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典型硬目标的特性分析

典型硬目标的特性分析

【摘要】:图6.4典型沿岸防登陆轨条砦目标与轨条砦等本体功能型硬目标不同,桥梁桥墩、水坝大坝、高速公路等属于民用设施,但战时往往成为战场打击的重点,特别是跨海跨堑大桥、水利枢纽工程等,一旦遭到弹药攻击坍塌或溃坝,不仅抢修十分困难,更严重的是,由此引发的灾难性后果和社会恐慌甚至不亚于核打击,如图6.5所示。

1.防护功能型硬目标

防护功能型硬目标指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为抗弹抗爆手段,实现保护内部技术装备和人员的防护工程,如飞机防护工事、人防工程、野战工事等。

飞机防护工事按防护能力和空间大小的不同,大致分为飞机掩蔽体和飞机洞库两类。飞机掩蔽体多采用钢筋混凝土半圆落地拱形结构或框架结构,也可采用折线形钢筋混凝土结构或装配式钢结构,内部可停放1~2架飞机。飞机洞库又称为坑道式机库,通常在机场附近山体肥厚、石质坚硬的自然岩层中掘洞构筑,洞壁浇注钢筋混凝土层加强防护,内部可停放多架飞机,飞机出入口部安装有防护门,并设有拖机道与机场跑道相连,如图6.1所示。

图6.1 典型飞机防护工事

人防工程指为保障战时人员与物资掩蔽、防空指挥、医疗救护等需要单独修建的地下防护工程。人防工程按构筑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暗挖式和掘开式两类;按使用功能的不同,可分为指挥通信工程、人员掩蔽工程、医疗救护工程和交通设施工程等。按抗力强度的不同,人防工程又可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等五类掩体。特级掩体又称为深层工事或首脑工程,抗力强度要求不低于70 kg/cm2,专供高层首长使用,一般位于地下20 m以上。一级掩体抗力强度在14 kg/cm2以上,分整体式和层式两种,主要供要害部门使用。二级掩体抗力强度在7 kg/cm2以上,顶部复土要达3 m以上,主要用于掩蔽重要设施、工厂及大型公共场所。三级、四级掩体抗力强度分别为3 kg/cm2和1 kg/cm2

深层工事属于战略目标,通常为防核武器打击而建造,不仅结构坚固,而且有较厚的防护层和伪装层,除了要求防核、防化、防爆、防火、防冲击振动之外,还要满足通风、通气、通水、安全、卫生等要求,如图6.2所示。

图6.2 典型深层工事目标

野战防御工事、街垒工事、城市坚固建筑物等多属于地面或半地下钢筋混凝土类构筑物,厚度一般在500~1 000 mm范围。从隐蔽性、抗弹抗爆能力、战略意义等方面看,它们虽不及飞机洞库、人防工程等,但在前沿攻击、城市巷战等交战情形下,是否具备高效打击特别是一举摧毁这类目标的能力,往往成为决定战场局部态势的关键,由此牵引攻坚弹药技术的发展,如图6.3所示。

图6.3 典型碉堡工事类目标

2.本体功能型硬目标

本体功能型硬目标指集结构和功能于一体的钢筋混凝土类目标,如海岸滩涂防登陆轨条砦、桥梁桥墩、水坝大坝、高速公路等。

轨条砦是一类布设于海岸滩地带阻滞轻中型登陆工具或刺破登陆工具底部的钢筋混凝土类防登陆障碍物,其在涨潮时淹没于水下,在退潮时全部露出,一般与水雷结合使用,构成防登陆障碍物配系。在结构特点上,轨条砦主要由基座和桩柱两部分组成,基座由钢筋混凝土构筑而成,大多呈梯形,以一定埋深固定于海滩,底边长0.8~1.2 m,顶边长0.6~0.8 m,高0.6~0.8 m。桩柱多为钢轨或工字钢,呈45°角斜向外海,长约2.5 m,露出基座部分长度约为2 m,顶端尖利。在布设布局上,一般地段沿岸布设2~4道,特别重要地段布设6~8道,道与道间距约为5 m,砦与砦间距约为3 m,如图6.4所示。

图6.4 典型沿岸防登陆轨条砦目标

与轨条砦等本体功能型硬目标不同,桥梁桥墩、水坝大坝、高速公路等属于民用设施,但战时往往成为战场打击的重点,特别是跨海跨堑大桥、水利枢纽工程等,一旦遭到弹药攻击坍塌或溃坝,不仅抢修十分困难,更严重的是,由此引发的灾难性后果和社会恐慌甚至不亚于核打击,如图6.5所示。

图6.5 典型桥梁桥墩/水坝大坝目标