢固,破坏严重与此有关。

综合震害情况,裂缝及喷砂、冒水比较严重的地段均在一级台地范围内,坝顶沉陷量一级台地段0.8~1.64m,二级台地段0.04~0.15m,淤泥段0.8m。坝基砂壤土层较厚且位于表层的地带,坝顶沉陷量大,壤土或黏土层较厚且位于表层的地带沉陷量较小。上下游坝坡纵向大裂缝对称的分布在坝轴线两侧,两条纵向裂缝与坝轴线距离均在12m左右。坝顶沉陷较大处,上下游坝坡纵向裂缝表面塌陷最宽,深度也最大,但坝顶未见横缝。在坝顶沉陷较大和沉陷较小的过渡地段,以及一级、二级台地的过渡地段横缝密集,滑坡、隆起及防浪墙坍塌等情况在副坝段严重,主坝段较轻。

此外,对溢洪道、输水洞也同时进行了检查,溢洪道、输水洞闸门及启闭机均未损伤,启闭运转正常。溢洪道除启闭机房的砖墙发生裂缝外,混凝土及浆砌石建筑物未发现裂缝变形等情况。输水洞内沿环向及纵向的工作缝附着白色游离石灰,洞顶有少数的纵向缝,但此情况在地震前就有,震后未发现新的破坏痕迹。在出口无压洞段及消力池边墙沿环向的伸缩缝有轻微挤压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